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zt: 話說英國兩千年(8)
送交者: 水蠻子 2006年09月25日09:15:57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大軍馮毅:
  
  1603年,蘇格蘭王國斯圖亞特朝國王詹姆斯入主英國,開創了英國的斯圖亞特朝,兩國才歸於一統。
  
  *****************************************************
  
  樓主辛苦了,寫的很好,希望可以完成這個主題:)
  
  調樓主一個小小的不嚴密之處:
  
  蘇格蘭的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蘭的詹姆斯一世,只是說他同時是兩個國家的國王,但這兩個國家還是獨立的。
  
  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合併是在1707年的安妮女王時期,合併法案的提出,兩國議會的合併正式完成了兩個國家的合併
  
  當然,樓主說歸於一統,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因為歸於同一個國王之下了。但是可能會使不太了解不列顛歷史的人產生歧義———認為這兩個國家在這個時候就正式統一了
  
  
  請樓主一定繼續寫完!
  
  
  
  

作者:冰冷之光 回復日期:2006-9-20 00:43:27 

  作者:姬水客 回復日期:2006-9-19 23:31:26 
    作者:地獄之門招手 回復日期:2006-9-18 20:11:15 
      我補充一下,大家還可讀河南大學閻照祥教授編纂的.及其他如等系列.
    ********************************************************
    
    我開始讀他的《英國貴族史》覺得很多地方太主觀了,就沒有讀他的《英國史》了
    
    我建議不如看 邱吉爾的《英語民族史》
  
  +++++++++++++
  強烈支持邱吉爾的《英語民族史》,特別是中世紀英格蘭國王的性格描述、歷史價值觀方面。

作者:EAGLE-1979 回復日期:2006-9-20 3:04:51 

  正好我的世界史水平不行啊
  謝謝

作者:大軍馮毅 回復日期:2006-9-20 05:00:25 

  多謝姬水客的鼓勵,也謝謝您的提醒。關於英蘇合併,我的敘述確有不妥之處,容易引起誤解。
  
  
  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簽定《聯合法》,規定兩國合併。新國名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新國旗為“傑克聯合旗”。

作者:猴他舅舅 回復日期:2006-9-20 17:55:55 

  請繼續寫吧!

作者:秋知落葉 回復日期:2006-9-20 19:01:47 

  愛德華三世到底是誰的孩子呀? 怪不得美國人會想象到那裡去~~~

作者:Siguma 回復日期:2006-9-20 19:47:09 

  作者:秋知落葉 回復日期:2006-9-20 19:01:47 
    愛德華三世到底是誰的孩子呀? 怪不得美國人會想象到那裡去~~~
  ===========================================================
  反正肯定不是華萊士的孩子,愛德華二世娶法國公主的時候愛德華一世和華萊士都死了。其實挺煩美國好萊塢的。

作者:daxiongjingzi 回復日期:2006-9-20 19:52:49 

  頂樓主,
  好長啊,先拷下來再慢慢看。
  

作者:TUBOSENG 回復日期:2006-9-20 20:19:15 

  作者:姬水客 回復日期:2006-9-19 23:57:07 
  ---------------------------------------------
  可以注意一下,CELTIC的發色描述有紅褐色之說. 還有PICTS皮克特人的發色據說是褐色的, 所以蘇人和威人, 他們的發色不是金黃而偏黑褐也正常.
  
  關於英蘇矛盾, 看過勇敢的心,就知道了. 而且英蘇邊境小鎮的歷史記述都是講對方民族如何曾經野蠻兇殘?
  
  不過就見過的英國人, 好象身材魁梧的金髮GERMANIC人口實在不多,感覺明顯比歐洲大陸人矮,當然法國和西南歐不算. 當然現在也是混血的越加厲害了.
  
