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ZT) 南京!南京!一場混入無頭蒼蠅的視聽盛宴
送交者: 數據清潔工 2009年05月05日06:40:45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天涯的影視評論論壇: 作者:高級喪屍 提交日期:2009-5-5 20:47:00 訪問:86 回覆:5   自從媒體如鋪天蓋地般宣傳的《南京!南京!》開始上映後,我就一直想到影院去看一次,但由於工作太忙,一直未能如願。好在迎來了五一假期,我終於有時間和妻子一起來到影院,看完了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黑白色調的片子讓人看着極其壓抑,而大量不作修飾的逼真鏡頭也讓人深受震撼,我先後三次淚流滿面。然而片子越到後來,我胸中越覺得憋悶,不是被影片所感染而引起的憋悶,而是被影片表現手法及其表現主題所導致的憋悶,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憤懣。影片結束後,我跑到洗手間,把臉上的淚痕沖洗乾淨,然後走出影院。看着外面的藍天,我試圖舒一口長氣,然而胸中的那股氣堵在那兒,怎麼也舒不出來。妻子看到我面色凝重,眼睛則布滿紅色血絲,問我怎麼了。我告訴她心裡不舒服,她說看了這種片子心裡當然會不舒服,我直白地告訴她我是對陸川拙劣導演手法的不舒服。妻子似乎不太認可我的說法,但也沒說什麼,我也就沒再說下去。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我和妻子均一言不發,直到下車。從車站到家還有一段路,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胸中堵得厲害,腦子則亂得厲害,整個人的感覺,如同到餐廳點了一頓看似色香味俱全的豐盛大餐,並且剛開始吃的時候還覺得很有滋味,然而越吃卻越覺得不對勁,直到快吃完時才發現盤子裡有一隻無頭的蒼蠅,然後胸中一陣翻騰,不得不把已經吃下去的全部吐了出來。。。       回家後邊鬱悶邊思考,大體上把思路理順了,決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下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1、影片試圖以普世價值來取悅更多的觀眾,尤其是日本觀眾和國際觀眾,卻因此喪失了此類題材影片應該具有的精神內核,那就是在真正意義上而不是虛擬意義上的對戰爭罪行和人類本性的拷問。      陸川拍攝這部電影,顯然有想用普世價值來打動世界而不僅是中國一國的觀眾的雄心,電影的受眾在他看來不僅包括中國人,更包括日本人,乃至整個世界,這也是他豪言要將此片打入日本市場的信心來源。因此片子從開頭便獨具匠心地選擇從一個血戰入城的日本軍官的視角入手,來表現異常慘烈的奪城之戰,此後雖然角度有所切換,但日軍軍官角川毫無疑義仍是貫穿始終的本片的第一男主角,而在影片海報上排名第一的劉燁所扮演的陸劍雄充其量只是一個配角,一個在影片開始不久便在日軍槍口前倒下的“永不瞑目”的國軍軍官。      角川顯然是新一代導演陸川夢想中的一個理想的日本人,他有着幾分善良、幾分純真、幾分懦弱、幾分溫柔、幾分哀愁、幾分悲憫甚至幾分俊美,而且從頭至尾幾乎都是一個從空中俯視南京這一人間地獄的“第三人”,一個超脫於屠殺者與被屠殺者生命體驗的第三人。由於他的懦弱和溫柔,角川並不是一個“高、大、全”的形象,但本片所賦予他的其他特質卻足以使他成為“真、善、美”的化身。即使他在激烈巷戰中“有意”殺死了幾個中國軍人,或在教堂內“失手”殺死了幾個中國平民,都無損於他這一遺世獨立的形象,因為前者是他作為軍人的本能和職責,後者完全是他的疏忽,一個令他自己都深深懺悔的疏忽,甚至可以這麼說,角川不是南京大屠殺的參與者,而是一個旁觀者。他身處獸軍之中,卻鶴立雞群,絕不同流合污:當他的同輩們僅從慰安婦那裡尋求淫慾的發泄時,他卻想尋求真摯的愛情;當他發現淪為慰安婦的妓女小江是中國人時,他放棄了侵犯她的機會,而以孩子般純潔的眼神驚恐地看着另一個鬼子兵在小江身上蠕動;當他得知慰安婦百合子已死的訊息後,他心死如灰,並請人將百合子以他妻子的身份安葬;當他發覺姜淑雲在不斷喬裝打扮以求拯救更多難民時,他沉默不語,默認她的瞞天過海。所有這些,都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好人,一個不同於一般鬼子的人。但導演絕不滿足於此,在影片接下來的演繹中,他讓角川用一系列行為完成了其從旁觀者到救贖者的“超人”歷程:當被識破並被逮捕的姜淑雲請求角川開槍打死自己時,他雖經長時間的沉默和心理鬥爭,但終於射出了那精準的一槍,使姜淑雲避免遭受更悲慘的命運折磨。如果說,殺死姜淑雲還是角川“被迫”成為救贖者的話,那麼他下令放走原本將被屠殺的順子和小豆子的舉動,則是他作為救贖者的主動行為。而此后角川的舉槍自殺,則更蘊含着以一己之死亡,來救贖其千萬同輩所犯下滔天罪行的極大寓意。影片中,角川在開滿鮮花和蒲公英的初春的原野上完成的翻滾式自殺表演,幾乎可以用“唯美”和“驚艷”來形容,而他那不是用武士刀而是用符合“普世價值”的手槍來實施的“行為藝術”,也將他推上了人性與道德的高峰。      角川的形象在中國本土電影史上堪稱空前,我甚至認為,如果脫離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真相,陸川對角川形象的塑造幾乎可以說是極其成功的,而日本演員的表演更是絲絲入扣,觀眾簡直不能不喜歡他。這個接受過教會教育的、帶着書卷氣甚至些許童真的青年人,仿佛只想生活在自己的浪漫世界中,卻被迫在異國他鄉完成了自己從生理到心理上的血腥成人禮。然而,成人的長成意味着童真的終結,在他目睹了慰安婦百合子、妓女小江、唐小妹、姜淑雲等一個又一個如櫻花般美麗的女子飄然而逝後,他產生了強烈的人生虛無感,意識到殘酷現實和他嚮往的浪漫世界間的強烈反差,所以他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投向終極然而仍是浪漫的歸宿。      而另一個幾乎也稱得上是主角的殺人狂伊田,對他的心靈世界卻幾乎沒有像樣的刻畫,只是一再反映他如何殺人,如何強姦,以及如何把中國難民的生死操弄在股掌之間。