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坦然人生
前几篇博文我们分析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各各环节上价格偏离的原因,今天我们要说说过重的税负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税制。作为中国税收贡献主力军,流转税虽不像个税一般直接体现在大家的工资条上,但实际上,流转税与所有的消费者都有关系。所谓流转税又称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目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流转税附加税(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组成了中国的流转税。上述流转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和商家,但是,这些税收实际上最后都包含在商品价格中,这些流转税本质上是对普通消费者所征收的税种,可谓是隐形的税收,企业和商家起到的只是代收代缴的作用。
要算清楚某一件商品中究竟有多少流转税,对于不了解商品整个生产和销售流程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几乎不可能。我们仅就在零售企业(超市)中销售的商品进行说明,国产商品消费者主要承担商品零售价17%的增值税,如烟、酒、化妆品等少数商品还存在着较高比例的消费税,进口商品消费者还要承担进口关税,关税税率比例根据商品情况各不相同,进口奶粉的关税高达57%。
可见,对于消费者所购买的任何一件商品其最少要缴纳的流转税也要占到商品零售价的17%,最近颇受热议的“馒头税”就诠释了我国公民税负过重的尴尬,民众承担了税负,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回报。在国外,虽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但税率都没有17%那么高。从国内看,过高的流转税进一步推高了商品价格。
我国流转税不仅税率过高,而且这种流转税对商品价格偏离起到了放大作用。最明显的体现在,生产企业所支出的各项营销费用、高额的卖场费用,经销商所支出的物流仓储费用等多个环节费用最终都使得商品价格虚高,而虚高的这部分价格同样要消费者承担17%的增值税。举个简单例子,就拿前段时间热议的1块钱的锅巴卖到3块钱来说,生产成本1块钱的锅巴正常情况下卖到1块5比较合理,而卖场收取了高额费用却卖到了3块钱,消费者所承担的流转税也随之增加了1倍,仅仅流转税的税负比例按照正常价格算高达34%。
由此可见,我国流转税制度不但存在着税率过高,税种过多的问题,还存在这其合理性的问题。据有关专家统计,按照国民生产总值与税收总值计算,每年,广大消费者有150天的工作日是在为其承担的高额税负工作,这个比例是发达国家的3倍之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税收政策对物价过高起到的推动作用。
改变当前物价过高情况,并非简单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种宏观调控手段所能做到的。要从根本分析商品价格过高的原因,通过政府加强对商品生产流通环节干预,加强管理力度、杜绝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现象的发生,还消费者一个真实的商品价格;同时,要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相应合理的改革,减小税制对价格偏离的放大作用,降低流转税等税种的税率,以降低消费者的高额税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