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某一天,朋友打来电话,说是从自家院子里采收了一些菜蔬,要送点给我们尝鲜。我告诉他这天正好有事要到他家附近,所以不劳他送过来,我们到时候上他家取。然后我顺口问了一句都有些什么收获?他说有娃娃菜、猪乸菜(这是广州人的叫法,文雅一点的叫莙荙菜),还有一种市面上很少见的东西,到时要考考我,看我知不知道叫什么。这位朋友莳花弄草是把好手,栽果种菜也很在行,时不时会整出些新花样,令人真心叹服。他这么一说,不免让我有了一丝期待。
当天事了,马上驱车到朋友家看个究竟。一个纸箱内放着一大把娃娃菜,一大把猪乸菜,还有几块带叶芽的块茎类食材,似姜非姜,似芋非芋,我一看就笑了,嘴里说道:“还以为什么稀罕物事。”朋友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我还没回答,我家娘子拿起一块来仔细端详,问我二人这究竟是什么?朋友朝我一努嘴,叫我说。我说这叫做“蕉芋”,是美人蕉科的植物,当年我下乡的斗门县遍地都是。此物非常粗生,基本不用护理,因此山脚下、水沟旁、围栏边一行行、一簇簇恣意生长。每年九 - 十月间开花,由于数量多,显得非常热闹。乡人采挖根茎之后,去皮切块与肉骨或鲫鱼煲汤。更多的是把蕉芋切块晒干,研磨之后用水冲洗沉淀成粉。蕉芋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热量低,还可以治疗痢疾腹泻。所以当地农户家家都有存放蕉芋粉的习惯,小孩腹泻的时候,烧点热水来冲蕉芋粉,加点糖,小孩毫不抗拒,咕嘟咕嘟就喝下去了。
蕉芋
娘子说她吃过竹芋,还真没听说过蕉芋,更没吃过。我告诉她,蕉芋和竹芋的分别在于口感不同,纤维多寡也不一样。竹芋品种很多,但是以赏叶为主,花的观赏性不足,不过根茎同样有药用价值。竹芋有清肺利水的功能,潮汕人还用它作为退烧的辅助药物。人们除了拿它来煲汤之外,也会制成干粉、粉条和外貌神似西米的“东京丸”。不同地区的潮汕人对竹芋有不同的叫法,达濠、潮洲、普宁、惠来把它叫做東京薯,潮安、凤凰则称之为斜鹅或南薯。
竹芋
娘子说,这两种“芋”教她想起一位四川朋友经营的“魔芋”,三样东西长相不同,竟然都叫做芋,也真是有意思。我说,细论起来,蕉芋和竹芋分别属于美人蕉科和竹芋科,倒是魔芋和芋头同属天南星科的薯芋类作物。
说到魔芋,国人并不陌生。由于魔芋有毒性,所以不能像一般块茎类的作物煮着吃,必须经过中和毒性的加工程序,然后才可以做食材。比较普遍的加工方法就是先制成魔芋粉,再深加工成“魔芋豆腐”、“魔芋粉丝”。另一方面,根据魔芋粉膨胀系数大的特性,人们开发出不少凝胶类的副食品和饮料。魔芋有一个很古雅的名字叫做蒟蒻,自打公元六世纪左右从中国传到日本以后,一直深受日本人喜爱。虽然日本人栽种魔芋的时间晚于中国,但是以魔芋凝胶为主体形成的魔芋产业却比中国早。魔芋粉除了可供日常食用,还被加工成减肥食品和美容用品。魔芋在日本的主要产地是群马县,产量不敷应付市场需求,所以要向中国大量采购。八十年代以前,日本商人主要向中国购买魔芋块和魔芋干,回到日本再加工成魔芋粉。经过与外界的接触,国内厂商得知魔芋粉与魔芋块、魔芋干的售价天差地别,于是兴起一股加工魔芋粉的热潮。不过,魔芋粉有六个不同的级别,最高级别的纯化魔芋微粉和普通魔芋粉的卖价之间价格差距也不小。当时国内的厂家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在设备的投资和加工技术方面努力追赶,力争达到先进水平。没想到这种力争上游的心态竟然被某些无良掮客利用来敛财。话说华南某大省的一家食品加工厂,一直在努力提高魔芋粉精度方面下功夫。有一天,一个关系户对他们说,可以为他们找到国外加工精粉的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指导。工厂使用该设备生产出来的精纯魔芋粉,他还可以负责给找日本的买家。工厂领导喜出望外,立即上报上级单位,提出考察计划和申请外汇。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运作,设备顺利到厂装机试产。那个中间人把样品拿走,说是要到日本找客户确认质量,然后就没了下文。厂方这时才恍然大悟,这个关系户为的就是诓他们高价进了一套设备。所幸的是,其后魔芋粉市场一直不错,他们的产品也确实有优势,虽然交了高额学费,毕竟学有所成,学费没有打水漂。
魔芋
本文图片除第二张外,全部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