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沒落五宗罪 |
送交者: 劉玉琴 2004年12月24日12:02:55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借改編經典誤導觀眾 ●豪華形式掩蓋空虛內容 ●奉行“小眾文化”,走向自我封閉 ●庸俗化表演大行其道 ●背棄真正的藝術真實 近日在浙江召開的“重建中國戲劇:地方戲曲如何與時代同步發展”研討會上,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李默然指出當前我國戲劇界存在的五類問題,引起與會專家共鳴。李默然在會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再次強調了這些問題。 一是假借改編經典誤導觀眾。許多作者放棄了戲劇的強項———反映現實生活,專走“改編經典”的捷徑。這種改編往往脫離原著立意,甚至另起爐灶,更有作者以“人性化”的名義,吹起了一股“壞人身上找好,好人身上找壞”的創作風氣,於是就出現了“楊子榮身上必須找到匪氣”的現象。任何名著都有其產生的歷史大環境,以及故事和人物展開的具體時代背景,如果置這些於不顧,就是假借“改編”之名,行“自我展現”之實。 二是豪華的形式掩蓋空虛的內容。當前,有些戲劇工作者熱衷於“做”大戲,舞台形式脫離內容,一味追求堆砌的舞美、繽紛的燈光,以及高成本的現代科技。戲劇賴以生存的根本是情節、矛盾衝突、人物形象和舞台語言,過多地用形式上的“花樣”吸引觀眾,勢必會失去戲劇本體的魅力。 三是“小眾文化”觀念使戲劇走向自我封閉。以話劇為例,多年來有多少劇團到農村演出?難道話劇的市場只在城市?當某些人熱衷於開發“小劇場”戲劇時,為什麼沒人設法拓展更廣闊的鄉村演出空間?一時的觀眾失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眼光向上,自我封閉,脫離觀眾。 四是以庸俗化的演出吸引觀眾。“通俗”和“庸俗”一字之差,卻謬以千里。在東北,流行着“二人轉”要在零點以後看的說法,因為會有低級庸俗的東西。通俗文化來自民間,但通俗不等於媚俗,二者不可混淆。戲劇工作者應該通過創作實現雅俗共賞,而不是一味地媚俗、迎合某些不健康的審美趣味。 五是背棄真正的藝術真實。對話劇《廁所》曾有如此共識:作者以獨特的視覺反映了時代的變遷。然而,舞台上的“規定情景”直接影響了這齣戲的可信度。現實生活中,哪怕再現代化的廁所,人們也是來去匆匆,沒見過有什麼人會在廁所里進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選擇這樣的“情景”展開戲劇,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真實,就是對觀眾最大的不尊重。 李默然說,中國戲劇的命運掌握在廣大戲劇工作者手中,只有努力創作出真正優秀的戲劇,才能贏得觀眾,使戲劇藝術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人民網)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