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zt: 话说英国两千年(8)
送交者: 水蛮子 2006年09月25日09:15:57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大军冯毅:
  
  1603年,苏格兰王国斯图亚特朝国王詹姆斯入主英国,开创了英国的斯图亚特朝,两国才归于一统。
  
  *****************************************************
  
  楼主辛苦了,写的很好,希望可以完成这个主题:)
  
  调楼主一个小小的不严密之处:
  
  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成为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只是说他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国王,但这两个国家还是独立的。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是在1707年的安妮女王时期,合并法案的提出,两国议会的合并正式完成了两个国家的合并
  
  当然,楼主说归于一统,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归于同一个国王之下了。但是可能会使不太了解不列颠历史的人产生歧义———认为这两个国家在这个时候就正式统一了
  
  
  请楼主一定继续写完!
  
  
  
  

作者:冰冷之光 回复日期:2006-9-20 00:43:27 

  作者:姬水客 回复日期:2006-9-19 23:31:26 
    作者:地狱之门招手 回复日期:2006-9-18 20:11:15 
      我补充一下,大家还可读河南大学阎照祥教授编纂的.及其他如等系列.
    ********************************************************
    
    我开始读他的《英国贵族史》觉得很多地方太主观了,就没有读他的《英国史》了
    
    我建议不如看 邱吉尔的《英语民族史》
  
  +++++++++++++
  强烈支持邱吉尔的《英语民族史》,特别是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性格描述、历史价值观方面。

作者:EAGLE-1979 回复日期:2006-9-20 3:04:51 

  正好我的世界史水平不行啊
  谢谢

作者:大军冯毅 回复日期:2006-9-20 05:00:25 

  多谢姬水客的鼓励,也谢谢您的提醒。关于英苏合并,我的叙述确有不妥之处,容易引起误解。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签定《联合法》,规定两国合并。新国名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新国旗为“杰克联合旗”。

作者:猴他舅舅 回复日期:2006-9-20 17:55:55 

  请继续写吧!

作者:秋知落叶 回复日期:2006-9-20 19:01:47 

  爱德华三世到底是谁的孩子呀? 怪不得美国人会想象到那里去~~~

作者:Siguma 回复日期:2006-9-20 19:47:09 

  作者:秋知落叶 回复日期:2006-9-20 19:01:47 
    爱德华三世到底是谁的孩子呀? 怪不得美国人会想象到那里去~~~
  ===========================================================
  反正肯定不是华莱士的孩子,爱德华二世娶法国公主的时候爱德华一世和华莱士都死了。其实挺烦美国好莱坞的。

作者:daxiongjingzi 回复日期:2006-9-20 19:52:49 

  顶楼主,
  好长啊,先拷下来再慢慢看。
  

作者:TUBOSENG 回复日期:2006-9-20 20:19:15 

  作者:姬水客 回复日期:2006-9-19 23:57:07 
  ---------------------------------------------
  可以注意一下,CELTIC的发色描述有红褐色之说. 还有PICTS皮克特人的发色据说是褐色的, 所以苏人和威人, 他们的发色不是金黄而偏黑褐也正常.
  
  关于英苏矛盾, 看过勇敢的心,就知道了. 而且英苏边境小镇的历史记述都是讲对方民族如何曾经野蛮凶残?
  
  不过就见过的英国人, 好象身材魁梧的金发GERMANIC人口实在不多,感觉明显比欧洲大陆人矮,当然法国和西南欧不算. 当然现在也是混血的越加厉害了.
  
  
  
  

作者:正义的来福零 回复日期:2006-9-20 20:33:34 

  好大的题目~~~在下决心看完之前,先记号一个

作者:巴力西卜 回复日期:2006-9-20 21:58:43 

  英国人也是应该属于日尔曼人的,再往上追溯就是雅利安人了,就是和波斯人印度人同种了,中亚人好象也是

作者:玩伴 回复日期:2006-9-20 23:20:40 

  历史观第一,文笔其次;逻辑第一,修辞更其次。楼主的文字是很好的流水账,犹如鞋厂流水线上的半成品,不熟。
  你应该制作框架,兀现出历史进程中的“节点”,给出结论。我们可以根据你的框架、你的“节点”选择和结论,进行辩难。
  有网友跟帖提出不同观点,是看得起你,不要紧张。

