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抉擇(九)結束語和附彔
送交者: 伯漁 2021年05月09日14:42:5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結束語

本文敘述在一個歷史節點上(即 1949 年國家政權的更迭時),一些知名人物的抉擇和他們隨後的遭遇,來說明 “抉擇” 這件事情對於每個人的命運的重要性。從這些故事(其實還有許多類似的人物和故事,只是限於篇幅而到此為止)作者以為重要的是,讀者或許可以悟出一點作出正確抉擇的方法。

 

但是,必須說明一點。本文所例舉的各種人物,他們在那個歷史關頭都是具備有作出抉擇的條件。還有許許多多人,連做選擇的可能性都沒有。正如常說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裡還可以舉一、二個例子。文革結束後,恢復高考。在文革開始時中斷了學習的那些學生(從初中到高中),有的去參加考試被彔取了;有些不敢去考或者沒有考上,因為原來念過的書通通都忘記了。幾十年以後,這些初中、高中的老同學聚會。有的人已經成為大學教授,有的人則是下崗工人退休。相互之間相差懸殊,都是那一次恢復高考引起的。還有一個當年作者認識的朋友,文革前,只讀到初中。文革結束後,居然直接去報考研究所的研究生,結果被彔取。後來又因為他年輕,研究所又公費送他留美讀博士學位。如果用運動來做比喻,那真是一個完美的三級跳遠。

 

在具備了作抉擇的可能性之後,那麼就是一個如何作抉擇的問題了。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本文僅是用一些名人的經歷,試圖給讀者提供一個參考。如果讀者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發,那麼作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附彔 一  <1949 年後發生在大陸的歷次主要的政治運動>

土地改革運動,1950 - 1953,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對老解放區土地攺革的繼續。研究學者估計此次運動造成超過 100 萬人非正常死亡,農村精英階層從此消亡。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土地改革運動

 

三反五反運動,1951 - 1952,三反運動鬥爭矛頭指向共產黨內部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各級部門。在運動進行之中,為尋找貪污腐化根源,又將矛頭指向私人工商業階層,中共認為是私人工商業者對幹部行賄,騙取國家財產。僅上海一地,從 1月 25 日至 4 月 1 日,據不完全統計,因運動而自殺者就達到 876 人。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三反五反運動

 

鎮壓反革命運動,1955 - 1956,1955 年7 月 1 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展開鬥爭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8 月 25 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徹底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毛澤東將各團體中鎮壓的比例定為百分之五。依據解密檔案,肅反運動共造成了 5.3 萬人的非正常死亡。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

 

反右運動,1957,是在“整風運動”過程中掀起的。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內的整風,而“反右運動”結果是黨內外大量人員確定了右派身份。據估計約有 40-70萬知識分子下放到農村或工廠中進行勞動改造,總計約 140 萬人遭到批鬥和迫害,部分被迫害致死。反右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中國大陸進入了由中國共產黨專政的時代。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反右運動

 

三年困難時期,1959 - 1961,也有學者將 1958,1962 年也劃入飢荒時期。大飢荒主要成因包括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及制度性問題。據各方面估計,三年之中發生的大飢荒共造成中國大陸有 1500 萬至 5500 萬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之一。1962 年初,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在七千人的幹部大會上,公開正式將大飢荒的成因歸結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三年困難時期

 

四清運動,1963 - 1965,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簡稱社教運動,又稱四清運動。是 1963 年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中全會以後,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中國農村逐步推行的一場政治運動,意圖“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變”。四清運動最初是“清工分,清賬目,清財物,清侖庫”,後來擴大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四清運動造成了大量人員的非正常死亡,包括被迫害身亡和自殺等。據相關研究,四清運動期間約 77,560 人被逼死,整人計 5,327,350 人,產生了大量冤假錯案。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四清運動

 