在唐先生死後,影片把鏡頭指向伊田的沉默的背影,時間長得驚人,似乎是在暗示伊田可能正在進行的反思,然而又令觀眾難以捉摸伊田是在反思自己的罪行,還是在欣賞自己的傑作。在影片快結束時,那一段角川自殺後伊田在澡盆中洗澡的鏡頭,似乎是在告訴觀眾:對伊田而言,這仍然只是平常的一天。總而言之,在這個禽獸般的人物身上,你看不到一絲善性的閃光,或者對惡行的反思。此外,在影片的最後,通過編造出來的“老照片”,導演暗示觀眾,伊田戰後沒有受到懲罰,而是回到日本安度了晚年。但導演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是人世間沒有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輪迴規律?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影片試圖通過對戰爭罪行的反思,來追問人性,並刻意運用大量的歷史細節,來反映人性的善與惡以及善與惡的轉化。但可惜的是,這些歷史細節,要麼似真實假,要麼似假實真,且被攪成一缸混水,讓人無法分辨清濁,最後只好據此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日本人和中國人一樣,既有惡人,也有善人,而日本人在南京所施暴行的根源,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惡,這種惡是中國人、日本人或者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犯下的,因此不具備國別和民族屬性。這樣的結論,給日本人找到絕妙的逃避責任的藉口,也陷入了歷史虛無主義和道德虛無主義的泥潭。在陸川根據自己的夢境而杜撰出的日軍公祭儀式上(陸川原話是——“那場儀式是我夢到的,我那時候看了很多日本片子,看了很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資料。然後我就夢到了這場戲。”見《三聯生活周刊》2009年第14期對陸川的專訪——陸川:我是行動着的知識分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bf2570100cd2m.html?tj=1),全體日本軍人所表現出的痴迷和癲狂,也對日軍從人變獸的過程進行了合理化解釋:日本軍國主義的灌輸以及與神道儀式的糅合已經徹底從精神上征服了日本軍人,使得他們呈現出“ 集體無意識”的迷狂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做出的殺人、強姦以及一切反人類的惡行都可以得到解釋。但是,真正敢於追問的後來者會說:難道“集體無意識”或者說被洗腦後的人對自己所親手犯下的惡行就沒有責任嗎?難道一個真正獨立的、自尊的人就不應該對自己為何被誆騙、被劫持、被施咒而進行任何的追問和反思?但遺憾的是,在《南京!南京!》中,我們看不到這樣的問號,角川的莫名其妙的死去和伊田的若無其事的活着都不足以構成這樣的追問和反思。      最可怕的是,這種以普遍人性為藉口對“集體無意識”的施惡者的解脫,恰恰給了古今中外在類似情境下施惡的罪人以絕妙的藉口。還記得40多年前的文革嗎,那令人沉醉的天安門廣場上的紅色海洋,那無數手持紅寶書高呼“萬歲”的紅小兵,和占領南京後的高呼“萬歲”的日軍的神態是多麼的相似!那鋪天蓋地、無處不在的大字報和招展紅旗,多像日軍公祭時打出的招魂幡;還有那姿勢怪異的“忠字舞”,多像那日軍的公祭儀式上的張牙舞爪的招魂舞。在魔咒之下,那些迷失了自我的革命小將和革命干將們可以背叛一切倫常,包括告發自己的親友、愛人、父母,他們可以鞭打自己的師長,甚至一片片割下“階級敵人”的肉,加以烹調,然後大快朵頤。。。但本片所表現的主題卻似乎告訴我們——他們不用為這些罪行負責,因為他們是“集體無意識”的一份子,他們是被下了蠱施了咒的一群人,不用對歷史、對社會和自己承擔責任。這樣對集體暴行的合理解釋,實在讓人覺得背脊發涼。      我在網上看到,一些自以為看懂了並理解了陸川的人,一旦看到譴責這部影片歷史觀的言論,馬上就貼上“憤青”的標籤,似乎只有他們才有思想、有文化、有意識,沒有被洗腦。然而他們自己不知道,真正被洗腦了的,是他們,他們被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的主流媒體和作為“新一代導演”代表的陸導對歷史的精妙演繹洗了腦。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日本人也是人,而人在特定環境下是會犯罪的,日本人對中國人做過的事,中國人也對中國人做過,甚至規模更大、程度更深,所以我們不能由於他們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國人,就不對他們施加在中國人身上的罪行加以寬恕和理解。也就是說,在我們本民族沒有進行反思,沒有充分譴責自己暴行的前提下,我們就沒有資格譴責日本人。      但是,我想大聲對他們斷喝一聲:你們錯了!你們的邏輯完全混亂和倒錯了!中國人沒有徹底清算自己的歷史罪行,絕不等於中國人就不能追討日本人的歷史罪行。事實上,如果中國人主動放棄追討日本人的歷史罪行,反而更不能對自身的歷史罪行進行清算,從而增加再度陷入可怕的歷史輪迴的可能性。因為如果連日本獸軍對中國百姓的獸行都可以予以“人性”的理解和體諒,都可以寬恕,那麼歷史上的中國獸軍、獸民對中國百姓的獸行就更容易原諒了,畢竟,兄弟相殘給民族心理帶來的傷痕,總歸比不上敵我相殘。因此,歷史上一切中國人加諸自身的罪行,包括2000多年前白起對四十萬趙軍、項羽對二十萬秦兵的坑殺;包括300多年前清軍八旗兵和明朝降兵對明朝平民實施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包括明朝末年張獻忠對四川人民實施的滅絕性大屠殺,包括太平天國起義14年中清軍和太平軍對上億平民的屠殺和戕害,都可以被輕而易舉地原諒和遺忘,你們可以說,不能用現在的道德標準去套用歷史人物的行為,因為這些歷史人物受到了落後時代的束縛和古代 “弱肉強食”的王朝生存法則的制約。你們甚至可以進而原諒半世紀前導致數千萬人餓死的“三年大饑荒”的一系列荒謬政策的始作俑者和參與者,包括文革前和文革中踐踏他人生命和人格尊嚴的所有人,以及一切一切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實施過反人類罪行的人,因為“集體無意識”五字,足以給予這些罪行一個合理的解釋。。。       