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 2014-08-02
梁逸飛 北京媒體人
7月20日,緬甸「十一(eleven)新聞」網站報道,緬甸鐵道咻敳堪l布消息稱中緬皎漂-昆明鐵路工程計劃擱湣T撔侣劸W站援引緬甸鐵道咻敳抗賳T的話說,緬甸一些公民組織的反對聲音較大,原本今年6月開工的中緬鐵路工程目前仍未啟動。
該消息被敏感的外媒捕捉到。有觀點認為,這是中緬關係複雜化的又一佐證,是對中國「高鐵夢」的一次打擊。但是該消息在中國國內輿論當中倒並未引起大的波瀾,倒是之後一則中國首次在國外承建的高鐵在土耳其通車,引發了更大的輿論關注。北京一家媒體的網絡民調顯示,近七成的網民滿意中國高鐵的發展。對於政府主推的基建項目,有這麼高的滿意度,在中國的互聯網生態中較為罕見。
7月24日,中國駐緬甸大使楊厚蘭在大使官邸舉行了中緬媒體見面會,他回應說,「不是中方放棄了項目,民眾支持,政府支持,還是可以繼續這個項目。」一位緬甸主管經濟的官員也表示,「項目不是被取消,我的理解是需要時間繼續磋商。」但是該官員承認,緬甸確實有人反對這個項目。
結合到目前的情況來看,中緬雙方都沒有在正式場合表態說項目被取消,而只是暫時擱置,但顯然是出現了大的問題,雙方都處於“可進可退”的境地。聯繫到這兩年來發生的中緬密松水電站項目擱湣 萊比塘銅礦進展受挫,可以認為中國資本在緬甸的遭遇並非用個案能得以解釋。
這是緬甸民主化進程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自緬甸開啟民主化以來,緬甸的政治社會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組織日益活躍,輿論所體現出來的民意複雜化。這三個中國參與的重大項目的擱湥挼檎际且悦癖姺磳橹饕碛伞1热纾衲5月下旬,緬甸影響力最大的私營報紙《十一新聞日報》轉述緬甸鐵道咻敳坎块L吳丹泰話說,「緬甸已經轉型,沒有民眾的同意,就不會修這條鐵路,大家不用擔心。」這是緬甸官方利用媒體首次主動放話,這在緬甸民主化之前的中緬關係中是十分罕見的。
中方以往跟緬甸打交道的方式已經不那麼管用。以往,中方只要搞定了緬甸官方就基本搞定了,但現在的情況顯然大不同,搞定了官方,不一定能搞定民間,不一定能搞定反對派。並且以往中國跟緬甸軍政府走得近,如今很可能成了負資產,成為反對派敵視、民眾不信任的重要原因。緬甸客觀形勢的變化,給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所有外國公司提出了挑戰,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挑戰對中方尤其大,且相比日韓,中方明顯不適應緬甸的民主化生態。有數據顯示,自緬甸民主化以來,進入緬甸的中國資本逐年下降,而日韓資本逐年上升。
儘管中緬鐵路項目醞釀已久,中方常常喜歡用「戰略鐵路」或「戰略通道」來形容項目的意義與重要性,但事實上,中緬雙方的談判一直困難重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緬甸總認為中方十分想修這段鐵路,否則怎麼會冠以「戰略」一詞呢?因此,談判當中緬甸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既不想出錢,也不想要中國貸款,更不想以資源換項目,連鐵軌尺寸採用中方標準的技術性問題上都是寸步不讓。而緬甸民間很多輿論總是認為,修建皎漂—昆明鐵路對中國的利益大於對緬甸的利益,很多緬甸人士認為,相比中緬皎漂—昆明鐵路,緬甸當前更需要升級改造仰光—曼德勒鐵路,這對緬甸的經濟民生更為有利。而日本極力推薦改造仰光—曼德勒鐵路,且願意提供幫助,因此大受緬甸政府與民間人士的歡迎。
但緬甸並非不需要皎漂—昆明鐵路項目,甚至是很需要。在緬甸政府推動建設皎漂經濟特區的背景下,如果沒有這條鐵路線,特區如何能跟中國龐大的市場連接起來,甚至特區的貨物都很難咻數骄挼槠渌胤健S芯挼槿耸恳虼讼蛑蟹教岢鼋ㄗh,中方應該增大項目的透明度,多宣傳項目對緬甸當地經濟民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少講點「中國通向印度洋的戰略通道」這種沒多大實質意義、甚至還幫倒忙的話。
除了緬甸民主化進程給中方造成不適應外,還有當地的資源民族主義抬頭需要引起中方的高度重視。比如,中方曾向緬甸提出的資源換項目建議就遭到緬甸的拒絕,在一些外媒渲染的「中國資源掠奪論調」影響下,緬甸的心態變得更加敏感,促發其資源民族主義情緒。
遭遇當地的資源民族主義情緒,並非中國企業在緬甸才遭遇到。隨著中國企業走向非洲、中亞、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尤其中國企業所表現出來的對資源的偏愛,加之中國企業在當地的公共關係維護不力,導致當地民眾越來越強的抵制意識,給走向海外的中國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