文化大革命,1966 - 1976,因其時間長達十年之久,故也被稱為“十年浩劫”。這是一場由時任共產黨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工人造反派在中國大陸進行的全方位的階級鬥爭。據各方估計,文革期間中國大陸非正常死亡人口達數十萬至 2000 萬不等,?受迫害人數數以千萬計。從北京的“紅八月”起,諸多地區發生了大屠殺,包括廣西文革屠殺(及大規模吃人事件)、內蒙古內人黨事件、雲南文革屠殺、湖南文革屠殺等。文革期間的武鬥及官方鼓勵的批鬥、抄家及告密等行為,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體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大量文物古蹟在“破四舊”中遭紅衛兵破壞。中國的科研教育受到重大衝擊,知識分子成為被首要打倒對象之一,被視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臭老九,受到廣泛的批判和迫害。

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運動也在文化革命期間達到高潮。1968 年 12 月 22 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隨即開始全國範圍大規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學生(即 1966、1967、1968年三屆學生,後稱“老三屆”)幾乎全部前往農村。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人數達 1600 多萬,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遷移到了鄉村,這是人類一次罕見的非正常行為。由於上山下鄉,八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知識斷代,學術研究後繼乏人。大量的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失去了受教育的最佳時機。他們在九十年代發生的下崗浪潮中更是首當其衝,被工作單位裁減而失業。毛澤東後的中共政府避免討論這場涉及幾千萬人命運的運動,也沒有對廣大知青進行任何官方解釋或物質賠償。

 

本節參考:

維基百科,文化大革命

維基百科,上山下鄉運動

 

附彔二  < 三十年中的三次逃港大潮 >

 

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有大約 250 萬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當時的英屬殖民地香港。逃亡者中不乏有人葬身怒海,被擊斃在途中。成功抵達香港者則開始了嶄新的生活。研究者認為這是中國現代歷史上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群體性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官方也承認,自中共建政以來,僅僅是深圳,便發生過 4 次大逃港事件。第一次是 1957 年前後,反右運動後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初期,其中一次就外逃 5000 多人。第二次在1961 年大飢荒時期,一次外逃 1.9 萬人。第三次 1972 年,2 萬人。第四次 1979 年,參與越境 7 萬人,最後外逃3 萬人,而當時的寶安縣全縣的勞力只有 11 萬人。 這些人因為偷渡而被中共當局視為“叛國投敵者”。其前赴後繼、英勇悲壯,並不亞於柏林牆。

 

中國紅色公主偷越國境

在冒着生命危險,逃往自由世界的大潮中,不僅有拖兒帶女的農民,也有中共的紅色公主,中共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女兒劉濤。據目擊者介紹,1976 年,中緬邊境的瑞麗江畔,劉濤試圖越過波濤洶湧的瑞麗江,偷渡到界河對面的緬甸,被當地武裝民兵發現,並押回北京。這個偷渡團伙共個 5 人,3 男 2 女。

 

1967 年 7 月,北京紅衛兵領袖朱成昭(首都三司的總司令)和葉劍英的女兒葉向真南下廣州,被當時中央文革小組成員戚本禹定性為:“偷了地質部國家機密,企圖偷越國境”。據有關文革的史料介紹,周恩來親自派公安部副部長於桑到廣州把朱成昭和葉向真抓回北京。朱成昭、葉向真和許多紅衛兵三司領袖被隔離審查。

 

著名音樂家馬思聰逃港成功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馬思聰,在文革伊始就慘遭批鬥和凌辱。1967 年 1 月,馬思聰借一次到深圳演出的機會,與夫人王慕理,次女馬瑞雪和兒子馬如龍乘船出走香港,後由美國駐香港領事陪同飛扺美國。在其抵港第二天,全港報紙和電台報導了這一消息,從而掀起了一輪以知識分子和知青為主體的長達 10 年的逃港潮。

 

鍛煉身體為逃港

至今,廣州許多年長者依然記得,當年珠江作為泳場的盛況。成百上千市民在一泓江水中強身健體,口號喊得分外響亮,其背後的真正意圖大家都心照不宣:為了隨時可能發生的遠行 - 偷渡邊境,逃亡香港。

 