如此這般,你們似乎可以順利完成對民族心理傷痕的醫治,並使自己的靈魂得以安定了,但是那些被你們再次侮辱了的至今仍在歷史的天空中飄蕩的億萬冤魂,他們將到何處安定呢?你們又如何保證,今後的中國,不會再出現“集體無意識”下的暴行呢?       2、影片從商業利益出發,並出於取悅日本觀眾的考慮,刻意迴避南京大屠殺中的核心歷史事實,而將獸軍的暴行加以“藝術化”和“唯美化”,並憑空杜撰出一個善良太君的角色,以換取廉價的寬容。      說到這兒,我想提一下在《南京!南京!》之後公映的德國導演拍攝的《拉貝日記》,據媒體報道,該片已在日本被禁,原因之一是反映了裕仁天皇的叔父朝香宮鳩彥親王*(注1)在南京大屠殺中所起的主謀作用,連扮演朝香宮的日本著名影星香川照之都受到了國內輿論的譴責(見星島環球網,http://www.singtaonet.com/reveal/200903/t20090331_1006544.html),我在網上檢索了一下朝香宮的生平,發現這個下達了“殺掉全部戰俘”的命令、為南京大屠殺第一號直接責任者的日本皇族成員,不僅戰後沒有被起訴,而且還活到了94歲的天年!如果陸川把這樣的真實歷史人物搬上銀幕,並揭示他戰後不僅毫髮無損,而且還逍遙自在地渡過了漫長晚年(據說其晚年的主業是打高爾夫球),這樣的歷史細節或許會發人深省。然而陸川沒有這樣做,片中的日軍軍官用的全是虛構的名字,“角川”、“伊田”之流在片中的表演,以及片尾偽造的歷史細節--寫着主人公姓名和生卒年份的偽劣的發黃照片,向我們展示的是導演對待如此重大歷史題材的虛偽和輕佻!      此外,《拉貝日記》還通過拉貝的視角,展示了當年日本獸兵的“百人斬”競賽*(注2),而《南京!南京!》根本沒有觸及這一歷史真相。事實上,以日本市場為目標的陸川根本不敢在本片中反映這樣的核心歷史事實,他呼之欲出的取悅日本觀眾的功利心*(注3)使他寧願挑戰多數中國人的心理底線(即南京大屠殺中的血腥殺戮體現了日軍的獸性,而不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惡性),也不願意挑戰多數日本人的心理底線(即不相信“百人斬”這類滅絕人性事實的存在,也不承認天皇家族的戰爭責任)。也許中國人的心理底線未必是正確的,血腥殺戮是每一個不受法律和道德約束的人在特定情境中都做得出的事,但陸川在充分照顧日本人心理底線的同時,不僅毫不留情的擊穿了中國人的心理底線,還進一步塑造出一個橫空出世、子虛烏有的天使般的角川形象,並且盡最大可能讓中國觀眾相信這樣一個人存在的可能,以消解中國人被南京大屠殺這一事件所激起的強烈民族仇恨,並轉而原諒或寬恕日本獸軍:他們也是人嘛,是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人,而且他們中甚至還有像天使一般的好人,對於這樣的群體做出的陳年舊事,我們有什麼必要縈縈於懷70多年而不止?      本片最令人震撼的地方,不是伊田的惡,而是角川的善,而前者才是歷史的真相,一種不需要陸川來表現每個中國人也都能銘記於心的真相。事實上,陸川在這部影片中表現的殺戮和強暴鏡頭,遠遠沒有我們能在網上隨意搜尋到的無數真實的歷史照片所能反映的那麼血腥和殘酷,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美化和弱化了日軍暴行的殘酷(見下一段的分析)。因此,陸川這部以善良的角川為主角的電影,帶給觀眾最大的震撼,也就是向觀眾傳遞的最主要信息,絕不是日本獸軍中作為主體存在的惡,而是他們中作為個體存在的善,一個角川所代表的人物,一個像你我一樣的甚至比你我更多愁善感、更慈悲為懷的善人。然而,需要點破的是,背負這個主要信息的這個主角是虛構的,圍繞這個主角的所有細節更完全是虛構的。也許有人會為陸川辯解:角川這個角色並不完全是虛構的,因為他身上的每一點善性,日軍的某個個體成員都可能具備,陸川只不過是把這些散落在無數個日軍個體中的善性碎片組合成了一個完整的、豐滿的飽含善性的整體而已。然而,我想告訴這些人和陸川的是:把真實而卻零散的100個1%疊加成一個完整的100%,這就是徹頭徹尾的虛構,因為虛構的本質,就是對零散真實的組裝——人類所能想象出來的事物,有哪一個不是建基於現實中的真實存在呢?好比中國人的終極圖騰--龍,就是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和牛耳等的組合。但即使龍的這些組合成分中每一樣都是真實存在的,你能說龍本身是真的嗎?你能說龍不是100%的虛構嗎?將角川這麼一個完全虛構的事物(我甚至不能說他是人物,因為這樣的人物根本不存在)置於一個完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完成一系列超越當時日本軍國主義道德體系所能孕育和允許的行為,包括對姜淑雲的終極拯救,對自己同胞殺人惡行的終極懺悔,這都是徹頭徹尾的荒謬的謊言。      如果陸川要靠這樣荒謬無根的虛構人物和歷史細節,來促使中華民族完成對中日民族仇恨心理的跨越的話,那麼這樣的跨越也是荒謬和無根的,因為它不是基於對歷史真相和人類惡性的反思,而是基於被篡改了的、被故意選擇和堆砌的歷史真相和被拔高了的、被故意虛構和誇大的人類善性的輕信。況且,就算中國人被陸導成功 “感化”而不再糾纏於過去的歷史*(注4),那麼日本人如何能被這樣的片子“感化”呢?陸川對角川這個人物的成功塑造以及受“天啟”後創造出來的日軍公祭儀式,對日本人起到的作用,與其說是對靈魂的追問,不如說是對心靈的撫慰,他們也許會真誠地感動於角川和百合子之間無果的愛情,以及日本官兵對陣亡將士的忘我招魂,但幾乎不可能去反思日本普通民眾直至天皇家族對戰爭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這才是對侵略戰爭的真正意義上的反思。      而陸川對於日軍暴行的一些藝術化的處理,諸如片中一再出現的死去中國女性的肥白到幾乎豐腴的軀體(借用一位網友的話:“真實的暴行受害者不是這個樣子的,黑白畫面與光線的精心運用,增強了肌膚柔白瑩潔的對比度,提高了美感,但卻是脫離真實性的美感。