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很擅长化悲痛为力量,激情满满,斗志昂扬。听起来很棒是不是?
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很容易在关系中对他人形成压制——自己正能量爆棚,而Ta身边的人却倍感无力。
较为典型的:像一些家庭中的战斗型父母,身边孩子却充满无力;或一些企业中的战斗型领导,底下员工却垂头丧气。
为何会这样?
曾经某个直播节目,邀请一位成功的创业者做分享。创业者激情昂扬地讲了2个小时。但结果,观众却感受不到一丝欢欣与鼓舞。相反,他们感受到深深的压迫、绝望与无力。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创业者自始至终,都在传递一种感觉:我坚强乐观,能量满满,像英勇战士一样克服万难,无懈可击。
但面对观众提出的困惑和无力感,他全程避而不谈,不予回应。用通俗的话来讲,这是一种「自嗨」。而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躁狂防御 。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否定或批判防御机制。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我庆幸于它的存在——它是人在困境之下,为了自我保护,不得不选择的生存策略。
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自我限制。就像一层厚厚的壳,将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需求,层层包裹。在理解了各种防御背后沉重的悲伤以后,我有很深的感触: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眼泪,只是不敢流泪,或不懂得流泪。
现如今,我们已经长大,已经具备成人力量。可以尝试一点点放下防御,重新联结、滋养内心深处那个孱弱无助的自己,为他赋能。
由此变得愈加真实、完整且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