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永生與立德、立功、立言
送交者: 謝盛友文集 2021年05月09日03:27:5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永生與立德、立功、立言

德國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全國大約有5500多萬人信奉兩個教派中的一個, 其中約2760萬人信福音新教(由24個基本上獨立的路德教派、聯合教派和革新教派的分會組成的聯盟),275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普世羅馬天主教會的一部分,服從羅馬教宗和教廷的指導,目前德國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天主教徒),還有一小部分人屬於其他的基督教團體。

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葬禮一般都在教堂舉行。家裡如有人去世,先要與教堂商定舉喪日期,並要用適當的方式通知親友。此外,屍體要用清水洗淨,他們認為水有着無限的神力。它能淨化人的軀體、淨化人的心靈和靈魂,並能祛邪鎮妖。人降臨塵世要洗禮,離開塵世也要洗屍,洗刷塵世間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舉行葬禮的這一天,親朋好友手持鮮花或花圈陸續來到教堂。首先由牧師或神甫主持追思禮拜,參加葬禮者按事先的安排唱聖詩讚詩、奏哀樂、禱告、宣讀由喪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禮只是整個葬禮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在墓地舉行,只有死者的家屬、近親和親密的朋友參加,一般好友在參加完教堂葬禮後即可離去,不必去墓地。在德國,葬禮多以土葬為主,親朋目送靈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們圍繞在墓穴周圍,為死者禱告,願他安息、靈魂升入天堂。

基督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墮落的人類能與天父重歸和好,因此死後能進入天堂享永福。換句話說,耶穌聖誕的真正目的,是希望人類能重獲已失落的「永生」。永生,就是死後「永遠生存」的意思。人類之所以死後不像其它動物化為灰燼,而尚能永遠生存下去,正因為只有人類有一個永遠不滅的靈魂存在。也正因為人類有這種永遠不滅的靈魂,所以人類才有是非善惡的道德觀及責任感,凡按照自己的良心去行善避惡者,死後將享永福,否則將遭永罰。一切宗教都有這種永福與永罰的觀念,否則不成其為宗教。換言之,若宗教不談永生問題,則已不再是宗教,也不需要宗教,宗教的核心問題,就是這個永生觀念。

西方宗教的永生觀念,從中國人的思想方式上看完全是一種譬喻(metaphor)、象徵(symbol),迷思(myth),或者是西方基督宗教神學對人的信仰與其生命關係的一種建構。中國傳統文化主張不依賴靈魂不朽而積極肯定現世人生,儒家提倡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遂成為中國人世代傳承的“永生”信仰。

所謂立德、立功、立言必然是在一個人的生前完成,或許有人於身死之後,其德、功、言才受肯定而遺惠後人,但其所遺完全是由於在未死之前的各種努力所致,而且所遺之惠依然在人間。由此可見“三不朽”所重的是現實世界,所以錢穆說:“中國人的不朽,則在他死後依然留在這一個世界內……所謂立德、立功、立言,推其用意,只是人死之後,他的道德、事功、言論依然留在世上,便是不朽。”[1]

既然所重在現實世界,而現實世界是由人群所組成,所立的德、功、言也是就對這一人群有所助益而言,絕非離群索居,只求潔身自好,而對蒼生的休戚漠然無動於衷者所能達致。孔子稱“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於己立己達之外進而立人達人,則其所建樹者才可以稱為立德、立功、立言,才可以不朽。由此可見“三不朽”所重的是社會群體,亦即獲得社會群體的肯定才能不朽。

王陽明的立德:知行合一。王陽明創立“知行合一”,是一種行動的儒家思想,他強調要內聖外王,達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至高境界。在知與行的關繫上,他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王陽明的立功:平亂建功。王陽明不僅是一個儒家學者,還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將才,他不僅擁有傑出的政治才能,還能熟練發揮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公元前1516年,由於賦稅徭役沉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很多農民走投無路不得已做了起義軍,占山為王與朝廷對抗。朝廷派軍征伐都屢屢失利,對此明軍實在束手無策。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起用了王陽明,任命他為巡撫。王陽明初到任上,首先推行“十家牌法”,斷絕當地居民與起義軍的聯繫,正所謂“攻敵先攻心”;接着針對兵源不足採取措施,招募軍隊,選練民兵;最後分析形勢,決定先易後難,先攻打較簡單的起義軍。不到兩年時間,王陽明便擊潰起義軍,解決了這個令朝廷時刻擔憂的心腹大患。

王陽明的立言:心即是理。他青年時,遍讀朱熹的著作,對“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甚感興趣。他曾為了追尋真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而一無所獲,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陽明對“格物致知”的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為他後來悟道埋下了伏筆。在一次被貶中,經歷過生死之後,王陽明豁然開朗,他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究其一生,王陽明受到道家的影響要明顯多於佛家,但終究不離儒學本質。他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對理學中通過事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心即理”,堅持從心出發尋找“理”,認為“理”在人心,影響了一代哲學思想的形成。

[1]錢穆.靈魂與心[M].錢賓四全集編委會,整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昨天川總在FOX的電話訪談
2020: 白眼狼和文革老光棍那對茶館最爛雌雄雙
2019: 中醫辨正的極簡實例 一一一 虛與實
2019: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宮征服世界
2018: 百度: 煲老藕
2018: 改兩個作業:
2017: Box:《四十華嚴》與量子計算。。。
2017: 老沙蔻美女等請看這個,馬總統夫人有問
2016: 俺五年前就斷言膽固醇不是冠心病誘因,
2016: 陸小民:落實政策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