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紀錄片“Detropia”(譯作“底特律的崩潰”),舉目四望到處都是無人居住的房屋,破敗的工廠成了塗鴉者的天堂,曾經繁華無比的汽車城宛如科幻片中的廢都,現實是如此的超現實主義,恍若噩夢。如今的底特律負債180億美元,人口也從高峰期的近兩百萬銳減至70萬,留下來的絕大部分都是窮人,黑人和失業者,公共服務和設施處於近乎癱瘓的狀態。
在美國,很多人認為底特律是“自由經濟”的受害者,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把美國汽車業給毀了,跨過底特律前進的是日本豐田和韓國大宇。然而,實際上毀掉底特律的不是“自由經濟”,而是“反自由經濟”的僵化管理體制和工會對勞動力市場的過度壟斷。正是這些“計劃經濟”的弊病摧毀了底特律的核心競爭力。
由於美國聯合汽車工人工會強加給三大汽車巨頭極為高昂的員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負擔,美國汽車製造商不得已將汽車製造的工作外包給中國和墨西哥,否則在成本上就無法與日本和韓國競爭。與此同時美國的汽車巨頭在二戰後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幾十年的時間裡都沒有設計出能和德國,日本和韓國競爭的車型,這個時候的汽車業界領袖大多數像李·艾柯卡那樣,把汽車業的困境歸結為“日本人的入侵”,把大好的時光用在說服國會對日本人實施貿易制裁,而不是提高汽車製造的設計水平和製造工藝。到最後,克萊斯勒和通用汽車都面臨滅頂之災,要不是奧巴馬總統力排眾議出手相救,底特律的破產怕是要提早幾年。
底特律的危機並非一日之功,而是足足醞釀了幾十年。50年前,底特律是全美最富有的一個城市。通用汽車,福特,克萊斯勒幾乎壟斷了整個美國汽車市場。底特律人口有180萬。如今底特律只有區區70萬人口,而且這些人口的82%最多只有高中文憑。根據美國和平基金的研報,如果底特律是個國家的話,那麼它的失敗國家指數將是59.5,形同一個幾近失控的國家。底特律的情況比巴西(62.1)和科威特(59.6)稍好,但比蒙古(57.8),羅馬尼亞(57.4),和巴拿馬(55.8)稍差。底特律的全球排名是128,美國(33.5) 的全球排名是159。底特律已從美國最富有城市之一墮落成為美國的“非洲”。
底特律的墮落與工會的壟斷勢力有很大關係。為了撈選票,底特律的政客往往用保證優厚的工資和福利待遇的法案去討好工會。底特律總值110億的無抵押貸款中有90億便是欠政府雇員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福利,這些福利開支是政府年均3.8億美元財政赤字的最主要來源。底特律領養老金的退休人士比現役員工要多兩倍。與此同時,警力,消防,急救等公共服務已經壓縮到了極致,基礎設施多年缺乏維護保養已經退化到了第三世界水準,教育水平更是全國最差之一。
底特律同時也是全美最腐敗的城市。前任市長便因令人髮指的欺詐,敲詐勒索行為坐監。底特律的腐敗乃是由政客和工會壟斷勢力的曖昧關系所致,特別是工會和政客之間的權力交易,如果工會出錢出力幫助政客當選,政客就代表工會爭取更好的醫療和養老福利。
二戰後,美國的工業競爭對手正在忙於重建,底特律的汽車巨頭征服了全球。這種不可戰勝的優越感使得汽車業的管理層更加僵化和官僚化,工會更是覺得高薪,高福利,寬鬆的工作管理制度乃天經地義。工會爭取到的這些東西在底特律獨霸天下的時候還可以承受,可是一旦市場情勢有變便成了汽車業沉重的經濟負擔。由於工會與政客的聯盟導致利益固化,汽車業把大好時光荒廢在與工會的博弈上,錯過了汽車業工藝革命設計革命的黃金時期。汽車業作為底特律最大的一頭奶牛陷入了步履蹣跚的境地,卻依然要為固化的利益買單,這就好比殺雞取卵。
底特律的危機並不限於底特律,根據波士頓學院的數據,全美的國家和地方養老金資金缺口已高達一萬億美元,今年的養老金上交數目比合理目標值要少250億美元。對於債務纏身的美國而言,這種情形必然是不可持續的,也許底特律的破產只是個開始。
底特律的沒落於中國也是個教訓。中國的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廉價勞動力資源,可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和薪酬通脹,中國勢必將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就像底特律失去“汽車之王”的寶座一樣。在轉型的檔口,底特律限於既得利益博弈內耗的怪圈,固步自封,結果沉淪。如今的中國呢?卻把房地產當成了救命稻草。須知,如果轉型不着眼於核心競爭力則必然失敗。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製造業升級和高端服務業。房地產再怎麼搞,也提高不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轉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既得利益固化僵化形成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