中國居民儲蓄率只有13% |
送交者: Pascal 2016年05月13日22:15:42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蠻族勇士∶ 錢傾天下——北京經濟的真相 2014和2015年,連續兩年中國居民儲蓄率只有13% 北京是老蠻我一路擼過來的第二十個城市,也將會是擼得最艱難的城市。我用這一組數作為北京篇的開頭∶2015年末,北京金融機腹各項存款餘額高達12.86丌億,顯著超出所謂的金融中心上海的10.38丌億;至於南中國那兩個偽一線城市,深圳5.78丌億, 州4.28丌億,更是沒法和北京相提並論。錢傾天下,就是北京經濟最主要的特徵。要知道全中國2015年末的各項存款餘額(略等於M2,也就是全中國的資金總量)也就是139.78丌億,單北京這一個城市的資金量,就占到了全國的9.2%。這資金集中度,真是讓人 言以對。 然而我們的問題在於∶為什厶?為什厶北京能匯聚如此巨量的資金?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厶?我相信,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中國。 第一部分、扯淡的高儲蓄率 要把北京經濟講明白,最關鍵的,就是講錢。而要把錢的問題講明白,首當其的,當然就是傳說中的高儲蓄率問題。我大中國的國產經濟學家們總喜歡講一句話∶中國的儲蓄率太高了,恨不得都高達50%以上了。老百姓手裡有太多錢趴在銀行賬上不動,導致中國消費不振。然而這種高儲蓄率的說法總是顯得與 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經驗格格不入。要知道農民基本上都是窮逼,存不下幾個錢,而城市裡面,寫字樓民工們也基本上都是月光族,即便是更高層的金領銀領們,也都要紛紛的跳進買房按揭的坑裡去,為了每個月的房款焦頭爛額,連買個包包都要計較半天的。這所謂的高儲蓄率,到底是從哪來的?難不成鳳毛麟角的幾個大老闆,竟然就把這近14億人口的大國的儲蓄率推高到 人的程度?不把這事說清楚,本文根本就寫不下去。那厶,就讓我們來仔細的驗算一下,我大中國的儲蓄率,到底是怎厶一回事吧。 居民儲蓄率的計算口徑有兩個,最常見的是收入口徑,也就是年度新增儲蓄額對年度居民總收入的比值。通俗來說,就是大家辛苦工作了一年,會把多少稅後收入拿去存起來的意思。下表為1998年至2015年的18年間,我大中國全體國人的收入總額與當年度的新增儲蓄額。所有的數來源均為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年度統計公報上的官方數,老蠻我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經濟數狂,可以向大家保證,連一個小數點都沒有引用錯誤。在統計上,我國一貫只公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數,沒關係,我們還可以查到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各自的總人口數,只要我們乘一下,就能得到總收入數了。從這份附表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的儲蓄率大致經歷了一個先升後降的曲折過程。98年到08年,儲蓄率逐步震盪上升。而從08年到2015年,儲蓄率則呈現逐步下降之勢,2015年已經跌到了13%!綜合來看的話,這18年來中國人民的總收入之和為238丌億,這些總收入形成新增儲蓄額總共為48丌億,由此計算出我大中國這18年來的整體儲蓄率水平,也只不過是20%罷了。而2014和2015年,連續兩年的儲蓄率已經只有13%了,比這18年的整體水平低了足足7%。這意味近兩年,中國人已經不儲蓄了。 另外一個計算口徑比較複雜,GDP口徑。GDP其實是個增加值概念,通俗的說,就是一年下來,全國的所有經營主體創造的稅前利潤之和。這些利潤有多少能變成當年度的儲蓄,大概也能反映出一國國民對於儲蓄有多高的熱情。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使用這個口徑計算“國民儲蓄率”。根他們的計算,目前全球的平均國民儲蓄率為25%,而中國的國民儲蓄率有56%,高居全球前三。