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答新野的问题。俺回答讨论这个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佛教的逻辑是有多厉害,虽然我是学得很糟糕的。
新野说,“很多东西,只有直观感觉。深究起确切含义,就说不清了 – newwild”这个是非常正确的认知。世间的东西都经不起分析观察。仔细地分析和观察之下,佛教中观最终达到“无我”,无生无灭的结论。
那么为什么会说不清呢?因为假如你单去分析一个“平”,你是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的。平是形容词,是属性。如果不说主体,光说属性,你得到的只是你脑袋里面的分别念(分别念,记住人们的分别念在佛教中是认为有增益和减损的。什么叫“有增益”?就是原来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东西你认为存在。这就是增益。减损就是原来存在的你认为不存在,比如因果律)就是说,我想着有个东西是“平”的。只要你不定义这个“东西”(主体),你这个“平”就无法确切定义。因为你的分别念原本就是是含糊不清的。不信?在没有某个具体的瓶子的情形下,我跟你说瓶子,你脑袋里想的是什么?是一个很清晰的有蓝色花纹的装着鲜花的瓶子吗?肯定不是。就是一个很模糊的瓶子概念。但是你想的肯定是有开口的能装水的那样一个容器,不会我说瓶子你就想到一张椅子。所以这个模糊概念是替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着就是它的作用。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用了。它不能引导你认识真相。平,在不说地平的情形下,就是这样一个模糊概念。
主体和属性互相定义。一碗水端平了,那是水分子由于重力作用自动调整位置所以能够“水平”(水平里面,主体是“水”。虽然后来发展出其他意思)。 一块木板,也许很粗糙,你会说它表面是“平”的。这里主体是整体木板。但是如果你拿个显微镜看,木板的各处都不会是“平”的。可能是凹凹凸凸的。所以这种情况下,说到“平”(佛教里面这种属于“性”),一定要有一个主体(佛教里面这个叫做“法”)。 主体和属性,单独分开讲都没有意义。属性定义主体,主体如果没有属性就不成其为主体。粗看不合理,但是你可以分析。
所以,没有主体的情况下,单说一个“平”(属性),是没有意义的,是人们脑袋里面的空洞概念,也就是因明里面常说的“总相”。这个就跟正腐总是拿“人民”做借口,觉得人民这个词汇有多么的高大上。实际上,在头脑清醒的人眼中,“人民”是一个虚构的“总相”。正因为是脑子里的虚构概念,所以就随便人们去自己胡乱套定义了。所以统治者们很喜欢用这个很大的很虚的东西来忽悠每个个人,因为统治者说人民的时候,个人会觉得:哇,他们为人民做事,那就是为我做事啊!别,你不在他们说得人民范畴之内。他们说人民的时候,不会心里想着你。所以,大家要是看到某某做某事是为了“人民”,或者什么“为人民服务”,趁早躲远一点。
那么地平,地,指的是地球?还是某个村子里面的某一块地?还是一个大地的总集概念地?村子里的那块地,真的是“平”的吗?地球,是平的吗?自己去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