  
  
  

作者:正義的來福零 回復日期:2006-9-20 20:33:34 

  好大的題目~~~在下決心看完之前,先記號一個

作者:巴力西卜 回復日期:2006-9-20 21:58:43 

  英國人也是應該屬於日爾曼人的,再往上追溯就是雅利安人了,就是和波斯人印度人同種了,中亞人好象也是

作者:玩伴 回復日期:2006-9-20 23:20:40 

  歷史觀第一,文筆其次;邏輯第一,修辭更其次。樓主的文字是很好的流水賬,猶如鞋廠流水線上的半成品,不熟。
  你應該製作框架,兀現出歷史進程中的“節點”,給出結論。我們可以根據你的框架、你的“節點”選擇和結論,進行辯難。
  有網友跟帖提出不同觀點,是看得起你,不要緊張。

作者:白音寶力格 回復日期:2006-9-21 10:44:39 

  這個帖子不錯,內容文筆俱佳,樓主辛苦了!
  歷史本來就充滿爭議,何況是跨越千年的英國史,有不同的見解在跟帖說出來,會讓這個帖子更加充實,讓看帖的人對英國歷史的了解得更加深入,本來是好事情,可是要注意語氣,不要動不動就對樓主進行攻擊,這是很沒素質的表現,不過是講故事而已,何必搞得劍拔弩張?
  我想跟帖的人大多是學文史的,道德禮儀總該知道一些,起碼應該學會怎樣做人。

作者:sammylou 回復日期:2006-9-21 15:33:13 

  做個記號

作者:eastime 回復日期:2006-9-21 17:07:28 

  note

作者:索爾斯克亞 回復日期:2006-9-22 13:31:36 

  醫生的心思你不能不懂

作者:命運如沙 回復日期:2006-9-22 16:49:34 

  其實南北朝時期北方的所謂漢化,也是經過歷史的長期發展而最終形成的,這點和清朝是差不多,都是征服王朝的產物,如同英國的威廉王朝.
  
  所謂滿漢不通婚,說穿了是旗民不通婚,在民間從來沒有嚴格執行過,而且有些清帝也是有漢族血統.北魏拓跋氏漢化,是五胡亂華後多少年的事情?而且其漢化運動,不久就導致鮮卑貴族的反對,最終導致北魏朝廷的分裂.其後的北方高歡等把漢族當成奴種來看待,不知道又哪來啥平等融合政策了,從這點上看,清朝的漢化政策進行的更徹底,到了乾時代,有很多滿人連滿語都不會說了,滿人融合於華夏歷史是客觀的事實.
  
  中國古代沒有正確的民族主義觀點,所謂民族主義無非就是華夏文化認同,現代民族主義國家和思想的形成是歐洲16世紀初期的事情,在中國形成更是清末民初的事情,而現在一幫無腦民族主義憤青把民族國家的概念去套用古代,只能說是無腦又無知.清朝被漢族知識分子認同,也正是其漢化漢制沿用明制,被漢族知識分子文化認同觀念認同為華夏王朝的結果.
  
  至於民族歧視政策,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哪個王朝不存在?少數民族在古代被漢族都稱為豬啊狗啊的,當漢族擴張土地的時候,能用現在的侵略等詞去形容嗎?能用一國國人觀念視之嗎?
  
  所以如果連民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國家是什麼概念,什麼時候形成都搞不懂,而去妄談什麼民族主義,那只能說無知而又無腦了

作者:wlcoffee 回復日期:2006-9-22 16:55:23 

  NOTE

作者:第一國際 回復日期:2006-9-22 17:10:15 

  寫的太好了
  
  不得不做個記號

作者:賽伯頓 回復日期:2006-9-22 17:18:30 

  建酋造反,民國才平。

作者:賽伯頓 回復日期:2006-9-22 17:24:27 

  滿蒙禍中華,貽害至今。

作者:大軍馮毅 回復日期:2006-9-22 21:22:32 

  十二,拉開英法百年戰爭宏大序幕的愛德華三世
  (以上十一與十二合併,所以本節仍編序為十二)
  