這美感喚起的的確不是對加害者的仇恨,對加害者的仇恨,而是對受害者的悼念、對女性的歌頌,或是對美的耽溺等某種自憐的情緒,與南京慘劇所應該喚起的情感是不相稱的”,見http://www.mtime.com/group/14065/discussion/488831/),以及日軍騎在中國女性身上瘋狂蹂躪時床榻的咯吱搖動聲,不僅不能給人以靈魂上的真誠震撼,反而給人帶來恐怖然而莫可名狀的感官刺激,如同一些廉價恐怖片或者三級片帶給人的那種刺激。他刻意營造的那些艷屍畫面,與《辛德勒的名單》中那瘦骨嶙峋的猶太人的屍體堆積如山的場面,形成強烈的反差,更遠遠不能引發後者所引發的那種震撼人心的感受。我不知道我產生的這種想法,是因為我自己原本的猥瑣和惡毒,還是因為這正是導演和投資方想要達到的市場推廣效果,但至少有很多影院和媒體確實在有意無意的宣揚* (注5):本片的一大賣點,即是對日軍當年強暴行為的突破以往尺度的大膽表現*(注6)。陸川甚至自己都承認:“當時我們對慰安婦結局的場面有兩種設定,一種是身體上布滿傷疤和血污,寫實展現這些女子受辱之後的悽慘、污穢,極其觸目驚心;一種是現在影片中這樣子——屍體清潔、潔白,用長鏡頭和油畫式畫面來呈現。我實在不忍心第一種樣子,就選擇了第二種方式,體現出一種‘殘酷的詩意’。”(見http://www.gzfashion.org /gzdetail_44394.html,時尚網——〖南京!南京!〗港版宣傳畫慰安婦成主體)在這樣殘酷慘烈的暴行中,陸川竟然還能發掘出“詩意”並決意去表現這種“詩意”,哪怕這違背歷史的真相,我不得不佩服他強悍的心理素質和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注1:朝香宮鳩彥:日本皇族。1887年生。親王。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0期,後進入陸軍大學深造,曾游曆法國,1933年8月任近衛師團長,1935年12 月任軍事參議官,1937年7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2月2日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下達了“殺掉全部戰俘”的命令,為南京大屠殺第一號直接責任者。因是皇族,戰後未被起訴。1981年4月死去。(見http://blog.sina.com.cn/s /blog_4b8c85170100cuof.html?tj=1,新浪博客:《南京!南京!》最大亮點及大屠殺日軍指揮層名單)      *注2:“如果說日本對侵華戰爭還承認甚至有一點兒懺悔的話,那麼日本對南京大屠殺事件基本上採取了迴避乃至不予承認的態度。比如在電影《拉貝日記》中,有一段根據一張著名的照片改編的劇情——兩個日本軍官比賽殺人。影片通過拉貝的眼睛真實的再現了當時的場景,而這對視南京為敏感詞彙的日本眾多國民來說,無疑是不能接受的——甚至參與“百人斬殺人比賽”的向井敏明少尉的女兒至今還在為他的父親翻案,胡說那是記者的誇張報道。對此,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表示 “百人斬”本就是當年確切發生,並出現在日本戰時報紙上的,這是不可否認的。”(見http://news.cnwest.com/content /2009-04/29/content_2011632.htm,《拉貝日記》日本遭禁的五大原因—新聞頻道—陝西新聞網)      * 注3:據媒體報道,陸川曾表示:拍攝這部電影的最大目標就是要在日本上映,“如果你覺得我拍這個有野心的話,我想說我最大的野心就是把這電影放到日本。 ”(http://movie.ifensi.com/article-189115.html,粉絲網--陸川:要讓日本人成群結隊來中國道歉)。至於這部電影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陸川說得更直接:“如果在這個社會把藝術和商業對立起來,其實是一種虛偽的做法,要麼是自己沒想明白,要麼是裝糊塗,或者是商業還沒有看中他。我從根兒上覺得電影就是商品,這從電影的發明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個需要付費的消遣,這就是電影的本質。”他接着說:“如果要說藝術和商業之間的坐標,我覺得自己的電影會在中間位置,它既不那麼商業,也不那麼純藝術,在手段上比較自由,它是跨界的。拍特別商業的東西我覺得會受約束,拍純高端的、特別藝術的我又覺得特假。我的目的是要影響大眾。 ”(http://www.zgyswhw.com/Html/MovieInfo/2009/04/info_22610.html,京華日報:《南京》22日亮相 陸川:極力爭取在日本上映)      *注4:這是日本某媒體對本片的一段介紹,原文和譯文都是在網上找到的——   “主人公の若い日本兵を上官の命令で虐殺を強要された「軍國主義の被害者」と描くなど、反日一辺倒ではないストーリーに仕立てた。この日本兵が最後に中國人を逃して自殺するシーンがあり、映畫を見たOLの陳維蔚さん(29)は涙をふきながら、「日本人の人間としての一面も見て印象が変わった」と話した。   譯文:影片刻畫了一個被迫遵照上級軍官命令屠殺平民的年輕日本兵的形象,將他描繪成“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故事情節並不完全是反日一邊倒。影片中有一幕描寫了日本兵最後放走中國人後自殺的場面。看完電影的陳維蔚女士一邊擦試眼淚一邊說:“電影展現了日本人人性的一面,讓我改變了對日本人的印象。”(見 http://sankei.jp.msn.com/world/china/090422/chn0904221907002-n1.htm,該註腳是看到一位網友對本文的回帖後補加的,因為是從日本人的角度來報導,很說明問題,所以把它放入文中。)      *注5:“《南京!南京!》公映首日,導演陸川爆料,“高圓圓曾拒拍強姦戲”,來吸引眼球,堂堂一部8000萬級別,反思歷史的主旋律大片,一位被寄託中國電影新希望的導演,在這個時候,還在借一場可拍可不拍的強姦戲搞噱頭。”(見http://www.chinanews.com.cn/yl/kong/news/2009 /04-29/1669744.shtml,北京晚報:《南京!南京!》讓我們看什麼)      *注6:“慰安婦的情節在該片中占了很大比例,陸川表示,這些情節都是他經過大量的歷史考證而設定的。