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家領導人需要做過研究嗎?
看了看網友傳上來的老習講演的片段,提到英國的一些歷史人物和著作。 有網友並推測老習沒有做過科學研究. 我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 老習提到的《雙城記》、《霧都孤兒》、《簡·愛》、《魯濱遜漂流記》那幾本書, 我想中國中學生基本都讀過。我當然也讀過,但對我影響不大,不如我常說的拜倫的一句話。 對知青來說,我想以前我提到的文藝復興時代和西方近代的那些書更有影響力,我希望他也都讀過那些書。
老習這段講演的唯一不協調之處我覺得是他在這裡加入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在德國訪問,我想他是可以提的,不過這是在英國,他最後強調的是中國人民和英國人民都創造了燦爛的文明,這是為什麼他前段話要提到那些人物和書。 但馬恩跟這都沒有關係,馬恩也都不是英國人,所以有牽強之嫌。
至於老習有沒有做過科學研究,我不知道. 但我想這跟他這段講演沒有什麼關係,更跟他當國家領導人沒有什麼關係。 我做過很長時間的物理研究,在世界一流的雜誌如 PRL上發表過10多篇文章,但現在只能在醫院推輪椅,還是義務的。 你給我一個縣,我想我都不能管好, 我最多也就當個生產隊長。如果你在世界一流雜誌上發表過100論文,也許你可以管10個生產隊。 所以,有沒有做過研究跟當領導人沒有什麼關係。 在美國大學的領導人,多數以前是做過研究的,但在美國政界的領導人,則多數是沒有做過研究的。到底做過研究的是否會是更好的領導人,見仁見智。馬英久哈佛畢業,但他的執行力有目共睹,所以是很難說的事情。
擴大一點說,至於在專制體制內的領導人,和在民主制度內的領導人,誰的能力更強一點,也都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許多民主學者都指出,這裡需要的是不同方面的能力。 很多時候,要看具體情況和具體個人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附註: 網友傳上的老習講演片段:
此時此刻,有關英國的記憶不斷在我腦海中閃現,我想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 命、憲章運動、諾曼底登陸,想到了莎士比亞、拜倫、雪萊、蕭伯納,想到了培根、克 倫威爾、丘吉爾,想到了托馬斯·莫爾、約翰·洛克、亞當·斯密、達爾文、阿諾德· 湯因比、李約瑟,想到了《雙城記》、《霧都孤兒》、《簡·愛》、《魯濱遜漂流記》 ,想到了福爾摩斯,當然還有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和英國人民都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 了深遠影響。中國是茶的故鄉,英國則將下午茶文化發揮到極致,莎士比亞、華茲華斯 、簡·奧斯汀、狄更斯等人的作品讓中國人感受到英國傳統文學的魅力, - See more at: http://bbs.creaders.net/tea/bbsviewer.php?trd_id=1099159#sthash.dYLf3YGQ.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