  另,關於本貼的敘述方式,是採用我喜歡的編年體,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可以對當時的歷史發展的全貌有很清晰的了解。不過,因為愛德華三世事跡的特點,本節與其他各節稍有不同,本節在大體上仍行編年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了類似“紀事本末”的寫法,以事件作為一個個的重點加以闡述。這是很多文章通常的寫法,優點顯而易見,可以使讀者重點了解事件的全過程,缺點是,容易使讀者對當時整個歷史進程的時間順序,產生不清楚的感覺,因為不同事件的敘述,時間上會有交叉,不如編年體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來得那麼清楚。所以,本文基本上還是按編年體的時間進行。另外,以編年形式寫作,我個人覺得,語言上可以更加流暢。
  
  
  
  
  
  
  
  當今世界,反腐敗成為世界潮流,反腐運動風起雲湧,台灣人民反腐敗,泰國人民也在反腐敗,這兩天,軍隊也出了手,推翻了利用權力為家族謀私的腐敗總理他信,他信別的地方不去,連最先進的美國都不呆着,而是直奔英國。拋開他信的腐敗不論,單說選擇英國作為流亡之地,他信倒還是很有眼光(事先他就在英國置辦了不少產業,看來是早就準備把英國作為後半輩子的歸宿了,所有的貪官都預作了有朝一日在國內呆不下去逃亡國外的準備,他們的選擇,或是天涯海角無人所知的所在,或是各方麵條件都極其完備優越的國家),由此可從一個側面看出英國在各方面的穩固可靠,這種穩固可靠絕非一朝一夕得來,而是英國在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
  
  話說1327年,論起世界大勢,仍是東西方兩大帝國,各自統治各自的領域,不過,西方仍為日耳曼羅馬帝國,在東方,則是元帝國取代了南宋。而中間的穆斯林世界,則為元帝國的兄弟國家,蒙古的四大汗國所取代。日耳曼羅馬帝國也有不少兄弟國家,法國和英國,都是帝國的基督教兄弟。元帝國的開國皇帝忽必烈剛剛謝幕,在西方,則是又一位英雄的英王,愛德華三世,出現在歷史舞台上,開始了他有聲有色極其精彩的人生演出。
  
  愛德華三世,生於1312年11月13日,死於1377年6月21日,活了65歲,做了整整半個世紀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的事跡,實在可以寫一部宏篇巨製的大書,想用本貼中的一個段落來寫愛德華三世,只能是簡單勾勒個大概。不過,由於愛德華三世的事跡實在太精彩,所以,無論是長篇敘述,還是擇其要者勾勒,都是非常精彩的故事。
  
  
  
  
  
  1,初露鋒芒
  
   1327年2月,英國議會廢黜了昏君愛德華二世,愛德華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爾特·雷諾茲加冕為英格蘭國王。數月後,法國母狼伊莎貝爾和情夫莫地末,派出殺手幹掉了愛德華二世。
  
   在母親與父親的鬥爭中,小愛德華是堅決站在母后的一邊,反對那個老不正經的父親的。在他即位初期,統治英國的實權被攝政的太后伊莎貝爾和她的情夫,後來被封為第一代馬奇伯爵的羅傑·摩地末所掌握。太后攝政,少年國王只是個擺設。
  
   見國王年幼無知,見太后和情夫大權獨攬,各級大小貴族上行下效,也紛紛大肆爭權奪利,根本不把小國王放在眼裡。說起來,這也與昏君愛德華二世有關,在他統治末期,早把英國國王的權威丟盡了。
  
