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論語是中國人的聖經。
孔子教六藝,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最優秀的有四科十哲。《論語》是以十哲為核心的最優秀的弟子們,一生中從孔子那裡記取的對每個人自己影響最大、印象最深的教誨。
換一句話來說,我們面前的這部《論語》,是所有上座弟子從孔子所學的菁華匯總,它不是一本有結構、有系統、有條理的著作所可能容納的,所以《論語》是人類著作的"教外別傳",用一般書籍的概念去衡量它,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很少人會留意到,《論語》並非孔門十哲、七十子、三千門徒當年所學的,孔子當年正式教授的六藝是《詩》、《書》、《禮》、《易》、《樂》、《春秋》,而《論語》是在此語境、背景、基礎之上的思想精華和現實展開。古雲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人能夠學到《論語》,從某種意義上講比孔門十哲、七十子中的任何一位以及他們所有人都幸運得多,所謂經緯萬端各得其一,而我們見到的不是百川,而是大海。
顏回說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我們對於《論語》,亦當作如是觀。
然而我們學《論語》,並不是要把孔夫子講過的話,當作神明的教條供養起來,或成就不世之才,乃至於治平天下,而是通過學習孔子的話,來了解孔子這個人,由此而獲得感悟和啟發,用以調整和改善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與人生,這是《論語》對每一個中國人最普適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