 “東站事件” - 廣州人逃港

廣州逃港持續了 30 年。“東站事件是群眾對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發生困難不滿的反映”(時任廣州市委代理第一書記趙武成在 1991 年接受廣州黨史研究室工作人員訪問時的說詞)。1962 年 6 月 1 日,“英國女王生日,大赦邊境 3 日,沒通行證也可進入香港”的消息,在廣州街頭巷尾四散開來。謠言攪動,人心焦躁,廣州火車站一帶聚集了上萬人,要乘火車去深港邊境,史稱“東站事件”。這個“東站”,是當時位於白雲路的廣九火車站。其實在事發的四五天前,平日裡充裕的廣州 - 深圳火車票剛開售就賣空了,火車站售票窗口大排長隊。雖然當時火車票僅預售兩日車票,但是䅇賣完了隊伍也不散,上千人連夜在外候着,等待新一輪車票開售。暴增的客流讓鐵路部門措手不及,起先還以為是正常需要,頭兩天還加開了車疏導,後來接到上頭命令,馬上停止加車,售票窗口也掛出了廣深線列車滿員的告示。沒有票了,人們就開始聚集在火車站,希望能夠上車。5 月 30 日開始,廣州火車站一帶的人就越來越多。到 6 月 1 日整個白雲路都堵死了,白雲路、東川路、越秀南路的小巷子裡都站滿了人。有人爬圍牆、翻鐵欄杆往火車站裡鑽。後來場面越來越混亂,那幾天一趟車的載客估計翻了幾倍,車頂上都見有人爬上去過。事態在 6 月 2 日驟然平息,當日凌晨 1 時起,宣布戒嚴。6 月 1 日聚集在廣州火車站有多少人?廣州市志記載最多時達 1 萬人。市志還稱,公安出動後對這次事件中煽動鬧事、有破壞行為的人依法處理,共逮捕 16 人,送勞動教養 22 人,行政拘留 34 人。之後,廣州市委還作出在全市範圍開展備戰鎮反運動的決定。

 

1979 年驚心動魂的逃港大潮

當時有傳言說英國伊麗莎白女皇登基會實行大赦,5 月 6 日,十多萬來自各地的民眾聚集在深圳和香港的邊境地帶,形成數十條洶湧的人流撲向邊境線。他們不顧邊防軍鳴槍示警,拖兒帶女,強行越境,前往香港。翌日,深圳灣的長達 20 公里的海面上漂浮起幾百具的屍體,無聲地展示了在當時香港的繁榮和自由以及內地的貧困和專制之間,人們用腳投出的莊嚴的一票。請注意,東德在 28 年間(1961 - 1989)因翻越柏林牆而死亡人數總共為239 人。而在 80 年代初開發蛇口工業區時,一次就發現過 400 多具偷渡者的屍體。

 

文件證據

上世紀 50 - 70 年代內地居民偷渡進入香港並取得身份證的人數,目前研究者估計不一,從 60 萬至近百萬。中共寶安外事辦公室《關於經寶安縣偷渡香港問題的調查報告》( 寶外字 10 號,1959 年 1 月 28 日)。1956 - 1958 年,經寶安縣偷;變渡的共有 20105 人,其中寶安縣的有 6448 人,外省外縣的有 13657 人。寶安縣偷渡出港的有3955 人,能逃出去的大部分是青壯年。

 

本節參考

大紀元 2014-08-20:30 年 3 次“逃港大潮”,百萬人落戶香港  

胡平:柏林牆與逃港潮, 2009-12-01

民間歷史:廣州人逃港記事,轉自《南方都市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附彔三  < 改革開放之後的出國留學潮 >

 

1972 - 1978 年期間,派遣留學生大多選用小批選派的方式,平均每年選派 200 人出國進修。此階段中國共向 49 個國家派出 1977 名留學進修生,同期畢業後回國人員共計 963 人。

 

1978 - 1984 年期間,公費選派趨完善,自費留學逐漸放寬。

此間,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統計如下:

年度

合計

研究生

訪問學者

(進修)

本科生

1978

314

5          1.59%

229       72.93%

80       25.48%

1979

1277

113      8.85%   

987       77.29%

177     13.86%

1980

1862

202      10.85%

1503     80.72%

157     8.43%

1981

2925

252       8.62%

2459     84.07%

214     7.32%

1982

2801

924      32.99%

1665     59.44%

212     7.57%

合計

9179

1496    16.29%

6843     74.55%

840     9.15%

 