作者:白音宝力格 回复日期:2006-9-21 10:44:39 

  这个帖子不错,内容文笔俱佳,楼主辛苦了!
  历史本来就充满争议,何况是跨越千年的英国史,有不同的见解在跟帖说出来,会让这个帖子更加充实,让看帖的人对英国历史的了解得更加深入,本来是好事情,可是要注意语气,不要动不动就对楼主进行攻击,这是很没素质的表现,不过是讲故事而已,何必搞得剑拔弩张?
  我想跟帖的人大多是学文史的,道德礼仪总该知道一些,起码应该学会怎样做人。

作者:sammylou 回复日期:2006-9-21 15:33:13 

  做个记号

作者:eastime 回复日期:2006-9-21 17:07:28 

  note

作者:索尔斯克亚 回复日期:2006-9-22 13:31:36 

  医生的心思你不能不懂

作者:命运如沙 回复日期:2006-9-22 16:49:34 

  其实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所谓汉化,也是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而最终形成的,这点和清朝是差不多,都是征服王朝的产物,如同英国的威廉王朝.
  
  所谓满汉不通婚,说穿了是旗民不通婚,在民间从来没有严格执行过,而且有些清帝也是有汉族血统.北魏拓跋氏汉化,是五胡乱华后多少年的事情?而且其汉化运动,不久就导致鲜卑贵族的反对,最终导致北魏朝廷的分裂.其后的北方高欢等把汉族当成奴种来看待,不知道又哪来啥平等融合政策了,从这点上看,清朝的汉化政策进行的更彻底,到了乾时代,有很多满人连满语都不会说了,满人融合于华夏历史是客观的事实.
  
  中国古代没有正确的民族主义观点,所谓民族主义无非就是华夏文化认同,现代民族主义国家和思想的形成是欧洲16世纪初期的事情,在中国形成更是清末民初的事情,而现在一帮无脑民族主义愤青把民族国家的概念去套用古代,只能说是无脑又无知.清朝被汉族知识分子认同,也正是其汉化汉制沿用明制,被汉族知识分子文化认同观念认同为华夏王朝的结果.
  
  至于民族歧视政策,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哪个王朝不存在?少数民族在古代被汉族都称为猪啊狗啊的,当汉族扩张土地的时候,能用现在的侵略等词去形容吗?能用一国国人观念视之吗?
  
  所以如果连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国家是什么概念,什么时候形成都搞不懂,而去妄谈什么民族主义,那只能说无知而又无脑了

作者:wlcoffee 回复日期:2006-9-22 16:55:23 

  NOTE

作者:第一国际 回复日期:2006-9-22 17:10:15 

  写的太好了
  
  不得不做个记号

作者:赛伯顿 回复日期:2006-9-22 17:18:30 

  建酋造反,民国才平。

作者:赛伯顿 回复日期:2006-9-22 17:24:27 

  满蒙祸中华,贻害至今。

作者:大军冯毅 回复日期:2006-9-22 21:22:32 

  十二,拉开英法百年战争宏大序幕的爱德华三世
  (以上十一与十二合并,所以本节仍编序为十二)
  
  另,关于本贴的叙述方式,是采用我喜欢的编年体,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当时的历史发展的全貌有很清晰的了解。不过,因为爱德华三世事迹的特点,本节与其他各节稍有不同,本节在大体上仍行编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类似“纪事本末”的写法,以事件作为一个个的重点加以阐述。这是很多文章通常的写法,优点显而易见,可以使读者重点了解事件的全过程,缺点是,容易使读者对当时整个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产生不清楚的感觉,因为不同事件的叙述,时间上会有交叉,不如编年体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来得那么清楚。所以,本文基本上还是按编年体的时间进行。另外,以编年形式写作,我个人觉得,语言上可以更加流畅。
  
  
  
  
  
  
  
