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的“假通縮”和“真戰略” |
送交者: 言非心 2010年08月25日23:40:25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趙岩/文 目前看來,伯南克絕非打不開銀行錢袋,量化寬鬆事實上“量化不寬鬆”,在此基礎推低利率正讓美國從融資到銀行、地產、消費、新產業創投享受全角度戰略利益,還可造就指責中國的絕佳藉口。 市場正瀰漫着濃重的通縮憂慮,雖然向通縮宣戰的美聯儲可能恰恰是這一憂慮的製造者。 如果一年前,伯南克哀嘆無法打開銀行的錢袋尚能取信於人,而今,他的愁眉苦臉卻實在不足以為其貨幣政策的自相矛盾自圓其說,也有負於他撒錢直升機的美譽。 回顧聯儲救市,伯南克所謂的量化寬鬆,準確講,也許應該被稱作是量化不寬鬆才對。 伯南克以低利率配合高資本充足率等緊縮手段,在危機肆虐期,無可厚非,但在經濟復甦期,他一方面暗示通縮,一方面強化這一政策,不僅不合時宜,恐怕更不合邏輯。 事實上,救市進展到這個階段,已經有很多地方值得向美國學習和自我反省。目前看來,伯南克絕非打不開銀行的錢袋,而只是不急於放開信貸的閘口。美國成功的做到了印鈔而不令流動性外溢,促進復甦而不觸發通脹。而今,他進一步推低利率,這一“量化不寬鬆”政策的延續正讓美國從銀行業、房地產、消費、企業擴張和新產業創投等全角度,享受着巨大的戰略利益。與此同時,所謂通縮恐怕還可以在事實上造就指責中國的絕佳藉口。 政治是謊言的藝術嗎?那麽,當伯南克的美國同行把他視為一位貨幣經濟學家,對其費解的政策做出善意的提醒;而值得警惕的是,中國同行似乎過於輕易接受其官方陳述,也難免流於輕信。 通縮的真假命題 8月11日美聯儲開會討論經濟問題,雖然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已經步入復甦通道,但是伯南克卻再度暗示通縮,並推出刺激經濟新舉措,以所持機構債券和房地產支持債券購買美國長期國債。此舉的直接效果就是把美國國債的長期利率推向更低。 事實上,宏觀數據並不支持通縮憂慮,這可能也是伯南克只能“暗示”的原因。以經濟危機後復甦的經驗數據觀察,美聯儲預計2010年美國GDP增速為3.2%, 作為復甦的第一年,1991年的經濟復甦增速是2.61%,2001年的經濟復甦是1.92%。 KC聯儲主席Thomas Hoenig稱,緩慢的增長也是增長,作為復甦的第一年明顯優於歷史,伯南克不要過激反應。而8月13日美國公布7月消費價格指數(CPI)在連續3個月下降後轉而增長0.3%,為近一年來最大月度環比增幅。 美國媒體引述Wells Fargo的資深經濟學家Scott Anderson話稱,伯南克在會議聲明中雖然沒有直接用通縮這個詞,卻非常肯定地暗示通縮的憂慮。 “目前看來,似乎聯儲的舉動正在助長通縮的預期,”Bank of Tokyo-Mitsubishi首席經濟學家Chris Rupkey說。 對聯儲大談通縮“憂慮”,經濟學家們承認,很多耐用品價格是出現下跌,但如在消費物價指數中只看食品,房價和油價,價格顯然更高了,此外,就是工資,作為衡量通縮的核心元素,雖然失業率高居不下,但工資沒有下跌。 但是,以通縮為藉口購買長期國債的直接效果,就是把國債長期利率推向更低,將賦予蟄伏的美國經濟絕佳的療傷環境,卻將製造指責中國的絕佳藉口。 全方位戰略利益 美聯儲決定以利息收入購買長期國債後次日,黃金、石油在內的幾乎所有資產類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只有一類資產例外,就是美國國債。 世界已經處身美元本位下40年,雖然美國借用金本位邏輯混淆視聽技巧嫻熟,但在美元本位下,美國真正擔心的絕非經常項目順差,而是資本項目順差,只要資金源源不斷的回流,美國經濟就不會面臨缺水的乾涸。而聯儲8月11日的新舉措,向市場明確示意,購買美國國債是非常安全的,雖然這個“安全”投資人缺乏話語權。但是伯南克無疑成功重申了政策意圖的堅定,也將有效加強美國融資管道的暢通。 被進一步推低的利率,將對美國房地產的復甦形成巨大的助力。聯儲年余來購買1.45萬億機構債券和房地產債券的政策非傳統,但卻最成功,形成對美國房地產性命攸關的支持,外界曾估計聯儲將持續購買,但當聯儲宣布將把他的強大力量用在國債市場,這無疑更有助於房地產的復甦。 因為這不僅是信號,十年期國債是市場的基準價格,將起到很大的槓桿作用。美國的房地產貸款利率已經創出歷史新低。 “41萬美元以下的30年定期房貸,只要貸款者信用等級合格,首付充足,可以拿到4.3%的優惠利率,不止是新購房人,房主也可以重做貸款,”加州獨立房地產經紀鄭凌稱。 消費在美國經濟中的地位眾所周知,且不提房貸降低省出的真金白銀,信用消費的美國人也將因為低利從其他消費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最重要的是,存款利率雖然低,但是實際利率依然為正。 Thomas Hoenig雖然認為伯南克通縮憂慮“反應過激”,但也說,“一次不會引發通脹的經濟刺激,何樂而不為呢?” 