1978 年以前,由於受到政治因素、經濟狀況和社會大背景影響,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的中國公民十分罕見,自費出國留學尚未被納入出國留學政策體系。隨着中國出入境政策的鬆動和中外交流逐漸社會化,申請自費出國留學的人數不斷增加。1981 年官方報告顯示,該年自費出國人數多達三四千人。為了防止國家人才流失和穩定國內高校教育秩序,國家頒布《關於自費出國留學若干問題的決定》,對於自費出國留學做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一度收緊了自費出國留學的政策。直至 1984 年 9 月,中共中央提出“對自費留學,要堅決大膽放開“的要求,使實行了兩年的緊縮政策又開始放開。1983 年,中國自費出國留學人數僅 1000 餘人,到了 1986 年增加到一萬多人,增加了 10 倍。到1987 年又翻了 10 倍,突破了 10 萬人大關。另據報道,

在中國讀過本科的目前的頂級研究人員中,只有 34% 的人目前在中國,而接近 56% 的人則前往美國繼續深造,最後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中國 AI(人工智能)研究人員,88% 的人選擇留下來在美國工作,只有 10% 回到中國。

 

從 1978 年出國留學發展以來,留學生的歸國率從 1979 年的一成左右逐年增加到 1992 年的五成。出國留學政策的逐漸完善卻伴隨着人才流失的嚴峻形勢,其實毎個人都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

 

本節參考

新學說:出國留學五十年數據匯總  https://www.jiemodui.com/N/105783.html

 

環球早知道:88% 中國籍博士留在美國! 大數據揭秘 550 萬華人在美人才現狀!

https://mp.weixin.qq.com/s/Y9uDcRLXQ9UidSSlNvipDQ 

 

 

< 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

 

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China - 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是由李政道教授發起,於 1979 年試行,1980 年正式實施。當時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高等教育還在重建之中。美國招生使用的成績單、推薦信等手段在中國高校不常見,其可信性也很難評估。同時美國的入學標準考試TOFEL,GRE 也沒有進入中國。在李政道遊說下,美國和加拿大的一些大學(最終達 97 所)改用 CUSPEA 考試選拔中國留學生。在 1979 - 1989 年期間,有上萬名學生參加這樣一個統一的考試,最終有 915 名學生被選拔到美國等參與此計劃的大學學習,這些學生都是當時中國高校物理系中的出類拔萃的學子。

 

這一項目體現了李政道教授為了中國科教事業煞費苦心的努力,也反映了他對中國青年一代的熱切期望。為了項目順利進行,李政道每年訪華時都與中方人員研究討論有關事宜,提出建議。在美國時更事必躬親,與各大學聯繫,組織命題、邀請去華面試的教授,每年他發出數百封信函,打數不清的電話,李政道的夫人秦惠女士也對此項目給予滿腔熱忱的支持與幫助。

 

這個計劃雖然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上萬名學生的參與,但並不是沒有爭議的。CUSPEA 帶動了國內物理學教學改革,但也有人批評它掀起了一個物理出國熱,影響本科正常教學,影響了研究生招生。李政道教授曾與美國政府商定,給 CUSPEA 學生發的是 IPA 66 簽證,這種簽證需要學習期滿之後回國服務兩年。但是由於 1989 年國內的六四運動,美國政府給予持有這樣簽證的中國學生轉換綠卡的可能。

造成 CUSPEA 留學生學成之後大部分都沒有歸國。一個說法是僅 100 多人回國,另一個說法是僅 30% 人員回國。當年這批年輕的學子,他們都是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再在國外看到北京的六四大屠殺,何去何從,這樣的抉擇應該是非常顯爾易見的。

 

本節參考

 

新語絲: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 20 周年回顧,《科學時報》2002 年 6 月 6 日

 

段風華:CUSPEA,薪火相傳 40 年,神州學人,2020 年 01 月 10 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昨天川總在FOX的電話訪談
2020: 白眼狼和文革老光棍那對茶館最爛雌雄雙
2019: 中醫辨正的極簡實例 一一一 虛與實
2019: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宮征服世界
2018: 百度: 煲老藕
2018: 改兩個作業:
2017: Box:《四十華嚴》與量子計算。。。
2017: 老沙蔻美女等請看這個,馬總統夫人有問
2016: 俺五年前就斷言膽固醇不是冠心病誘因,
2016: 陸小民:落實政策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