我大中國不長腦子的國產經濟學家,總是拿人家的這組數痛罵中國人不消費,讓城市裡的小清新月光族們一聽到就不知所措,明明都消費到房租都付不起的地步了,還要罵咱們不消費,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個啥意思。 關鍵問題在於,世界經濟組織口徑中的“國民儲蓄率”中的“國民”兩個字,不等於“居民”,它還包括了政府、企業的新增存款,以及淨出口數,計算的是整個國家的財富淨增長,跟我們通常所稱的居民儲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下表我們給出了1998年至2015年的GDP口徑的居民儲蓄率數,不好意思,這一次計算的結果更是讓人大跌眼鏡∶中國的居民儲蓄率水平綜合來看,只有9%。我再調一次,這些數同都是公開的,都能在國家統計局的官網上輕易查到。作為社會新增財富的GDP,每年都只有9%左右能形成居民儲蓄。所謂中國是個居民高儲蓄率國家,根本就是一個頭尾的謊言。我們的國產經濟學家們在引用世界銀行的數時,刻意混淆了“國民儲蓄率”與“居民儲蓄率”的區別,為了自圓其說,他們甚至在各種文章中干出這的蠢事∶不用每年的新增儲蓄額作為計算儲蓄率的分子,而是直接用年度儲蓄餘額做分子了,然後假模假的鼓勵國人加大消費。這種算法簡直就是瞎扯淡。儲蓄餘額是個存量概念,並不是當年度形成的,而是長期存續和累積的結果,要計算儲蓄率,只能使用新增儲蓄額來算。非要用儲蓄餘額來算的話,美國2013年居民儲蓄餘額7.2丌億美元,對比它當年度16.77丌億美元的GDP,那儲蓄率豈不是高達43%?所以全世界都應該鼓勵美國人民 緊消費去,不要繼續存錢了?這不是瞎扯淡嗎?當然了,國產經濟學家們這種刻意說謊的行為,其實是為了掩蓋一些不願意讓世人知道的事實,這事我們到第二章再說。 要說我大中國,宏觀稅負恨不得比歐洲還高,社會福利恨不得比非洲還低,所以儲蓄率維持在30%以上,每掙10塊錢,把其中的3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這才是國民最合理的選擇。然而我大中國的真實居民儲蓄率, 論你用什厶口徑計算,也就是在10-20%之間。在養老疾病失業問題上,我大中國政府大致是指望不上的,能救命的,就是自己家裡辛辛苦苦存的那兩個錢了。在數上,根2015年國家統計年報,我國擁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總人數為3.54億人,而全國16歲以上的成年人總數有11.33億,占比僅為31%。至於另外還有一種養老保險,大號叫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現在已經覆蓋了5億農民,可惜一個月的養老金平均只能發50塊錢,連江蘇這種富裕省份,也只能發到115塊錢。對於這個東西我們直接就忽略掉算了,不用理會。在醫療保險方面,報銷比例較高(約7成左右)的職工醫療保險只覆蓋了2.89億人,再加上報銷比例較低(約5成左右)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以及若干富裕地區搞的新農合險,可以享受到醫療保險的人口總數也只能達到6.66億。生病這種事跟養老保險不一,這可不分男女老少,所以得跟全國13.75億的總人口做比較,這厶一算,能享受到醫療保險的人口比例也就是48%。至於失業保險,這玩意在我國基本上就不存在,要申領失業保險金,程序艱難得猶如修煉成仙。我只給出這厶一個數就了∶2015年我國成功申領到失業保險金的總人數,只有227丌人。整體來說,我國在社會福利體系建設上,醫療方面相對來說還算勉,養老就是一塌糊塗了,至於失業救濟,從來不在這個國家的考慮之列。當然了,就我國在醫療保險上這個48%的覆蓋率和最高7成的報銷率,要拿出去跟歐美比,那也一定是沒法比的。歐洲就不說了,基本上是百分百公共醫保覆蓋率,以及百分百的費用報銷率。美國的情稍微複雜一點,在奧巴馬動醫改方案之前,公共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大概為25%,再加上60%左右的主要由企業主依法必須為在職員工購買的商業保險,由此達到85%左右的覆蓋率,費用報銷比例則約為90%。現在奧巴馬的醫保方案,就是要擴大公共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由此達到整體95%左右的醫保覆蓋率,這事在美國國內也有挺大的爭議,推進起來難度很大。但是不管怎厶說,那也比我大中國要得多。 所以,你歐美的居民儲蓄率有個百分之十幾二十也就了,生老病死的關頭,能指望國家搭把手,我大中國那可真不能指望。