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某一天,朋友打來電話,說是從自家院子裡採收了一些菜蔬,要送點給我們嘗鮮。我告訴他這天正好有事要到他家附近,所以不勞他送過來,我們到時候上他家取。然後我順口問了一句都有些什麼收穫?他說有娃娃菜、豬乸菜(這是廣州人的叫法,文雅一點的叫莙薘菜),還有一種市面上很少見的東西,到時要考考我,看我知不知道叫什麼。這位朋友蒔花弄草是把好手,栽果種菜也很在行,時不時會整出些新花樣,令人真心嘆服。他這麼一說,不免讓我有了一絲期待。
當天事了,馬上驅車到朋友家看個究竟。一個紙箱內放着一大把娃娃菜,一大把豬乸菜,還有幾塊帶葉芽的塊莖類食材,似姜非姜,似芋非芋,我一看就笑了,嘴裡說道:“還以為什麼稀罕物事。”朋友問:“你知道這是什麼?”我還沒回答,我家娘子拿起一塊來仔細端詳,問我二人這究竟是什麼?朋友朝我一努嘴,叫我說。我說這叫做“蕉芋”,是美人蕉科的植物,當年我下鄉的斗門縣遍地都是。此物非常粗生,基本不用護理,因此山腳下、水溝旁、圍欄邊一行行、一簇簇恣意生長。每年九 - 十月間開花,由於數量多,顯得非常熱鬧。鄉人採挖根莖之後,去皮切塊與肉骨或鯽魚煲湯。更多的是把蕉芋切塊曬乾,研磨之後用水沖洗沉澱成粉。蕉芋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熱量低,還可以治療痢疾腹瀉。所以當地農戶家家都有存放蕉芋粉的習慣,小孩腹瀉的時候,燒點熱水來沖蕉芋粉,加點糖,小孩毫不抗拒,咕嘟咕嘟就喝下去了。
蕉芋
娘子說她吃過竹芋,還真沒聽說過蕉芋,更沒吃過。我告訴她,蕉芋和竹芋的分別在於口感不同,纖維多寡也不一樣。竹芋品種很多,但是以賞葉為主,花的觀賞性不足,不過根莖同樣有藥用價值。竹芋有清肺利水的功能,潮汕人還用它作為退燒的輔助藥物。人們除了拿它來煲湯之外,也會製成乾粉、粉條和外貌神似西米的“東京丸”。不同地區的潮汕人對竹芋有不同的叫法,達濠、潮洲、普寧、惠來把它叫做東京薯,潮安、鳳凰則稱之為斜鵝或南薯。
竹芋
娘子說,這兩種“芋”教她想起一位四川朋友經營的“魔芋”,三樣東西長相不同,竟然都叫做芋,也真是有意思。我說,細論起來,蕉芋和竹芋分別屬于美人蕉科和竹芋科,倒是魔芋和芋頭同屬天南星科的薯芋類作物。
說到魔芋,國人並不陌生。由於魔芋有毒性,所以不能像一般塊莖類的作物煮着吃,必須經過中和毒性的加工程序,然後才可以做食材。比較普遍的加工方法就是先製成魔芋粉,再深加工成“魔芋豆腐”、“魔芋粉絲”。另一方面,根據魔芋粉膨脹係數大的特性,人們開發出不少凝膠類的副食品和飲料。魔芋有一個很古雅的名字叫做蒟蒻,自打公元六世紀左右從中國傳到日本以後,一直深受日本人喜愛。雖然日本人栽種魔芋的時間晚於中國,但是以魔芋凝膠為主體形成的魔芋產業卻比中國早。魔芋粉除了可供日常食用,還被加工成減肥食品和美容用品。魔芋在日本的主要產地是群馬縣,產量不敷應付市場需求,所以要向中國大量採購。八十年代以前,日本商人主要向中國購買魔芋塊和魔芋干,回到日本再加工成魔芋粉。經過與外界的接觸,國內廠商得知魔芋粉與魔芋塊、魔芋干的售價天差地別,於是興起一股加工魔芋粉的熱潮。不過,魔芋粉有六個不同的級別,最高級別的純化魔芋微粉和普通魔芋粉的賣價之間價格差距也不小。當時國內的廠家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在設備的投資和加工技術方面努力追趕,力爭達到先進水平。沒想到這種力爭上游的心態竟然被某些無良掮客利用來斂財。話說華南某大省的一家食品加工廠,一直在努力提高魔芋粉精度方面下功夫。有一天,一個關係戶對他們說,可以為他們找到國外加工精粉的設備和相應的技術指導。工廠使用該設備生產出來的精純魔芋粉,他還可以負責給找日本的買家。工廠領導喜出望外,立即上報上級單位,提出考察計劃和申請外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運作,設備順利到廠裝機試產。那個中間人把樣品拿走,說是要到日本找客戶確認質量,然後就沒了下文。廠方這時才恍然大悟,這個關係戶為的就是誆他們高價進了一套設備。所幸的是,其後魔芋粉市場一直不錯,他們的產品也確實有優勢,雖然交了高額學費,畢竟學有所成,學費沒有打水漂。
魔芋
本文圖片除第二張外,全部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