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謀劃再創作-商業推銷上的瑪當娜效應
心言
瑪當娜的歌曲是熟為人知的,但是她的營銷技巧在商業管理上成為一個出色的案例被稱為"瑪當娜效應瑙-精心謀劃的再創作",我想可能網友中知道的就不多了。除了她演出的音樂會,歌劇,電影,撰寫書籍和賣出的錄像帶以外,在過去二十五年裡出的唱片數量總計超過一億四千多萬張,無疑是藝人中最為成功的。其在流行歌曲中的生命力不僅是同代歌星中最為長久,也可能是今後幾代歌星里生命力最強的。相比之下其它歌星就給人曇花一現的感覺,不是唱不下去了就是生活上傳出醜聞。
瑪當娜為什麼能夠取得這麼大成功呢? 管理學家總結她的經驗時發現,瑪當娜之所以成功,並不在於媒體操作或者所謂製造轟動效應,而是她的再創作,正如她的一首歌名,"Reinvention"。 瑪當娜非凡的再創作能力,使她始終引領歌壇的潮流。瑪當娜以她獨特的標誌,包裝和出色的想像力引導着聽眾們追隨她導引的風潮。
但是,瑪當娜在領導潮流時是有其嚴格的自我約束能力的。她知道在她驅動市場時她的市場也在驅動她,制約她。她自己就這樣說過: "你必須要盡最大努力去創造,而且你也有創造的自由,但同時必須知道市場需要的是什麼,聽眾需要的是什麼。在這一點上要把握好如履鋼絲。" 瑪當娜的確也是這樣做的。她始終引領着聽眾,但無論如何都給自己設下一個界線,超前而又適度,這樣才能夠始終被聽眾接受,甚至追隨。
於是管理學界把她的這樣一種“再創作”稱為“商業推銷上的瑪當娜效應-精心謀劃的再創作”,作為成功案例向企業管理人員推薦。
相比之下,中文媒介似乎就是"跨越界線的魯莽謀劃"了。給人的印象是學着西施做丑狀,沒有了度的約束就可能會真的讓人覺得丑了。你記者也好文化人也罷,市場對象究竟是誰? 比如說娛樂記者津津樂道的炒"性"現象,明星的性醜聞電影的性場面,作家們用低俗的語言和情節編排的故事等等一股腦地推給讀者,那麼你的讀者群究竟是誰? 樂此不疲的話丟失的讀者群是誰,得到的又是誰? 廣告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人氣究竟靠誰來捧場等問題就多起來了。
我想經營的過程也是個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過程。畢竟,中華民族幾千年了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和道德,是不可能被哪個時期短暫的潮流沖刷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