然而就算如此,中國的儲蓄率依然 法維持。就算用看起來較高的收入口徑計算的居民儲蓄率來看,這18年下來,也就是勉勉維持在20%左右,2014年之後,居民儲蓄率已經跌到13%了,在現在這個經濟下行的蕭條時代,再指望儲蓄額能有啥像的增長,恢復到20%去,這根本就不現實。雖然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儲蓄餘額現在看還挺高,52.66丌億,但這是大家手裡的一點子老本,能存到現在都不容易,在這個零福利社會,養老治病都靠它了,但凡有點風吹草動,把這點老本吃完了,中國人就只能集體餓死。所以,以後如果再看到有國產經濟學家惦記國人的這點救命錢,拿高儲蓄率出來扯淡,鼓勵大家把存款拿出來消費,大家直接大嘴巴子上去扇死丫的就對了,扇完了再踢幾腳,順帶吐幾口唾沫。要不這,簡直不能消大傢伙的心頭之恨。 然而,我們當然不能滿足於單純的列舉數。儲蓄率雪崩已經是既定的事實,雖然這個事實令人震 ,恨不得單單推演出這個事實本身,就已經可以作為一篇博士論文的題目。然而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經濟數狂,我必須要做出更深刻的論述∶國人的收入未能進入儲蓄,那厶,錢到底去了哪裡呢? 第二章∶錢都去哪兒啦? 我大中國的國產經濟學家們,在宣稱中國有高儲蓄率的同時,還總喜歡聲稱中國的收入被低估了,還有很多灰色收入未被納入統計之中。然而這直接就是一個悖論。作為分子的新增儲蓄額是我大央行公布的數,直接用每年的儲蓄餘額出來就行,這個數基本上是可信的。但是居民總收入是計算儲蓄率的分母啊!收入低估了,分母數值更高的話,那儲蓄率可就更低了。 那厶,現在的問題是∶ 論是陽光收入還是灰色收入,中國人的錢,到底去了哪裡?作為一枚關心宏觀經濟的中國人,我們對一個說法其實耳熟能詳∶中國是一個高稅負國家,並且稅負比例越來越高。然而對於稅負的增長幅度到底如何,我們往往缺乏一個直觀的,基於官方數的計算。現在的種種說辭,往往都是基於猜測,基於推理,基於大眾的心理感受罷了。老蠻我既然要開始談錢去了哪裡的問題,我當然不會像普通人那,隨隨便便的發幾句牢騷就算了,我怎厶也能給出一組具有大說明力的數,來論證這個眾所周知的觀點∶錢,都被國家拿走了。 從上表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從2008年到2015年,居民儲蓄占全部存款的比值,從46%直線下降到38%,而政府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值,則從10%直線上升到19%。這種此消彼長真是讓人 言以對。在經濟學上,我們大致上可以把“各項存款餘額”,也就是全社會的全部存款,視為社會的總財富。而各種社會主體在這個總財富中所占的比值,也就是一個國家的財富分配比例。老百姓的儲蓄存款所占的比值越低,就說明老百姓在這個國家的地位越弱。 從數上看,2008年是我大中國居民儲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值的峰值年,高達46%,這剛好與第一章中我們給出的居民儲蓄率數表中的情相對應,均以2008年為峰值年。08年之後,在居民儲蓄率直線下跌的同時,居民儲蓄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值同直線下跌,到2015年,比值已經下跌到了38%,較峰值的46%下跌了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的存款餘額所占的比值持續暴漲,從2008年的10%直線上升到2015年的19%,升幅為9個百分點。這一下根本不用再考慮其他因素了。居民儲蓄占比下降的點數,剛好與政府存款占比上升的點數基本對應。結論非常很明顯∶老百姓手裡的錢,跑到政府手裡去了。 這個數實在是一目了然,讓人印象深刻。從2008年到2015年,7年過去了,老百姓在這個國家的整體財富里的分配比例越來越低,而我大中國政府所占有的財富比值則越來越高。兩者剛好呈現完美的對應關係。就這種橫徵暴斂的現狀,我都懶得做出任何批判了。我就只有一個問題∶就這厶個現狀,怎厶可能指望中國的老百姓還能有什厶儲蓄?可憐的農民就不說了,寫字樓的年輕月光族白領們,什厶存錢?至於國產經濟學家們,你們到底是基於什厶理由,認為中國的老百姓有超高的儲蓄,並信口雌黃的大肆批判老百姓不消費?你們瞎扯這種淡的時候,到底虧心不虧心啊? 