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街巷趣谈
老街巷的名字,蕴含着这个城市发展的过程,纵然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人们仍旧能够通过这些老街巷的名字追忆历史的脚印。老街巷的名字中,有的是依据当时的地形地貌而来,然后在城市建设中被遗忘。如广州市区庄的“螺岗”,1962 年因为发现了一座秦代木椁墓曾经引来关注,如今已经被连片的商业大厦所覆盖。附近居民口中,原先华侨新村口的“华侨塘”,更是早就被填平。严格说来,“华侨塘”不是街巷的名字,在当年却是一个地标。起因是五十年代兴建的“华侨新村”入口东边有一口面积不小的水塘,塘水清冽,有水鸟家禽,也有戏水的孩童,堪称一景。
以地形地貌得名的广州街巷还有鸡春岗、蟾蜍石街、玉带濠等等。另有因为集中经营某种行业而成名的如鸡栏街、卖麻街、白米巷等等。这类街巷名多不胜数,今天仅就我所知道的部分略加介绍。
先就有典故的来说。鸡春岗得名是因为村旁有一个形状与鸡卵相似的小山岗;蟾蜍石街则是由于一块形似蟾蜍的石头;位于天河区的瘦狗岭是因为这个地方看上去像一只头朝西北尾向东南趴著的瘦狗。
蟾蜍的粤语读音如“禅除”,俗称蠄蟝。广府人称青蛙为“田鸡”,又叫“蛤乸”,可见“蛤乸田路”当年也许遍地是田鸡,恰恰是俏皮话“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啊”的反例。“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啊”,翻译成北方话近似于“哪有馅饼随便掉”。
鸡栏街、浆栏路、白米巷、杠杆巷、纸行路、咸虾栏、卖麻街、陶鹅巷、瓦窑街这类街巷名,自然是与行业相关。
“飞来对面巷” 位于越秀区小北路附近。传说曾经有一股猛烈的旋风刮来了一个观音菩萨象,人们认为这是观音“显灵”,就修筑了一座 “飞来庙”而庙门外的这片地就叫 “飞来对面巷”。
“寺贝通津”也位于越秀区,寺指的是“东山寺”,津从前特指珠江旁的码头,贝是背面的借音,所以这条街全称应该是“东山寺背面通往码头条街”。明乎此,“云海通津”、“荷溪通津”这类街名的由来就豁然开朗了。补充一句,“荷溪”指的是旧时广州荔湾区泮塘的一条小溪,其上满是荷花。遥想当时撑艇过溪的人,穿行于田田荷叶之间,被幽幽的荷香包围,真的是诗意满满。
擢甲里、学源里、丹桂里这类街巷名,既有劝学功用,也透露出“学而优则仕”的意味。
最后要讲两条特别的街巷。一条是皆佳街,另外一条是履理里。皆佳街三个字的读音一样语音也一样。履理里三个字的读音一样,语音却有分别。
皆佳街 读音和口语都是
履理里 语音则是 理理 里(高调上声,对应数字 “九”的声调)
这样的街巷还有福兴里、仁和里、仁德里,前面提到的擢甲里、学源里、丹桂里,最后一个字也同样都是变调。至于鸦片战争时期因抗击英军而名闻天下的三元里,虽然不是街巷,语音也是遵照这个变调规律。
粤语语音变调的规律可以参考本人的《方言俗语》视频,链接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mxDVz0G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