慰安婦之一的扮演者江一燕表示,拍慰安婦死亡被扔上車那場戲的群眾演員,大多是來自高校的女學生,實拍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不僅要全裸出鏡,甚至連一個正面鏡頭都沒有,但出於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情懷和對陸川導演的信任,她毫不猶豫地走到了鏡頭前。”(見http://yule.sohu.com/20090417/n263452638.shtml,搜狐娛樂版——陸川:演慰安婦大學生豁出去日本演員邊演邊哭)       3、影片對西方大片進行了刻意的模仿,卻不得其骨,只得其皮。為了“政治正確”而犧牲“歷史正確”,因而無法實現對過去臉譜化國產片的超越。      影片中有太多地方讓人想起了西方二戰大片,包括從日本人的視角反映二戰(硫磺島家書),片子開頭激烈而震撼的巷戰(拯救大兵瑞恩),用黑白片的方式來拍攝,以及片中整車拉走的慰安婦堆積在一起的死屍等鏡頭(辛德勒的名單),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但陸川似乎不明白,反映宏大主題的西方“巨片”,是一定能反映人類個體生命對罪惡的抗爭,人類主體尊嚴的不屈與永存,以及“罪惡終將被嚴懲、人類終將有未來”的沉重主題的。而在他的影片中,不抗爭且無恥的“當官的 ”一早就跑掉了,效仿他們的不抗爭且無尊嚴的大批中國守軍則踩着同胞的身體逃出城外了,抗爭失敗而喪失尊嚴的大部分中國降兵被集體屠戮了,不抗爭更沒有尊嚴的大部分中國平民也被或集體或零散地屠殺了,沒有尊嚴但最後良心發現的唐先生被單獨射殺了,有尊嚴然而老邁無力的拉貝跑了,有尊嚴然而單薄無力的魏特林在兇殘的鬼子面前跪下了,極少數有尊嚴且奮力抗爭的人(降兵首領陸劍雄、魏特林助手姜淑雲以及以妓女小江為首的100名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肉體換回難民營安全的中國“慰安婦”)也都失敗了,要麼被槍殺,要麼被姦殺,要麼被侮辱後放棄反抗了。僅有的苟活下來的人,是小豆子、順子和唐太太,以及躲在難民營中的那些大氣都不敢出一聲的老弱病殘。但他們的苟活,偏偏不是因為自己的抗爭(抗爭的人,包括陸劍雄、姜淑雲等早就被打死了),而是因為作為日軍代表的角川的一念之仁和伊田的一念之差,從這樣的片子中,你如何能看到希望,看到人類不滅的尊嚴?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南京!南京!》和《辛德勒的名單》的結尾。在《辛德勒的名單》的結尾,每一個被辛德勒拯救過的家庭的倖存者,在辛德勒的墓前放下一枚小石頭,來放石頭的人排成的長隊望不到邊,象徵着整個世界。但我們要記住,這些排隊的人,每一個都是真實的存在,有真名實姓的真實的存在。而我們看到的《南京!南京!》的結尾,卻是“順子”和“小豆子”這兩個看似真實實則虛構的存在。前者的結尾是厚重、真實的,而後者的結尾則是輕佻、虛假乃至產生一定喜劇般反效果的(臉上帶着蠢豬般表情的順子在角川自殺的槍聲響起後的哆嗦,以及發現自己沒死後的釋然,竟然引發了我身後觀眾的竊笑!)。更可悲的是,順子和小豆子在確認自己活着之後無比暢快的大笑,以及滿頭插花、亂吹蒲公英的嬉戲的時代背景,是1938年初春,是南京城內作為他們親友的數十萬難民仍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刻,是他們的祖國即將大部落入日軍魔爪的屈辱歷史剛剛開始的日子。      片尾用虛構的“老照片”來表現“伊田”已“死去”而“小豆子”還“活着”的虛擬現實,則更是一種典型的“阿Q”般的中國式意淫—精神勝利法:雖然“伊田” 逃過了懲罰而在戰後活了下來,但畢竟逃不過無情歲月的追討;而真正活到當下、甚至可能就坐在電影院裡和大家一起“欣賞”本片的“小豆子”,則如同千年王八萬年龜般,依然鮮蹦活跳地活在你我中間,甚至可能就在你的旁邊,也嗑着瓜子、喝着可樂欣賞這最後一幕美麗的春原呢。。。看吧,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這就是我們泱泱大國之所以千年不滅的緣由,因為我們國家的人多得殺不完,因為我們的倖存者的壽命長得能熬過劊子手,所以勝利者是我們,未來也一定屬於我們,二十一世紀,必將是中國的世紀。。。      《南京!南京!》在揭示和反思人性方面,無論是力度上的孱弱,還是深度上的失敗,都是令人遺憾的。我們可以把它和另一部剛上映不久的也是反映二戰罪行的西方大片《生死朗讀》做對比。《生死朗讀》的主人公,二戰中的施惡者漢娜(凱特溫絲萊特扮演並以此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和角川一樣,最後都選擇了自殺。但漢娜的自殺不是在二戰之中,也不是在其被判處終身監禁之時,而是在其坐牢18年之後,以垂暮之年被特赦之時。漢娜的覺醒,不是類似於角川的“天使 ”般的超人自覺,也不是類似於唐先生在生死關頭“靈光一閃”般的幡然醒悟,而是經過了漫長鐵窗歲月的磨礪,在對自己靈魂進行無數次拷問後才最終實現的艱難而痛苦的轉變。從其緩慢的識字過程開始,漢娜通過長期的對知識的汲取,對作為人類文明結晶的經典文本的閱讀,獲得了對人性和人道的再認識,才意識到自己罪行的深重,因此她在即將出獄的前夜,決然放棄自己的生命,對自己當時在“集體無意識”下對猶太人犯下的罪行做了最後的懺悔和補償。這樣的死,是真正震撼人心的,然而卻不讓人感到突兀,也不讓人感到絕望,而是“向死求生”,揭示了為何人類得以從兩次大戰的廢墟中重新崛起、重新創造未來的原因:那就是,為惡者或會遭到人間公正法律的嚴懲,或會遭到自身良心的譴責。如果說,其他把罪過推給漢娜而逃避了懲罰的女看守們或許終生都沒有受到社會和良心的嚴懲,但她們絕對不是本片的主角,電影的主角,是漢娜,一個醒悟了的當年的施惡者,從而揭示了電影的主題:人類的善性,雖一時會被蒙蔽,但在知識和文明的滋養下,終將重新閃光。      這正是西方主流文藝片或戰爭片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地方,它並不排斥“政治正確”(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但這種“政治正確”,有着強大的人道主義的支撐,而絕不通過對邪惡的淡化和對惡行的粉飾來達成。它對歷史真相的尊重近乎虔誠,即使讓觀看者觸目驚心,也要把它表現出來,看看《辛德勒的名單》對集中營暴行的呈現,我們就能明白這一點。