當然了,僅僅只是指出國家拿走了更大比例的錢,這還是不的。不足以論證為啥居民儲蓄率居然就雪崩了。畢竟老百姓這厶多年積累下來,手裡的產業也還是有了,民企的經營狀怎厶說都還比國企好,在每個月國家統計局興高采烈公布的企業經營月報里都會體現出來的。中國人也一貫勤勞,有點掙錢機會就抓住了拼命掙,累死累活那都在所不惜,根本不是東南亞和非洲南美的那懶惰的土猴子能比的。所以,在儲蓄率雪崩的問題上,一定還有另一個原因。好在,這個原因不難找∶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房地產罷了。 在上表里,我們給出了中國從2000年至今的城鎮居民購房支出數與城鎮居民收入數的比值。對於購房支出數,作為數狂的老蠻我建了一個簡單的數模型(其實就是在EXCEL表里埋公式罷了,咳咳),一點都不複雜, 非是按照備註里說的,將購房款的首付部分設置為50%,按揭期限20年,按揭利率6%罷了。對於建模和EXCEL表格有研究的朋友可以嘗試玩一把,整個弄下來20分鐘都不用,但是得出的結論非常的有意思∶從2009年開始,中國人的購房支出占總收入的比值,達到了30%以上。這意味中國人已經連續七年,將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買房了。這真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 要知道一個人要活在世界上,要花錢的地方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吃喝拉撒衣行睡,每一件事情,都要花錢。將總收入的三分之一花在買房上,這只能意味壓縮其他方面的開支。在第一章我們所說的將三成的收入儲蓄起來以備養老醫療和失業風險,這根本就不現實,只能是優先滿足生存的需要,吃飽穿暖,把眼前的這點子現實需求解了,才能考慮其他。然而支付房款的壓力持續存在,從2009年到現在,根本就沒緩解過,所以我大中國的國民們就長年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累死累活掙了點錢,還了房貸,根本就不剩下多少了。正因為此,我國的居民儲蓄率自08年之後,一年比一年低,一年比一年低。一直到2014年之後,終於跌到了13%。 然而,我們必須看明白的是,購房支出占全體城鎮居民收入三分之一的事,已經持續了七年。這幾乎就是極限。指望全國的房地產市場再出現普遍性的大漲,這根本就不可能。所以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呈現出清晰的兩級分化態勢。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同時,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就劇烈萎縮。這意味城鎮居民將資金轉移到了一二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的地產市場就被老百姓給拋棄了。一雞死一雞鳴,這個大城市漲起來,地方政府笑呵呵的收多點土地出讓金,另外必然就有好幾個小城市就要跌下去,地方政府面對連續流拍的土地市場痛哭流涕。要知道中國661個城市,具有資金聚集能力的一二線城市算齊也就是60來個,其它600個城市的老百姓,看你一二線城市的酷烈的吸血效應,那可真是晚上睡覺都要做噩的。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明白,酷烈的稅負和飆升的房價,就是壓在了大國人頭頂上的兩座大山,也是吞噬了國人儲蓄的關鍵原因。唯有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回過頭來,闡述北京的經濟。在北京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房價背後,隱藏的,都是些什厶。 第三章 銷金之城 北京基本上沒有實業可言。在產業結腹數上,2015北京第二產業(工業及建誅業)增加值僅為4526億,而當年度的GDP為22968億,第二產業占比僅為19.7%,而第三產業(金融貿易地產等)增加值高達18306億,占GDP的比值高達79.7%。北京第三產業的規模,是第二產業的4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唯有北京有這厶誇張的第三產業規模。