  当今世界,反腐败成为世界潮流,反腐运动风起云涌,台湾人民反腐败,泰国人民也在反腐败,这两天,军队也出了手,推翻了利用权力为家族谋私的腐败总理他信,他信别的地方不去,连最先进的美国都不呆着,而是直奔英国。抛开他信的腐败不论,单说选择英国作为流亡之地,他信倒还是很有眼光(事先他就在英国置办了不少产业,看来是早就准备把英国作为后半辈子的归宿了,所有的贪官都预作了有朝一日在国内呆不下去逃亡国外的准备,他们的选择,或是天涯海角无人所知的所在,或是各方面条件都极其完备优越的国家),由此可从一个侧面看出英国在各方面的稳固可靠,这种稳固可靠绝非一朝一夕得来,而是英国在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话说1327年,论起世界大势,仍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各自统治各自的领域,不过,西方仍为日耳曼罗马帝国,在东方,则是元帝国取代了南宋。而中间的穆斯林世界,则为元帝国的兄弟国家,蒙古的四大汗国所取代。日耳曼罗马帝国也有不少兄弟国家,法国和英国,都是帝国的基督教兄弟。元帝国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刚刚谢幕,在西方,则是又一位英雄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开始了他有声有色极其精彩的人生演出。
  
  爱德华三世,生于1312年11月13日,死于1377年6月21日,活了65岁,做了整整半个世纪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事迹,实在可以写一部宏篇巨制的大书,想用本贴中的一个段落来写爱德华三世,只能是简单勾勒个大概。不过,由于爱德华三世的事迹实在太精彩,所以,无论是长篇叙述,还是择其要者勾勒,都是非常精彩的故事。
  
  
  
  
  
  1,初露锋芒
  
   1327年2月,英国议会废黜了昏君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尔特·雷诺兹加冕为英格兰国王。数月后,法国母狼伊莎贝尔和情夫莫地末,派出杀手干掉了爱德华二世。
  
   在母亲与父亲的斗争中,小爱德华是坚决站在母后的一边,反对那个老不正经的父亲的。在他即位初期,统治英国的实权被摄政的太后伊莎贝尔和她的情夫,后来被封为第一代马奇伯爵的罗杰·摩地末所掌握。太后摄政,少年国王只是个摆设。
  
   见国王年幼无知,见太后和情夫大权独揽,各级大小贵族上行下效,也纷纷大肆争权夺利,根本不把小国王放在眼里。说起来,这也与昏君爱德华二世有关,在他统治末期,早把英国国王的权威丢尽了。
  
  而最为嚣张的贵族,莫过于莫地末了。在太后的支持下,这小子无法无天。1328年,他率领卫队,直闯议会,要求获得边区伯爵的称号,以便他能统治威尔士。但是,遭到当时的兰开斯特伯爵亨利(爱德华二世的主要反对者兰开斯特伯爵托马斯之弟,这兄弟俩与昏君爱德华二世是堂兄弟,他们的爹是老英雄爱德华一世的兄弟。托马斯被爱德华二世擒杀,亨利继为兰开斯特伯爵)坚决反对。仗着有太后撑腰,莫地末竟挟小国王爱德华三世,以“平叛”之名,进剿兰开斯特伯爵的封地,大施淫威。
  
   贵族们恨透了莫地末,但他有太后撑腰,权势太大,一时间,还没人敢贸然下手。
  
   英格兰主少国疑,太后专权。隔壁的苏格兰,在英雄国王罗伯特一世的领导下,却是日益强盛,竟大有入侵英格兰之势。就在小国王爱德华三世即位第二年,即1328年,在太后的促使下,爱德华三世与苏格兰人签定《北安普顿条约》,承认苏格兰的独立。
  
   看起来,慈禧老佛爷和悲情君主光绪的悲剧要在英格兰提前上演,但事情的发展却是,爱德华三世不是“英国光绪”,这位小英雄,却原来是一位“英国康熙”,或者说,他又有些象当年中国的秦王政。
  
   1330年,胆大包天的莫地末,杀了王叔肯特伯爵,这下子,贵族们人人自危。国王的亲叔死了,国王的堂叔下了决心。兰开斯特伯爵亨利决定与爱德华三世联手对付莫地末。
  
   这一年,爱德华三世已经成长为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了,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也不再甘心屈居于母后的专权之下了。
  
   这年的十月,太后伊莎贝尔和莫地末一同出席在诺丁汉召开的议会。他们入住戒备森严的城堡,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谁知道却有一条秘密通道直通城堡内部。爱德华三世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夜袭城堡,出其不意,将伊莎贝尔和莫地末一举擒获。
  
   爱德华三世,以谋害国王的罪名,将莫地末处以绞刑,另外,将太后伊莎贝尔终身囚禁在诺福克的一个城堡里,一关三十年,直至她离开人世,法国母狼就这样了结了一生。
  
   少年国王初露锋芒。出手不凡。爱德华三世就此夺回大权,从此,开始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主角。开始施展他的雄才大略。
  
