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認為,筍有小毒,是發物,不夠正氣,所以日常生活當中,鮮有做家常菜的,至少我家是這樣的。我小時候幾乎就沒有吃過筍,長大以後雲遊北方,有淺嘗,不覺得有什麼好吃的。我估計是筍本身沒有香味,要醃製過,還要有肉味去燜之,比較麻煩。我們那裡一年四季新鮮的東西都吃不過來,那裡有心思去看一眼這個。不過說起醃製的東西,我們也有的,就是鹹魚,我小時候很喜歡吃,大致分什麼梅香之類的,我記得有一種鹹魚身上有一條金線的,特別好吃,還要就是鹹魚蒸豬肉,算是最最傳統的廣東菜,用鹹魚和半肥瘦的豬肉一起蒸,油鹽都不用放,非常好吃。
上海菜里有醃篤鮮,據說有鮮筍,我吃過幾次的,湯算是很鮮的,不過筍依舊是乏善可陳,可能是因為煮過湯,鮮味都跑湯里了,剩下的只能算湯渣;於我而言,跟嚼塑料的感覺是一樣的。
95,96年香港回歸前,中資機構早就占領了中環,所以最早占中的是中。前幾年發生香港導遊和大陸團友衝撞事件,看新聞,那個導遊明顯一口京腔歪粵語,是事件中的“香港人”。跟更早幾年廣州的新聞一樣,有個北方人在電視機前說:“我們廣州人。。。。”至於超市中那些印着韓國語日本語的各種各樣的產品,五花八門的,一看以為是我們老中的鄰國產的,仔細一看最最下面的一行小字:made in china,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