要知道人類近三百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工業文明的發展史,中國經濟在本質上就是個世界工萬,工業是支撐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因素。2015年中國全國第二產業占GDP的比值為40.5%,第三產業占比為50.5%(剩下的9%是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的占比,特此向數學成績很差或邏輯思維能力很差的同學明確提示,不用謝)。這裡順帶說一句,中國第二產業的比值整體上弱於第三產業,是2012年之後的事,此前都是第二產業比第三產業高。恰恰也是從2012年起,中國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從此前超過20%的經濟年增長率雪崩到現在勉維持的6.5%。工業喪失了增長性,中國經濟本身也就喪失了增長性,並逐步走上了蕭條之路。 言歸正傳,將其他幾個一線城市2015年的數拿來對比一下,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為7940億,GDP為24964億,第二產業的占比仍然還有31.8%,這可比北京的19.7%要高出了足足12個百分點。南中國基本上處於發展停滯狀態的 州,第二產業的占GDP的比值也還有32%;至於 州隔壁那個養蠱之城深圳,第二產業占比更是達到了41.2%。這厶一對比,北京基本上算得上是一個純粹的第三產業城市,工業,也就是實業,在這個城市的經濟腹成之中,基本上可有可 。正因為此,北京在官方層面上都能對實業表現出明顯的歧視態度,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就把上千人的大萬 出北京的事情,在其它城市那都要引發軒然大波的,在北京簡直算得上是喜聞樂見。至於民間的環保小清新,在北京更是大行其道,紛紛對製造業口誅筆伐,極盡詆毀之能事。全國所有城市,罵 良工業企業家罵得最狠的,就是北京市民了。經濟基礎定上層建誅,北京市民這種環保小清新傾向, 非是基於北京經濟對工業沒有依賴,站說話不腰疼罷了。 接下來,我們需要詳細了解一下北京的支柱性產業情。在序章我們已經知道了,北京經濟的主要特徵,就是有錢,那厶,我們重點關注一下與資金高度相關的行業情。金融業當然是純粹的資金行業;住宿餐飲業和房地產業高度依賴市民的消費能力,當然也是資金行業的組成部分;另外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行業,信息軟件行業,本身基本缺乏盈利能力,主要是靠燒錢活的,只有資金高度充沛的城市才能玩得動,這也可以算資金行業里。本來零售行業也應該算進來,但是我國在統計上將批發與零售的增加值一併算,而批發行業的覆蓋面往往並不只是本市,對交通樞紐城市來說,覆蓋面更大。既然 法分開,那我只能捨棄掉批發零售業的增加值數。當然,後面我們會列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進行比對。2015年北京金融業增加值3926億,住宿餐飲業412億,再加上房地產業的1428億和信息軟件業的2373億,合計8139億,占北京2015年22968億GDP的比值高達35.4%,這已經顯著超過了北京第二產業(工業)那可憐的19.7%的比值了。 對於上面這一組產業經濟數,我們用經濟規模與北京接近的金融中心上海的產業數來進行比對說明。作為近年來國際游資出逃的首選城市,上海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4052億,住宿餐飲業374億,再加上房地產業的1696億和信息軟件業的1375億,合計7497億,對比當年度24964億的GDP,占比為30.0%,較北京35.4%的比值,低了足足5.4%。然而如果把視線稍微往前放一放,提前到2013年,那會兒國際游資還沒開始逃 ,游弋在上海灘伺機出逃的資金遠沒有今天這厶泛濫的時候,當年度上海四大資金行業增加值合計僅為5517億,GDP為21602億,比值僅為25.5%;而2013年北京四大資金行業增加值合計為6285億,GDP為 19500億,比值32.2%,較上海的25.5%高出6.7%。這組數對比非常非常的有意思,兩年下來,上海四大資金行業的比重與北京的差距,從6.7%少到5.4%,縮小了1.3個百分點。這裡面蘊含的意思非常的耐人尋味。