  
  
  
  
  2,初战告捷
  
   爱德华三世亲政后,采取宽容和睦的政策,以怀柔手段平息贵族们的纷争,很快,人心归附,纷纷团结在以爱德华三世为核心的“岛中央”周围。沦丧已久的君主的权威重新树立起来。
  
   在对外方面,爱德华三世也逐步恢复了其祖父爱德华一世的对外扩张政策。
  
   自诺曼朝以来,历代英王,因为身兼法国大陆上的公爵伯爵,因其在法国大陆上的贵族身份,而不得不向法王表示效忠。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法国的伊莎贝尔,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姐姐,查理于1322年继承其兄斐利五世为法王,所以爱德华是查理的外甥。
  
    爱德华三世即位差不多一年以后,法王查理四世逝世,他没有儿子。此时,查理四世的堂弟斐利,被法国贵族议会以继承人只应限于男性为由,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就是斐利六世。法国加佩朝结束,瓦卢瓦朝开始。
  
    查理四世的姐姐伊莎贝尔对此大为不悦,因为她的儿子实际上更有理由获得法王的继承权,他和查理四世的血缘更近。法国贵族们硬是想出了“非男性后裔不能继承王位”的理由,非常勉强地剥夺了伊莎贝尔一系的继承权。为了争夺这个权力,英国派了一个使团从伦敦前往巴黎为爱德华提出继承权要求,并对斐利六世的篡位表示抗议。但英人没有贯彻这项要求的实力,所以抗议也只是一纸空文。
  
   不久,斐利六世威胁说,说如果爱德华不向法王宣誓效忠,那么英王在大陆的领地将被没收。这个威胁使爱德华三世不能不就范,因为这时他并没有用武力保卫他的公国的能力。1329年6月6日,他如约入朝,在亚眠大教堂宣誓效忠斐利六世。
  
    这些都是发生在爱德华三世亲政以前的事,爱德华三世纪亲政以后,他决心恢复英国的对外攻势,他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法国的盟邦,苏格兰。
  
    当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于1329年6月7日逝世之后,苏格兰的王位就传给他的儿子大卫,大卫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依照1328年5月英苏两国订立的北安普敦条约,爱德华承认大卫为苏格兰国王。
  
    1331年11月,大卫在斯科尼加冕,爱德华三世的宠臣巴利奥就出发去收复他丧失的领地。他是昙花一现的苏格兰前国王约翰·巴利奥之子。1332 年,巴里奥率领一小队士兵和弓箭手侵入苏格兰。当爱德华三世得知大卫正在接受法王斐利六世的资助时,于是废除了北安普敦条约,御驾亲征,率兵北上包围贝里克,并于1333年在哈里登丘陵与苏格兰人展开会战。
  
  战斗发生在1333年四月,爱德华三世先是从容不迫地在纽卡斯尔集结大部队,然后,于五月同巴利奥的先头部队会合,围攻贝里克。这个曾被爱德华一世血洗的城堡,又一次面临英国人的重兵攻击。英军用舰队封锁了海面,从陆路大举攻击,并绕过城池袭击腹地。苏军在萨顿爵士的率领下据城坚守。
    
   苏格兰新摄政道格拉斯伯爵集结人马前来解围。
    
  英军不但拥有兵力优势,兵种齐全,有水师、重骑兵、长矛步兵、威震天下的大弓兵,而且连年征战,作战经验丰富。爱德华三世虽然年轻,此时却如同一个身经百战的军事家,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华。他有条不紊地部署战事,颇有乃祖之风,与他的混帐老爹则有天壤之别。可能这是一种隔代遗传现象在起作用。爱德华三世留下少数人马继续围困贝里克,而将1万主力部队部署在哈里敦山上,迎战道格拉斯。英军居高临下,把山下的沼泽留给了苏格兰人。
  
   1333年7月19日,英军主力与苏军的援兵会战开始。苏军人数略占优势,遂不顾地形的不利,仰攻哈里敦山。英军的大弓大显神威,深陷泥沼的苏军成了活靶子,死伤惨重,血肉横飞。见苏军已经完全失去抵抗能力,英军骑兵趁势发起冲锋,将苏格兰人彻底歼灭。苏军主帅道格拉斯以及6位伯爵、70位男爵、500名骑士以及4000多士兵战死。贝里克城当然也落到了英国人的手里。罗伯特一世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积攒的军事家底输得干干净净,苏格兰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无力抵抗英格兰的入侵。
  