而我們一些媒體所宣揚的“政治正確”是什麼呢?是和諧,不管這種和諧是通過何種手段達到的,因此我們在反映抗日戰爭尤其是南京大屠殺的題材時,總是不敢去追究每一個日本人作為軍國主義巨大戰爭機器的一顆螺絲釘的責任,而只會輕佻地宣揚所謂的“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的神話。而為了佐證這個神話,大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每一部反映抗日戰爭或者南京屠殺的“大片”,往往都會有一個善良的太君(需要強調的是,這麼做的一般是“ 大片”,“小片”由於成本太低,有時就顧不上對太君形象的塑造了),這個善良的太君,往往都是年輕英俊的日本軍官,而且往往很會憐香惜玉,包括但不限於:愛上一個美麗的中國女性,或親眼目睹一個/數個美麗的中國女性被摧殘或殺死,然後痛不欲生,飽受良心的煎熬。。。《南京!南京!》在塑造善良太君上的成功,則讓前面所有的國產“大片”都相形見絀,因為它乾脆直接讓這個善良太君成為影片的第一男主角,用他的眼睛對侵華戰爭進行第一手的詩意的審讀和反思,這樣的創意和膽略,實在讓所有國產大片的導演都瞠乎其後,足以申請國內專利了!      《南京!南京!》用虛無的歷史迷藥對不明就裡的觀眾實施了一次成功的誘姦,當他們在迷藥的作用下被姦淫時,甚至能體會到些許的快感。它對社會心理所起到的作用則恰似罌粟,外表美麗如花,內里卻能麻醉人的神經,甚至還能給人帶來超越時空的美妙快感。而這樣的影片,也非常符合河蟹精神的需要,因為它實現的,與其說是對民族歷史和人類罪行的反思,不如說是對侵略罪行的解構,以及在此基礎上對與侵略者同為人類的其他群體所犯罪行的解構,所以有助於社會大眾寬容一切歷史和現實中的罪惡和不公,而滿足於現實的歌舞昇平的世界。它是極其符合現實政治需要的對現實世界的精美化妝,是宣傳中日親善、人類和諧、世界大同的精美花瓶。因此,我也就能理解為何網上論壇對它罵聲一片、而主流媒體卻對其諛詞潮湧的原因了。更絕妙的一點,它塑造了一個不僅思想上信奉基督而且行為上也類似基督的角川的形象,一個如同耶穌般擔負並洗清人類所有罪行的形象,使施惡者個人/群體無需再去承擔懺悔和彌補罪行的責任。但它的導演卻忘了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根據基督的教義,作為基督化身的耶穌是能復活的,被耶穌救贖的信徒們,也仍有基督信仰的支撐;而作為基督徒的角川卻不可能復活,而那些似乎被他從心靈上救贖的中國人或者日本人中的大部,則分別只有非基督的阿Q精神和神道信仰的支撐。因此,如果他們再次沉淪,陷入彼此的苦戰,就幾乎無藥可救或者說無人可救了。那麼,中日兩個民族化解仇恨、永不再戰的出路在哪裡呢?大家一起皈依基督嗎?      此外,影片試圖擺脫以往抗日影片臉譜式表演的嘗試,看似成功,卻造就了另一種失敗:以對歷史的精心粉飾、對個別侵略者心路歷程的細膩刻畫來取代對歷史和人物的粗暴簡化,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從平面的無限醜化的猥瑣“鬼子”群體到立體的無限拔高的善良“太君”個體的形象塑造,歸根到底,都是對歷史的嘲弄,對歷史的不尊重。陸川也許沒有意識到:本片對人物的刻畫,看似擺脫了《地道戰》、《小兵張噶》式的對侵略者和抵抗者兩個陣營的簡單黑白二分,實則卻構造了新的分屬兩個陣營的黑白二分,即侵略者陣營中伊田與角川的黑白二分,以及抵抗者陣營中逃兵團隊與陸劍雄團隊的黑白二分,還有唐先生前後行徑的黑白二分。而且,唐先生從無恥漢奸到捨身英雄的大黑變大白的華麗轉身,讓人覺得太過突兀和生硬,乃至於無法相信其真實性。至於角川這個人的存在,則正如我在前面段落中已經闡明的那樣,屬於徹頭徹尾的虛構,用這樣大規模的虛構(之所以說大規模,不是指虛構的人數,而是指角川和唐先生作為本片戲份最重的兩大主角,竟是徹頭徹尾的虛構人物)來反映一個中國歷史上的極重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心頭最深的一道傷痕(中國的首都被敵國占領,首都軍民被大規模屠殺、首都婦女被大規模強姦,長達三月之久,這絕對稱得上中國的國恥之最了),這種對觀眾智商、情商的極端蔑視和對自身審美、歷史觀的極端自信,實在令人心驚膽寒。       4、怎樣的歷史觀才能讓我們走出黑暗和蒙昧,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走出歷史的輪迴      平心而論,儘管陸川自己承認《南京!南京!》是一部商業片,但在保證廣告和市場效應之外,他也確實在努力構造一個能打動所有人的“宏大敘事”,因此,他竭力表現並宣傳自己的歷史觀有高於其他導演和日本人的地方。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他說,“我覺得咱們應該站得比他高。你看我拍這片吧,不跟他掰扯有沒有屠殺這事,也不跟他掰扯數字,沒意義,我覺得卡在這個點上,使得全世界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這是一個,我覺得一個不明智的做法。 ”(http://phtv.ifeng.com/program/mrmdm/200904/0421_1597_1118344_3.shtml,陸川:把日本侵略比作魔鬼是為其罪行開脫——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在他眼中,他拍這部片子,並不想向日本人證明南京大屠殺的存在,或者告訴他們南京大屠殺的死者人數是多少萬,這些都“不明智”,而明智的作法是什麼呢?他沒細說,但我們確實看到了,那就是——你日本人不是不承認、不懺悔嗎?那好,我們中國人通過這部電影替你承認、替你懺悔!為此,他特意創造出了角川這個通篇都在懺悔的人物,從誤殺難民時的懺悔,到殺死姜淑雲之後的懺悔,再到最後自絕於人世的終極懺悔。他希望以這樣的手法,不僅讓中國觀眾相信日本軍人中的優秀代表對自己的罪惡是一直在懺悔的(不是在戰後而是在戰時就已經懺悔乃至贖罪了),而且讓日本人找不到拒絕讓影片在日本公映的理由——畢竟,我的影片已經在最大程度上考慮了日本人民的感情,沒有觸及日本天皇家族對南京大屠殺的責任,而且迴避了南京大屠殺中最駭人聽聞的“百人斬”競賽,我甚至還虛構出一個“真、善、美”的太君形象為你們增光添彩,你們還有什麼可說的?