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谋划再创作-商业推销上的玛当娜效应
心言
玛当娜的歌曲是熟为人知的,但是她的营销技巧在商业管理上成为一个出色的案例被称为"玛当娜效应瑙-精心谋划的再创作",我想可能网友中知道的就不多了。除了她演出的音乐会,歌剧,电影,撰写书籍和卖出的录像带以外,在过去二十五年里出的唱片数量总计超过一亿四千多万张,无疑是艺人中最为成功的。其在流行歌曲中的生命力不仅是同代歌星中最为长久,也可能是今后几代歌星里生命力最强的。相比之下其它歌星就给人昙花一现的感觉,不是唱不下去了就是生活上传出丑闻。
玛当娜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大成功呢? 管理学家总结她的经验时发现,玛当娜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媒体操作或者所谓制造轰动效应,而是她的再创作,正如她的一首歌名,"Reinvention"。 玛当娜非凡的再创作能力,使她始终引领歌坛的潮流。玛当娜以她独特的标志,包装和出色的想像力引导着听众们追随她导引的风潮。
但是,玛当娜在领导潮流时是有其严格的自我约束能力的。她知道在她驱动市场时她的市场也在驱动她,制约她。她自己就这样说过: "你必须要尽最大努力去创造,而且你也有创造的自由,但同时必须知道市场需要的是什么,听众需要的是什么。在这一点上要把握好如履钢丝。" 玛当娜的确也是这样做的。她始终引领着听众,但无论如何都给自己设下一个界线,超前而又适度,这样才能够始终被听众接受,甚至追随。
于是管理学界把她的这样一种“再创作”称为“商业推销上的玛当娜效应-精心谋划的再创作”,作为成功案例向企业管理人员推荐。
相比之下,中文媒介似乎就是"跨越界线的鲁莽谋划"了。给人的印象是学着西施做丑状,没有了度的约束就可能会真的让人觉得丑了。你记者也好文化人也罢,市场对象究竟是谁? 比如说娱乐记者津津乐道的炒"性"现象,明星的性丑闻电影的性场面,作家们用低俗的语言和情节编排的故事等等一股脑地推给读者,那么你的读者群究竟是谁? 乐此不疲的话丢失的读者群是谁,得到的又是谁? 广告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人气究竟靠谁来捧场等问题就多起来了。
我想经营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毕竟,中华民族几千年了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道德,是不可能被哪个时期短暂的潮流冲刷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