   二十岁的爱德华三世英姿勃发,初战告捷。哈里敦山之战,向世人宣告他一生中无数次胜仗的开始。
  
   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一败涂千里,一口气逃到法国。爱德华三世、遂扶持巴利奥为苏格兰国王。法王斐利六世收留了大卫,他继续给苏格兰人的反英活动撑腰打气,并且威胁英国,要求爱德华的部队撤出苏格兰。
  
   爱德华三世早已不是当年母后专权时忍气吞声被迫向法王行效忠礼的那个小孩子了,一代英雄,如何能受如此唵臢气?英法两国的冲突,看来势在难免。
  
    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的调解也无济于事。法王斐利六世命令集中在马赛准备输送十字军发动东征的舰队开往诺曼底,作出威胁英国的态势。英国议会认为英国有受到入侵的威胁,便于1336年9月投票表决筹募战费,同时命令舰队集中在英吉利海峡。斐利六世则把部队开到英国人在大陆的领地吉耶拿边界,一举收复。
  
    爱德华受到誓约束缚,他不能反对斐利六世,但是,他想出一招,可以解脱誓约的束缚,他宣布斐利是篡位者,这样他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反对斐利六世。于是,爱德华三世再次提起他的继承权的这个话题。
  
    事实上,要想征服法兰西,在当时对英国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十四世纪,法兰西王国是一个巨大而繁荣的国家,差不多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相比之下,英国的规模要小一些,人口只有数百万。
  
  但是,英国虽然比法国小一些,却是一个强国。法国仍然保持着封建骑士的战争观念,法军以精选人员为基础,而不是依赖广大的人力。虽然法国的骑士在数量上也多于英国,但纪律却较差,而且他们很注重所谓“骑士风度”,不会不择手段地获取胜利,他们认为那样是有辱尊严的。法国人的封建战术仍然是设法将敌人挑下马来加以生擒以便勒索赎金,而爱德华三世的英军却比较注重“杀伤”。在观念上,他的战术要比封建战法更为先进。弓兵和步兵,都是被封建骑士所看不起的。英国人的大弓不符合封建骑士的规范,为法国人所不取,但是却是极具杀伤力的武器。
  
    与疆土广大而封建诸侯林立的法兰西相比,英国虽然不是版图很大的国家,但却是一个比较统一的王国。
  
   把这些因素加起来,在战术上法国人是处于劣势的。但是由于法国面积巨大,英国人想长期占领法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英国人想彻底征服法国,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获得法国的王位,再辅之以军事行动。
  
  
  
  
  3,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四:
  
   其一,王王位继承问题;其二,法国对苏格兰的支持;其三,对与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弗兰德尔的争夺;其四,对英王在法国的残余领地的争夺。
  
   第一点和第二点,前面已经说过。
  
  第三点,弗兰德尔伯国是法王的附属,但是,该国大量加工从英国进口的羊毛,加工成呢绒,再返销英国,所以与英国的联系十分密切。法王一直想彻底占领弗兰德尔,掐断英国人的经济命脉,而弗兰德尔伯爵也倒向法王,但是,伯国内的根特等有自治权利的城市,却向英国人求助。
  
   第四点,自英国相继失去诺曼底和安茹之后,英国在大陆仅存的一些领地,成为英法双方争夺的焦点。
  
   总之,年轻有为的爱德华三世亲政后,一直寻找机会,想同法国开战,一举解决英法间的上述种种问题。
  
   1337年五月,法王宣布没收英王在大陆的领地吉约拿。十月,爱德华三世正式宣布他是法国国王,百年战争爆发。此后,一直到1801年,历代英王都自称身兼法王。
  
  此时,弗兰德尔伯爵,法国人路易,为了表示他对法王的效忠,在坎德萨岛上设置了一支守军,阻挡英国与尼德兰之间的海上交通。爱德华三世以此借口,派出英军去攻占该岛。1337年11月11日,在箭雨掩护之下,英军在该岛登陆并毁灭防御工事。英法百年战争自此开始,一直延续了116年之久。
  