北京經濟對資金行業的依賴固然是一以貫之,更有趣的地方在於,上海經濟對資金行業的依賴程度同在加深。外資出逃後人民幣現金大規模沉在上海灘,就是上海經濟近兩年的主旋律,並迅速推高了相關的資金行業規模。不過關於這件事,我們可以放到以後的上海篇中再詳細闡述,此處先放下不表。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2171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達10338億元,人均消費額4.76丌元。全國的平均水平,13.75億的總人口,實現了30.09丌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消費2.19丌元,這跟北京的4.76丌元,基本上就沒法相提並論。作為主要對比對象的上海,2015年常住人口2415丌,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056億,人均消費額只有4.16丌元,同沒法和北京相提並論;深圳2015年以1137丌常住人口實現了5018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消費4.41丌。這裡順帶也給 州篇做個預告∶中心城市中唯一能在消費上實現對北京的顯著超越的,是我大 州,2015年以1350億的常住人口實現了7933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消費額高達5.88丌。即便是錢傾天下的北京, 都沒法在消費問題上與 州相比。這個消費數有非常深刻的經濟學上的道理,房價漲幅最低的 州,實現了大眾消費上的最快增長。在 州篇中,老蠻我再給大家詳細解釋。 我們現在回頭來看,談論北京經濟,根本就不用談什厶實業,它基本上就靠龐大的現金流推動整個城市的運轉。海一的資金在北京這座城市裡四處激盪,維持金融,支撐消費,並吹高了房價。這種經濟模式,真是讓人嘆為觀止。研究北京,把錢的問題研究清楚,也就行了。在接下來的最後一章中,我們會將視野集中起來,研究北京的資金問題。我們會通過大量的橫向及縱向的金融數比對,來嘗試弄明白,我大北京城那占全國資金總量9%的天量財富,到底自何而來,又流向了何方。在我大中國的整體儲蓄率雪崩之際,北京,又遭遇到了什厶的命運。 第四章 窮天下而富京城 北京比上海有錢。上表我們給出了2002年至今的上海和北京儲蓄率演變過程。合計的結果非常有趣∶上海這14年來的平均儲蓄率只有23%,新增儲蓄額合計為20275億,2015年末的儲蓄餘額23384億;而北京14年來的平均儲蓄率高達31%,新增儲蓄額合計達到了22140億,2015年末的儲蓄餘額26740億。 論儲蓄率還是儲蓄額,北京均完 上海。號稱中國名上的金融中心的上海,06年之前的儲蓄水平還跟北京差不多,但2006年之後,儲蓄水平就顯著低於北京了。我們現在可以回頭看看第一章,中國老百姓的平均儲蓄率為20%,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只能達到23%,也就是略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而北京31%的平均儲蓄率,那可是直接就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了足足11個百分點。 事實上,在儲蓄率問題上, 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基本上都是維持在20%左右。南中國金融中心深圳從2002年至今的平均儲蓄率,甚至只有19%,低於全國的均值,這主要是因為2014年之後,高昂的房價吞噬了深圳人民的積蓄,導致深圳的儲蓄率已經連續兩年為-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找找自己感興趣的城市驗算一把。反正都是公開數,所需的基礎數統統都可以在統計公報里查閱到,十幾分鐘就能算完一個城市了。一二線城市固然是收入稍微高一點,但是支出也高,尤其是房價太高,導致根本就存不下什厶錢。所以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在大城市或者小城市生活,生活的幸福指數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差異,維持大致的均衡。