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評金庸先生的中國通史
送交者: 決戰 2005年07月10日08:29:53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金庸先生打算寫一部中國通史,我還沒看,先來評一評。呵呵,沒看怎麼評?能評,沒看我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況且,通過報紙我已經知道了金庸版中國通史的中心思想了。金庸認為“中國歷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金庸版中國通史是一部非主流的史學著作,不採用階級分析論,階級鬥爭和戰爭不利於社會歷史發展”。

金庸的觀點有沒有合理性呢?有,中國的歷史的確是一部民族融合史,而且我認為應當確認並加強這個史學觀點,這個史學觀點可以用來分析很多問題。但是,中國歷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就能否認中國歷史是階級鬥爭史了嗎?中國的歷史還是文化發展史、科技進步史、政治鬥爭史、王朝循環史、國家擴張史呢,難道因此就不是民族融合史了?

金庸的武俠是古典派,雖如王朔王大人所評“拖沓冗長,羅里巴嗦,處處是不可能的巧合和臆想的秘笈,滿足了空想主義的自大需求,在假激動中耗費了中國人數百億小時的光陰”,但中肯的說,金庸武俠寫的還不錯,功力較深厚,閱讀金庸小說可以或多或少了地解一些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俠義精神、風土人情、行話黑話套話、封建社會意識形態。可以學一點古文,開拓一下思路,練一練想象力,掌握一些起名字和綽號的技巧,也算開卷有益。

不過,話又說回來,開卷有益指的是可以獲取知識,而不是這些知識本身有益,比如,警察可以了解歹徒的作案手段以便更好地抓捕罪犯,這也是知識,但歹徒的作案手段卻危害社會。類似的,通過金庸的武俠了解封建社會的知識,不等於認同封建社會的某些做法。這是兩個不同的判斷。

又比如,去江南古鎮旅遊,看到水鄉的橋,看到沈萬三的豪宅,看到精美的絲綢,看到朗朗星空下漁舟唱晚。美,但這美等於封建社會的美嗎?封建社會的老百姓能享受這種美嗎?豪宅里的主幹道下人和傭人沒有資格走,下人和傭人要走又黑又窄的員工通道,窮苦人為一個大家族服務就象紅樓夢一樣充滿苦難、壓榨、剝削和階級鬥爭。

下人和傭人能入金庸的武俠嗎?能又不能,只能做配角,或者是點頭哈腰的酒保,或者是蓬頭垢面的難民,或者是用來砍殺的犧牲,或者是一筆帶過的行人,八成名字都沒有,他們不是大俠,不是邪教教主,不是豪門公子哥,不是文化人,不是王公貴族,在金庸的小說里他們也不過是烘托英雄的道具。

金庸是浙江查姓家族的後代,大戶人家,書香門第,出了很多名人,金庸對家族的歷史也很得意,可見金庸很入世。從金庸的武俠看,金庸比較儒家,面相也比較儒雅。後來,因應對王朔忽然知道金庸相信佛家了,佛教是淡薄名利的,而金庸這些年卻秀了很多次,什麼華山論劍啊,什麼媒體訪談啊,什麼稿費官司啊,等等。

在另外一方面,金庸曾經是個報人,擁有明報,也算資本家大富翁了。金庸不僅寫小說,而且寫社論和評論。根據金庸的言論看,金庸對社會主義運動很不感冒,對毛澤東和文革頗有微辭。由此可見金庸先生並沒有超脫名利,也沒有超脫家族,沒有超越個人主義的大俠,甚至連封建時代的社會理想都沒有超越。

不能說社會主義、毛澤東、文革、階級分析論完全正確,也不能說馬克思主義史學非常完備,不需要發展。但是,金庸的中國通史是客觀社會歷史的產物嗎?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結果?比如戰爭,民族融合能排除戰爭嗎?沒有戰爭怎麼可能融合呢?拍拍肩膀,談談判,講講道理就融合和?不可能,融合的起點往往是征伐,這是歷史。

再比如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搞出來的嗎?不是,階級鬥爭本質是資本壟斷,土地集中,貧富分化,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結果,不是搞階級鬥爭,而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歷史上因土地兼併、地主剝削、稅賦過重產生的階級鬥爭還少嗎?難道工人、農民、奴隸都忍着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嗎?荒唐。

歷史不是武俠,911中也沒有超人,美國在伊拉克也要用槍炮去打,大俠一發功可以推倒一座山,蕭峰十幾丈外可以氣傷人,清末沒有硬氣功?但還是干不過洋人,革命隊伍中還有少林高手呢,又能對付幾人?金庸武俠綜合馳騁,一會兒蒙古大漠,一會兒西域番僧,一會兒塞外雙雄,一會兒大理國王,一會兒契丹一會金。

好象歷史便是這些民族融合史了,仿佛一代代大俠推動着中國歷史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不過是成人的童話而已,歷史根本不是武俠推動的,更不是民間武俠推動的,歷史是人民以及歷朝歷代政府推動的,民族融合也是邊境貿易、通婚,政府軍殺伐征戰、儒家合和思想同化的結果,武俠算什麼?有什麼用?娛樂而已,唯心主義而已。

金庸是個文化人,封建氣息和現代思想兼具的文化人,書香門第,並且是個富人,沒有生活之憂,也未必關心民生之艱難,他根本不生活在瑣碎貧困的境域下,不了解傭人、僕人、下人之艱難困苦,所以在金庸的眼睛裡,歷史是民族間的歷史,是英雄的歷史,而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範疇內,不同階級的生活史和鬥爭史。

跡象表明,金庸先生的中國通史帶有濃重的個人、階級、家族色彩。但,富人,書香門第,名門望族,這三樣都需要窮人、三代貧農、普羅大眾來支撐和積累,金庸及其家族已經證明了階級的存在,怎麼能否認階級鬥爭作為歷史主線的積極意義呢?中國是一部民族融合史,沒錯,要肯定金庸先生的這個觀點。但金庸先生為什麼強調後兩點呢?

非主流?不戰爭和階級鬥爭?難道可以只反帝不反封?難道可以只強調民族不強調民生?勞動階級的作用何在?即不符合史實,也不自由平等博愛。或許金庸先生以為所謂的博愛就是愛所有的人,包括豪門、大宅門、地主員外資本家都要愛,呵呵,人類社會的矛盾就在於財富的矛盾性,財富最終來自於勞動創造,卻被少數人“積累”去了,如何體現“對勞動階級的博愛”?勞動階級需要的是結構之仁,而不是大宅門的施捨,對此視而不見,可知,金庸先生的通史有極大的私史嫌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似水年華里的愛情
2004: 再侃國內--無知有罪?
2003: K的姻緣
2003: 我的七月定格
2002: 茶之於女人
2002: 七月的碎片--散去的歌聲 散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