    同时,为了使弗兰德内部发生混乱,爱德华禁止英国羊毛输出。由于这个原因,以根特为首的弗兰德尔各城市推翻了路易伯爵,并与英格兰缔结了一个商业同盟。爱德华三世还争取到了皇帝路易四世的支持。德国皇帝命令法王将法兰西王国交还给其合法主人,英格兰的爱德华。德国皇帝还任命爱德华为帝国总督,统治莱茵河以西各省,并要各省都向他效忠。
  
  但是,法王又岂肯俯首贴耳,甘心交出权力?于是,双方首先在海上交手。1338年夏,爱德华三世来到弗兰德尔,与那里的盟友会师,爱德华三世于1339年正式宣布解除与法王的臣属关系,英军一路杀进法国,烧杀抢劫,给法国的各城市造成重创,但是,法国的海军却活跃于海上,随时准备切断英军的退路。深谙用兵之道的爱德华三世,颇有腹背受敌之感,他意识到,只有先解决制海权问题,才能放手对法国展开进攻。于是,他回到英国,组织并训练了一支强有力的海军。
  
   1340年,英法两国的海军爆发了斯勒伊斯海战。英军凭借灵活的战术和大弓的威力,一举击败强大的法国舰队。从此,英军掌握制海权达数十年之久。爱德华三世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在陆上大举进攻法国了。
  
  
  
  
  
  3,克雷西大捷
  
   斯勒伊斯海战之后,爱德华三世底气十足,遂正式向斐利六世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斐利六世当然予以拒绝。于是,爱德华三世率英军大举进攻法国。
  
   1341年,经教皇克来门特六世调解,英法之间曾有短暂的停战。1346年,战事再起,爱德华三世携长子黑太子爱德华卷土重来,在诺曼底登陆。
  
  这是黑太子爱德华第一次在战争中亮相。这位黑太子,黑盔黑甲,是英军中著名的勇将,出道那年,是一位十六岁的小英雄,敢说是不亚于《说岳》中的金禅子银禅子。而这支英军部队,也很有战斗力,包括训练良好的家臣部队和训练有素的由自耕农组成的大弓队。英国自从被诺曼底征服之后,就以射箭作为“国技”,所有自由农民均有弓箭,所谓自由农民实际上是一支常备民兵。大弓兵作战,在十四世纪前后的一个多世纪,一直是英军的基本取胜模式。
  
   爱德华三世的这支精兵,人数不是很多。这是一支有纪律有组织的精兵,由国王发饷。在战术方面,他们较优于法军。因为在英军方面,杀伤力和冲击力已经结合在一起,而法军却完全只靠冲击力。
  
  英军在法国登陆后,一路烧杀抢劫,直逼鲁昂和巴黎。法王斐利六世,率重兵一路追杀。英军转而北上。1346年八月24日,爱德华三世的部队到达克雷西,抢占有利地形,修筑工事,准备迎战法军。八月26日,法军赶到,会战爆发。斐利六世率领的法军数量多于英军,包括,重甲骑士8000人,支援步兵4000 人。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他的儿子查理,弗兰德尔伯爵路易,洛林公爵鲁道夫,苏格兰国王大卫等,都参加法军作战。在中世纪,从来没有在一个战场上集中过这样多的骑士。步兵中还包括一批热那亚雇佣军十字弩手
  
  法军在还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依仗人多,仓促对英军发动进攻。已经以逸待劳两天的英军沉着应战。法军的热那亚弩手每分钟仅能放四箭,而英国的大弓手则每分钟发射十二箭。战至下午,阳光直射仰攻的法军,而英军则视野开阔,居高临下,箭如雨下。法军抵挡不住,全线溃退。法王下令砍杀败退的热那亚弩手,但是已无济于事,法军兵败如山倒,约四千人战死,英军仅损失五十人。 斐利六世只带了几十号残兵败将,连夜逃到亚眠,才算捡了一条命。
  
   到8月27日上午,当最后一批法军都已被击退之后,爱德华三世才允许他的部下解散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财物。这时发现被杀的人中有波希米亚国王、洛林公爵和弗兰德尔伯爵等十位伯爵,以及1,542名骑士,普通士兵更多。苏格兰国王大卫也在此战中被俘获。
  