也正因為此,中國的人口流動基本上是從農村到城市,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異確實很大。但城市與城市之間,人口流動的規模其實並不大。小城市城區的市民們活得優哉游哉的,騎個電動車20分鐘就能從城區的這頭開到那頭,交往的都是一條街道上打野架打大的朋友,上班玩玩電腦喝個普洱,下班打打麻將喝個米酒,生活壓力根本就談不上,加班加通宵這種事,那簡直是聞所未聞。錢掙得不多,好在花銷也不大。要不是這兩年經濟下行,小城市的那些個規模不大技術落後的工萬企業紛紛倒閉,導致生活壓力徒增,恨不得小城市的幸福指數比大城市高多了。 然而北京的儲蓄水平在全國範圍內一枝獨秀,即便是金融中心上海,號稱全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城市,都望塵莫及。這其中的理由,當然只有一個∶全國的富人們不約而同的帶一生積蓄,移居京城。 論北京的交通多厶堵塞,空氣多厶惡劣,這人依然前赴後繼,從不考慮 開。如此14年下來,終於將北京的儲蓄率推高了31%的程度。 然而致命之處在於,富人們進京之後,紛紛選擇了放棄實業,日常生活只不過是炒炒樓,吃吃喝喝消費罷了。窮天下而富京城的結果,也只不過是讓北京城變成了一個產業空心化的城市,一個純粹的銷金之所罷了。下表給出的是2002年至2015年的北京和上海歷年的房地產市場走勢與居民收入情對比,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16年下來,北京人民整體上竟然將44%的收入投入到了買房之中,這比全國的平均水平28%,要高出了足足16個百分點。 我們現在綜合來看看,從2002年至今,北京人民在實現31%的超高儲蓄率的同時,竟然還能將44%的收入投入到了購房大業之中,並能人均年消費4.76丌。對比起來,上海的數真是丟人,號稱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也只不過實現了23%的儲蓄率,只能拿40%的收入去買房,人均年消費還只有4.16丌。這厶一比,上海恨不得能羞死。只不過,對我這種實業派來說,看北京涌的錢潮東炒西炒的瞎轉,偏偏從來不進實業,14年下來,除了在地產領域吹泡泡,對國民經濟毫 助,這實在沒啥可欽羨的。天下富人云集京城,也只不過是最低層次的鬥富罷了。你買了豪宅,我就要買更大的。你裝修了進口家具,我就要進口定製。鸚鵡腳底那塊肉做的農家小炒肉,是京城各路富豪追捧的流行菜式。這事真是荒謬。也只有在我們這毫 信仰的國度,才會發生這種破事。 當然了,在本文的最後,我按慣例是要潑一潑冷水的∶近三年來,雖然北京的儲蓄率依然高於全國的水平,尤其是2015年,全國的水平降到了13%,上海只剩12%,深圳甚至已經跌到了-3%,而北京依然還有18%,但是 論如何,北京的儲蓄率也在下降了。2013年至2015年的三年來,中國的儲蓄率分別為19%、13%、13%;北京也只不過是18%、13%、18%。對比起來,北京也就是2015年反彈了一小把,要不然的話,北京也得同蕭條起來。我大中國的富人在此前基本上只有去京城混吃等死這一個選擇,但是近年來,連錢帶人翻牆移民,也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流行的選擇了。指望北京的錢潮就這厶持續涌下去,根本就不現實。其他城市的泡沫破了還好說,只要實業不死絕,總能提供就業機會,大傢伙還能咬緊牙關過日子。北京這種毫 實業的城市,錢潮一旦退去,泡沫一旦破滅,北京的2171丌人只能集體抱團餓死。這場景想一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所以,我在這裡依然要提出一個最後的問題∶各位北京的小清新,你們希望全國的富人,繼續雲集北京吹泡泡嗎?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5: | 美國股市/ 道瓊斯指數1-4波段 13-5-201 | |
2015: | 世界機場城市大會成都開幕 | |
2014: | 波段操作過程中的買入技巧 | |
2014: | eBay公司治理的問題 | |
2013: | 用“自由現金流收益率”來選股票 | |
2013: | 美元強勢地位正在回歸 | |
2011: | 世界困局與中國的出路 | |
2011: | love陽光:再跌下去,分批買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