但上述邏輯存在一個巨大的漏洞:你如果自己都不希圖向日本人證明南京大屠殺的存在,你還能指望他們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嗎?你在影片中替他們承認和懺悔,就真的迫使他們承認和懺悔了嗎?你以為你可以在電影中虛構一個當年的“角川”,就可以在當今日本社會發掘出幾個今天的“角川”嗎?你這不是意淫,又是什麼?      更可悲的是,為了踐行自己“不跟他掰扯有沒有屠殺這事,也不跟他掰扯數字”的想法,陸川乾脆放棄了寫實,除了在屠殺場面上還多少參照一些歷史照片外,他對片中主角的塑造大多採取了戲說的手法,角川和伊田就不必說了,就連真實的歷史人物拉貝和魏特林,也被他從形象上做了篡改,史實上做了歪曲——原本高大威武的拉貝變成了一個垂垂老者,而原本矮胖的魏特林也變成了一個又瘦又高的女士,而兩人在拯救數十萬難民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也被輕描淡寫乃至貶低,此外,陸川還在片中各自給他們安排了一場子虛烏有的下跪戲,即拉貝臨走前對難民的下跪,以及魏特林被日本人逼迫的下跪;更有甚者,拉貝先生的秘書韓湘琳,由史實中拯救難民的英雄變成了影片中出賣同胞的漢奸“唐先生”(而且這個虛構的漢奸居然是影片裡中國人中的第一男主角)!這樣對歷史人物的篡改和污衊,不僅激怒了有良知的歷史學者(據媒體報道,拉貝紀念館館長湯道鑾在觀看《南京!南京!》時憤然離席)*(注7),更侮辱了當年艱難維持和平區,拯救了數十萬難民的中外英雄的在天之靈!而他在片尾偽造出的眾多虛構人物的“老照片”上,居然還煞有介事地編上了生卒年份,以偽造一種虛擬的真實,殊不知這是弄巧成拙,不僅不倫不類,更給了日本人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口實——日本人原本就不斷質疑南京大屠殺的具體人數和死難者的姓名,現在你自己反而大規模篡改這段歷史,乃至不惜顛倒黑白,那你憑什麼讓日本人去相信這段歷史?      事實上,就算以目前《南京!南京!》在國內上映的版本,我也很難相信日本方面會允許它在日本公映,畢竟日本的政界主流至今連二戰中的慰安婦是被迫賣淫這一事實都不願承認(見http://news.qq.com/a/20070302/000228.htm,安倍:沒有證據證明曾強迫亞洲婦女充當慰安婦 ——騰訊網),更何況是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滔天罪行?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日本人能夠體會陸導的苦心,或者出於“日中友好”的需要,允許《南京!南京!》在日本上映,那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事,但就算這樣,我也不相信日本主流社會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會改變自己的歷史觀,進而反思日軍當年的罪行。別忘了,南京大屠殺的主謀松井石根的牌位,至今仍擺在靖國神社,接受千萬日本國民的膜拜呢!而就在今年4月21日,也就是《南京!南京!》在國內正式公映的前一天,即將訪華的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還以“內閣總理大臣 ”的名義向靖國神社獻上了祭品(見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04/439429.html,麻生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向靖國神社奉獻供品——環球網)。      可以這麼說,指望以這樣一部影片讓日本主流社會來相信並接受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並進而進行真誠的懺悔,原本就是一項荒誕的任務。因為,你向對方提供的所謂真相,根本就不是歷史的真相,歷史的真相,比你經過藝術加工和編造的真相要殘酷、血腥得多得多!而即便是已經被你粉飾和扭曲後的真相,對方都未必能夠接受!      《南京!南京!》公映以來,以我在網上所看到的評論,就算不少觀眾讚賞這部影片的立意,但也沒有幾個認為這部電影真實反映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而這部片子萬一被允許在日本公映,陸導估計又免不了會對這部本已相當“藝術化”的影片操刀弄剪,以使其更加“藝術化”了。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觀眾能夠看到的屠殺真相,已經不知縮水了幾分,而他們能夠接受的真相,更不知又縮水了幾分。最後,中國人對南京大屠殺的理解,和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理解,可能會大相徑庭,前者看到的是無惡不作的伊田,後者看到的是無善不為的角川,這兩種理解,彼此間有多大的交集?這難道就是陸導想促成的中日民族和解嗎?再者,要求被害者(及其後代)通過對戰爭的反思,對施惡者從人性角度上的理解來實現對其罪行的寬恕,而不是要求施惡者本身(及其後代)直面真實的歷史,並對此進行任何起碼的反思,不僅是對被害者的涼薄,更是對施惡者的縱容。在雙方對話條件如此不平等的情況下,你用什麼來彌平傷痕、跨越鴻溝,實現兩個民族的真正理解和溝通呢?      當然,這樣一部“藝術化”的影片,如果真能在日本公映,也許確實會有助於增加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好感,畢竟,中國導演能塑造出角川這麼優雅的形象,且中國當局能允許讓一個優雅的日本人成為本國國慶獻禮片的主角(見http://news.chinafilm.com/200904 /1553157.html,中宣廣電推十大國慶獻禮片《南京!南京!》領銜——中國電影網),肯定是懷着對日本人民的深厚感情的。然而,如果日本民眾了解到中國民眾對這部影片的真實反映,尤其是陸導被無數網友斥為“漢奸”的事實,他們對中國人民可能增加的好感,還能保留幾分?這樣的片子,充其量也就能暫時造就一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及“中日友好”的假象,而一旦中日兩國的主流民意真的直面彼此,那麼這個假象馬上就會煙消雲散。      