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主要以自己的体验来说,因为最初是满世界地看书,看“人”,最后决定需要系统学修,机缘成熟,得遇宁玛派上师,随学10年。从最初到现在,虽然不是脱胎换骨,但也是变化非常大。感恩上师三宝的加持!
修学的基础,广泛的阅读经论固然重要。但是,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必须要跟随一位或者几位大德。真正的大德会给你安排好修学的道路。先打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宁玛派是《大圆满前行》,格鲁派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二者内容相似。
基础打好了,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等等生起定解,有所证悟,则可以进一步实修皈依,发菩提心,供曼茶和金刚萨埵集资净障。所有这些都应该以入座的方式修行,但也不能忘记座下修,就是平时的修行。
下一步,可以修学《中观根本慧论》,破一切法实有,甚至连佛陀的涅槃也破除掉。一法不立。这个一句话就可以讲完的大空性,真正学习的时候是很伤脑细胞的。学完之后,若有所得,则必定会将这世界的一切都观做如梦如幻。这是从对境的角度来学习般若空性。般若空性的显义。
再下一步,需要从“有境”的角度来学习。有境,就是菩萨的智慧,修证智慧的角度。这个就是弥勒菩萨造的《现观庄严论》。也是具体的修行次第指引,现证的智慧。这是般若空性的隐义。
然后呢,大乘佛法的总体,就是甚深见派(中论为代表)和广大行派(弥勒菩萨),以上两部论典便是深广二宗轨的精华。如果深广结合,便是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其中所阐释的中观瑜伽行观点。静命论师就是与赤松德赞法王,莲师二者并称的师君三尊,藏传佛教的奠基人。没有他们便没有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很重要的两部论典,所有寺院都学习的,就是 中论,和现观。各从对境和有境的角度学习。般若的对境,空性, 和般若的有境,能证悟空性的智慧,这样修学之后,肯定能有所了解。了解之后当然就是一步一步地实证。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很长。。。甚至几世。
以上是理论上的学习和座上的修持。座下的,行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依此前行。必须了知,凡夫人的六度,只是相似的六度,没有证悟人无我之前,必定脱不了“我”的染污,无法做到三轮体空。此时,凡夫地的修行,就必须以“发愿”的方式来修。菩萨的境界达不到,就发愿以后要达成。
这个是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总说》里面指出来的修行次第,也是我所跟随的次第。没有这些前行和深广论典的支持,一开始就打坐并且觉得自己境界很高的人,难说会有什么结果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