那麽銀行業呢?曾經險成餓殍的他們如今各個“豐腴”,前所罕見的高額現金清晰的趴在銀行的帳面上,花旗集團賬面現金達到1,840億美元,占其資產的10%, 美國銀行(BOA)現金達到1,750億美元,摩根大通也有850億美元。 中美都在推進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轉型,而經過危機洗禮,中美開出同名卻成分迥異的貨幣政策藥方,效果反差更讓人驚心:美國資產價格大幅修正,物價穩定,資金成本低廉,供給蓄勢待發,而中國資產價格高企,通脹抬頭,銀行風險加大,中美之間,在這場救市之後,到底誰更有優勢打響一場類似90年代信息革命的新產業革命? 量化寬鬆與量化不寬鬆 如果要說明美聯儲的量化不寬鬆,中國“言行統一的”的量化寬鬆,成了最好的例子。2008年到2009年間,美聯儲號召全球救市,採取了“量化寬鬆政策”,將利率降低到接近零,但是美國的貨幣供應增量非常微小,而中國卻接近100%,2008年增量為7.2萬億元人民幣,2009年則為13.12萬億。2009年中國M2(貨幣供應量)60.62萬億(8.8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M2的8.53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也是全球過度信貸最嚴重的地方。 而今反觀美國的總體貨幣政策,“不寬鬆”關鍵就在於他對資本充足率的高標準和嚴要求。金融危機後,在系列G20會議期間,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都敦促全球簽署協議提高資本充實率,法國財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就曾表示,這是擾亂全球金融市場平等遊戲環境的提議。 從理論上講,如果CAR(資本充足率)“不配合”,貨幣乘數效應則接近零。在實踐中,美聯儲要求,所有被聯儲購置的商業銀行資產,銀行都要有相應的資產支持,事實上,這有點像一個環環相扣的保險,資本充足率和事實上的RRR(存款準備金比例)都有所提高。 與此同時,伯南克向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美聯儲的超額準備金從危機前的30億美元增加到8000億美元,各大銀行的帳面現金很多就來自於伯南克的慷慨,聯儲傳達的明顯是要銀行坐享其利,而非放貸的信號。 此舉實際政策效果是:填鼓銀行錢袋,緊扎袋口。美聯儲確實做到了大量印鈔,而不令流動性泛濫。 這讓人想起伯南克的響亮的外號:撒錢直升機 Ben。在2002年一場演講中,他形象的描述自己堅信的量化寬鬆政策,“就像坐在直升機上撒錢,”親身經歷過大蕭條的伯南克,在該次演講所用的副標題是:保證通縮不在美國的國土上發生。 美國並不缺乏流動性,充沛的流動性只是在市場外枕戈待旦。伯南克就是命令他們蟄伏的統帥。 而通縮也成為美國希望敦促中國在“冒進”道路上再蹦一下的絕佳的藉口:通縮可被直接推到到全球有效需求不足、到中國應該鐵肩擔重任、再順理成章到人民幣升值和“刺激”嚴重失衡的經濟。 而當前,量化寬鬆推高通脹,實際利率已為負,外界指責直接造成儲蓄者1.6萬億利息收入損失,劫掠消費;天量信貸推高地產,資產價格高企正逼迫資金外流,美國移民潮和日本買方熱只是宏觀問題的微觀呈現;而天量信貸背後,地方政府財政和銀行風險的加大,逼迫銀行增發,政府增稅,卻再度擠壓消費。 最近,中國經濟剛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968年以來,這是首次出現一個國家,超越需要美國保護的日本,站在了下一個就是可能超越美國的位置。 美國“敦促”甚至打壓都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中國自己要清晰,如果伯南克都不擔心速度,寧願“裝病”,中國需要的更不是速度。 所以這一次,請不要為伯南克擔憂,政治家如果自相矛盾,只有行動說明意圖,而語言只是煙霧彈。而伯南克不僅僅是一位貨幣經濟學家,也是美國貨幣當局的最高執行官,一位技術官僚和政治家。 如果順應他的政策思路,美國未來將會有消費者最紮實的消費能力,銀行最穩健的盈利能力,和最富有全球競爭力的資產價格,而中國會面臨資產泡沫化,流動性過剩、民間部門破產。 值得提醒的是,美國的房地產將成為重要的貨幣政策風向標,在房地產徹底站穩腳跟前,美國的低利率政策誓將保持。不管有多少聲音提醒伯南克:他可能對通縮“過度緊張了”。而之後,美國經濟將會出現更強勁的復甦態勢,企業和股市也將交出更閃亮的成績單。(完)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國務院智囊:股市回調不會太深 | |
2009: | 美“賺錢之神”盯上樓市泡沫 金融海嘯 | |
2008: | 從銀行還是保險公司購買房屋貸款保險? | |
2005: | 中國人為什麼勤勞卻不富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