    克雷西之战后,爱德华三世乘胜前进,围攻法国重镇加来。经过十一个月的围攻,加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得投降,终于落入英国人之手。它是一个重要收获,爱德华三世一方面使它变成了一个坚强堡垒,另一方面也使它成了一个高度运转的商业中心,此地成为英国羊毛的集散地,不仅如此,爱德华三世还命令所有英国输入欧洲大陆的货物,必须经过加来。这个要塞不仅使他和他的后代在法国获得了一个桥头堡,在蒸汽船尚未发明之前,只要能坚守加来,就可以使英格兰永远免除被入侵的危险。这个要塞保留在英国人手中达两百年以上,直到1558年被法国人攻陷,英国才再次面临一连串的入侵威胁
  。
    
   克雷西一战使英国变成了一个军事强国。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还动摇了西欧大陆的传统封建制度,在火药出现以前,大弓横扫天下,使纵横西欧几百年的封建骑士黯然失色。
  
   克雷西之战后,由于财政匮乏,还由于突然爆发的黑死病席卷欧洲,爱德华三世不得签订停战协定,返回英国。
  
  
  
  
  
  4,普瓦捷大捷
  
   1350年,法王斐利六世死于黑死病,“好人若望”即位,是为若望二世。此时,法国江山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1355年,从黑死病中缓过劲来的爱德华三世,重启战端。爱德华三世计划兵分两路,他自己亲率北路军从法国北部的加来登陆;25岁的“黑太子”率南路军从法国南部的波尔多登陆,实施南北夹击,企图一举灭亡法国。
  
   眼看法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正在此时,法国的亲密盟邦苏格兰,又出来捣乱了。北路军刚登陆不久,国内就传来苏格兰人发兵犯境的消息,爱德华三世仓促班师回国。于是,黑太子一开始就陷入孤军作战的被动境地。
  
  黑太子所率军队计有重骑兵1000,大弓手2000,加上长枪手,共8000人马。想仅靠这支军队战胜兵多将广的法王若望二世,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黑太子在波尔多登陆后,并未急于向法国腹地发动进攻,而是发动政治攻势,争取当地居民的信任及支持,积蓄力量。法王若望二世则用兵无方,傲慢轻敌。英军主力主动撤兵后,他认为南路英军兵少将寡,不足为惧。因此未趁黑太子立足未稳将其赶入大海,从而坐失击败英军的良机。
  
   1356年8月,黑太子认为进攻法国腹地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亲率英军北上远征。一路上势如破竹,直逼法国中西部重镇图尔。若望二世急率四万兵马南下迎战,准备抄英军的后路。黑太子见势不好,赶紧南撤。若望二世率法军在普瓦捷一带的高地,以逸待劳,准备
  一举全歼入侵的英军。
  
   那黑太子见法军人多势众,英军人数太少,还严重缺乏供应,遂提出休战七年,以换取法军让英军通过波尔多回国。若望二世自认胜券在握,哪里肯应?
  
   普瓦捷位置险要,六百年前,法兰克王国的铁锤查理,曾在这里成功阻击阿拉伯人的侵略,保住欧洲半壁江山没有落到穆斯林手里。难道,若望二世也能成功阻截英国人么?
  
  黑太子见求和不成,遂下决心破釜沉舟,与敌展开死战,杀开一条血路。9月19日拂晓,黑太子集合全体官兵,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号召大家奋勇杀敌。他指挥部队迅速抢占普瓦捷附近的高地,将全军沿道路和山丘分左中右三个部分配置,在道路两侧的葡萄园和杂木丛中埋伏大弓兵,他本人率预备队坐镇中央,严阵以待。
  
  法军分四个轮次向英军发起轮番进攻。但是,英军人数虽少,却极大地利用了地形之利。在丘陵荆棘中,法军重骑兵难以发动攻势,只得下马作战,结果,笨重的重骑兵,成了藏身篱笆墙后的英军大弓手的活靶子。法国骑士遭到埋伏在杂木丛中的英军弓手的猛烈射击,后面跟进的步兵前进受阻,无数人死于英军的箭雨下。法军前三个梯队接连向英军阵地冲击,皆被击退。若望二世急了,亲率法军发起冲锋。黑太子见法军势大,也亲自披挂上阵,迎击法军。与此同时,他派出一支分队,迂回到法军身后。
  
  双方主帅亲自上阵,两军将士奋勇拼杀。那黑太子勇冠三军,力敌人多势众的法军。双方正在酣战,突然,法军左侧杀出一彪人马,正是那支迂回到法军身后的英军。法军再也支持不住,顿时崩溃。若望二世喝止不住,法军兵败如山倒,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若望二世战败,和他儿子一起做了黑太子的俘虏。
  