我不想用話語的暴力來簡單把這部影片貶低為“垃圾”,更不想跟隨那無往而不勝的民族主義網民大軍,簡單地把陸川定義為“漢奸”並口誅筆伐之,我想說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這一段歷史太過厚重,太過殘酷,以至於不能被藝術化,更不能被篡改,哪怕是自以為善意的篡改!否則就是對死難者的不尊重,和對我們民族最深傷痕的又一次撒鹽!      中國導演要超越日本,躋身世界,首先要形成尊重歷史的習慣,在自己尚且不能尊重歷史的情況下,就想要去糾正他國的歷史觀,只能貽笑於天下。那麼,什麼是正確的歷史觀呢?我也不知道,我不是歷史學家,但以我微薄的學識,我覺得,正確的歷史觀至少可以這樣形成——儘量發掘歷史的真相,並直面這些真相,哪怕它違背你的本能甚或讓你反感,也絕不篡改、歪曲甚至偽造真相,同時也絕不為證明一個觀點而只選擇有利的真相而隱匿不利的真相。在此基礎上,對這些真相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努力尋找導致歷史性成功的因素和導致歷史性錯誤的因素,並對其做批判的繼承和揚棄,以儘量避免重蹈覆轍,以期走出歷史的盛衰輪迴,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這些,都是《南京!南京!》沒有做到的,這正是我寫下此文的原因。      *注7:“面對南京大屠殺題材,選擇淡化拉貝是絕對不正確的。就南京大屠殺來講,正麵塑造拉貝才是宣揚了國際人道主義精神。還有《南京!南京! 》中的唐先生是以拉貝的秘書韓湘琳為人物原型的,歷史上韓湘琳不僅沒有為了保護家人做漢奸,相反還協助拉貝救了不少人。所以像《南京!南京!》中這麼描述拉貝是不應該的,會引導觀眾產生誤區,否定拉貝的貢獻,就會導致我們變成不知感恩的人,這對拉貝和歷史都是不公正的。”(見http://yule.sohu.com /20090424/n263596149.shtml,《南京》淡化約翰拉貝 拉貝紀念館館長憤然離席——搜狐網)
0%(0)
0%(0)
  這是一個sb寫的文章  /無內容 - 三藏 05/06/09 (169)
      麗八乳飆良心擼普屎價值擼出來的分泌物,代表支那還是過了點。  /無內容 - 匪連長 05/05/09 (238)
    應該允許藝術創作上一定的自由度麼。不要動輒滅9族。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363)
        唯美,唯美。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391)
          朕古文功底不錯吧,一個髒字沒有,嘿嘿。  /無內容 - 匪連長 05/05/09 (407)
            什麼世道 - TNNDQ 05/05/09 (267)
            古文“擼”字用得很有功底,很唯美。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401)
              純粹是現代語言  /無內容 - TNNDQ 05/05/09 (390)
                典出孔子輔魯誅沙少正卯。曰:擼之!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240)
                謬。擼字乃應明大儒王守仁知行合一儒學所創。  /無內容 - 匪連長 05/05/09 (260)
              光輝燦爛的儒家文明源自擼國,一個擼字凝視四千年歷史。 - 匪連長 05/05/09 (298)
                同擼,同擼。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223)
                史載伍子胥輔佐吳王四年,孔子出任擼國國相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275)
    那不行。本大媽還是要捍衛他的創作自由。嘿嘿  /無內容 - 數據清潔工 05/05/09 (264)
      對。應該捍衛他的創作自由。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171)
    都去看正版了?  /無內容 - TNNDQ 05/05/09 (308)
      五一癆動節,該片票房菊說是破紀錄了。 - 匪連長 05/05/09 (388)
        沒看懂你貼里的話的意思,嘿嘿。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350)
          小生真純潔啊  /無內容 - TNNDQ 05/05/09 (338)
            為我的偶像生非過網友就是塊純潔的漢白玉!  /無內容 - littelfat 05/05/09 (215)
  謝謝ZT,太長了  /無內容 - TNNDQ 05/05/09 (258)
      謝總結。省了我時間。  /無內容 - 定理 05/05/09 (222)
  文章長了點,但是不那麼情緒化。還是值得轉貼一哈  /無內容 - 數據清潔工 05/05/09 (272)
    真長啊,等我閒時再看  /無內容 - 唯一 05/05/09 (259)
      還是可以看看。這個作者還是查過不少東西才下筆的  /無內容 - 數據清潔工 05/05/09 (241)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憑誰問老崔老矣,尚能唱否?
2008: 閒話電視劇【奮鬥】
2007: vanasian:茶與茶道
2007: 孤亡魂:50MM+CAPTURE NX的概念
2006: 錯誤的牛頓三大定律(胡亂篇)
2006: 偽球迷的十大類型
2005: (詩)流水夜風:月光馬路
2005: (圖文)美國偶像醜聞揭秘
2004: 下鄉拾零 (三)
2004: 下鄉拾零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