   普瓦捷一战,黑太子因地制宜出奇制胜,大败法军,以8000人马战胜40000之众,以一比五的兵力,竟然大获全胜,真是虎父无犬子啊!英军先进的大弓战法,使得西欧重装骑士那种个人对决的旧战法以及风行西欧五百年的封建骑士军事制度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此时,返回英国的爱德华三世也洗劫了苏格兰。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法国,围攻兰斯,准备在此加冕为法国国王,但是遭到法国人的反对,英军转而推进到巴黎。1360年五月8日,爱德华三世与法国摄政王太子查理(后为国王查理五世)及法国贵族们签订了“布勒丁尼和约”,法国被迫割让大片领土,并且法国人还须交付五十万英镑的巨款(相当于英国国王五年的收入)赎回他们的国王。爱德华三世同意不再称法王。
  
   英属阿奎丹公国的疆土大大扩充。同一年,威尔士亲王,黑太子爱德华,在法国被封为为阿奎丹公爵。
  
   此时,黑死病再次袭来,获胜的英军遂停战。
  
   1360年,还未履约的若望二世获释,他留下儿子查理为人质。但是,后来那孩子跑了,若望认为这是不守信用的行为,于是自己返回英国监狱,直到老死。真不愧“好人若望”之称。
  
  
  
  
  
  5,壮志未酬
  
   1364年,若望二世死于英国,那个没信用的坏小孩查理即位为法王,是为法王查理五世,此人还真是一贯不守信用,他正式即位后,拒绝承认布勒丁尼条约,爱德华就又开始使用法国国王的称号。1369年和1373年,英军再度两次登陆法国,但是,但查理五世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他采取了不少有力度的改革措施。同时,在法国出现了迪·盖克兰这样的优秀将领。英国人靠抢劫来以战养战的办法,已无法支持如此长期的战争,所以,这两次登陆法国,英军都是无功而返。总之,爱德华三世的扩张活动到此为止。而查理五世则通过外交手段和向各地领主行贿,逐步收复了失地。1375年,爱德华三世最终停止对法作战。
  
   1360-1361年的黑死病瘟疫之后,好象爱德华三世的精力也被瘟疫给耗尽了。他感到十分疲倦,将军事交给黑太子,将国事交给四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黑太子擅长打仗,治理国家却非所长,他在阿奎丹的统治一塌糊涂,只得于1371年返回英国,次年交还封地。
  
   爱德华三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在晚年却变得昏庸,并受到情妇佩雷斯夫人的控制。黑太子与冈特的约翰也形成对峙之势。
  
   1376年,黑太子积劳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大权落到冈特的约翰之手。
  
   黑太子的去世给了爱德华三世沉重的打击。次年,爱德华三世也在孤独中离开了这个的世界,他一生的功业,就此划上句号。
  
  
  
  
  
  6,趣闻轶事
  
   爱德华三世子孙满堂,以后的历代英国君主,从广义上说都是他的后代。他与王后菲丽帕,生有七子五女,其中九人长大成人。其中两个儿子分别是兰开斯特朝和约克朝的祖先,其后代上演了玫瑰战争。
  
   1362年,爱德华三世第一次在议会用英语发表演说,从而改变了英国议会一直使用法语的传统。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第一个足球是一个丹麦匪徒的脑袋。爱德华三世时,军营里盛行足球,为了使军人们保持体力和充分的军事训练,1365年,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足球运动,但是收效不大。
  
   爱德华三世后代中名人甚多,举例说,他后代中的明星有:奥黛丽·赫本、波姬小丝;他后代中的政要,包括:美国总统华盛顿、托马斯·杰佛逊、罗斯福等等。

作者:大军冯毅 回复日期:2006-9-22 21:39:16 

  
  
  纠正一个错误,与若望二世一起被英军关押后来又逃掉的法国王子,并非后来的法王查理五世。记错。汗!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第四维:当今社会的十句大实话
2005: Hamster:自酿的葡萄酒
2004: 爱的沉淀(4)
2004: 失爱时,我们很心痛
2003: 以做妾心态为人妻子的女人。
2003: 樱桃的滋味
2002: “小姐”- 中国女人的悲哀
2002: 異想天開- 如果晴雯生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