  而最為囂張的貴族,莫過於莫地末了。在太后的支持下,這小子無法無天。1328年,他率領衛隊,直闖議會,要求獲得邊區伯爵的稱號,以便他能統治威爾士。但是,遭到當時的蘭開斯特伯爵亨利(愛德華二世的主要反對者蘭開斯特伯爵托馬斯之弟,這兄弟倆與昏君愛德華二世是堂兄弟,他們的爹是老英雄愛德華一世的兄弟。托馬斯被愛德華二世擒殺,亨利繼為蘭開斯特伯爵)堅決反對。仗着有太后撐腰,莫地末竟挾小國王愛德華三世,以“平叛”之名,進剿蘭開斯特伯爵的封地,大施淫威。
  
   貴族們恨透了莫地末,但他有太后撐腰,權勢太大,一時間,還沒人敢貿然下手。
  
   英格蘭主少國疑,太后專權。隔壁的蘇格蘭,在英雄國王羅伯特一世的領導下,卻是日益強盛,竟大有入侵英格蘭之勢。就在小國王愛德華三世即位第二年,即1328年,在太后的促使下,愛德華三世與蘇格蘭人簽定《北安普頓條約》,承認蘇格蘭的獨立。
  
   看起來,慈禧老佛爺和悲情君主光緒的悲劇要在英格蘭提前上演,但事情的發展卻是,愛德華三世不是“英國光緒”,這位小英雄,卻原來是一位“英國康熙”,或者說,他又有些象當年中國的秦王政。
  
   1330年,膽大包天的莫地末,殺了王叔肯特伯爵,這下子,貴族們人人自危。國王的親叔死了,國王的堂叔下了決心。蘭開斯特伯爵亨利決定與愛德華三世聯手對付莫地末。
  
   這一年,愛德華三世已經成長為一個十八歲的青年了,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他也不再甘心屈居於母后的專權之下了。
  
   這年的十月,太后伊莎貝爾和莫地末一同出席在諾丁漢召開的議會。他們入住戒備森嚴的城堡,自以為可以高枕無憂,誰知道卻有一條秘密通道直通城堡內部。愛德華三世親自率領一支軍隊,夜襲城堡,出其不意,將伊莎貝爾和莫地末一舉擒獲。
  
   愛德華三世,以謀害國王的罪名,將莫地末處以絞刑,另外,將太后伊莎貝爾終身囚禁在諾福克的一個城堡里,一關三十年,直至她離開人世,法國母狼就這樣了結了一生。
  
   少年國王初露鋒芒。出手不凡。愛德華三世就此奪回大權,從此,開始在歷史舞台上成為主角。開始施展他的雄才大略。
  
  
  
  
  
  2,初戰告捷
  
   愛德華三世親政後,採取寬容和睦的政策,以懷柔手段平息貴族們的紛爭,很快,人心歸附,紛紛團結在以愛德華三世為核心的“島中央”周圍。淪喪已久的君主的權威重新樹立起來。
  
   在對外方面,愛德華三世也逐步恢復了其祖父愛德華一世的對外擴張政策。
  
   自諾曼朝以來,歷代英王,因為身兼法國大陸上的公爵伯爵,因其在法國大陸上的貴族身份,而不得不向法王表示效忠。愛德華三世的母親,法國的伊莎貝爾,是法王查理四世的姐姐,查理於1322年繼承其兄斐利五世為法王,所以愛德華是查理的外甥。
  
    愛德華三世即位差不多一年以後,法王查理四世逝世,他沒有兒子。此時,查理四世的堂弟斐利,被法國貴族議會以繼承人只應限於男性為由,加冕為法蘭西國王,就是斐利六世。法國加佩朝結束,瓦盧瓦朝開始。
  
    查理四世的姐姐伊莎貝爾對此大為不悅,因為她的兒子實際上更有理由獲得法王的繼承權,他和查理四世的血緣更近。法國貴族們硬是想出了“非男性後裔不能繼承王位”的理由,非常勉強地剝奪了伊莎貝爾一系的繼承權。為了爭奪這個權力,英國派了一個使團從倫敦前往巴黎為愛德華提出繼承權要求,並對斐利六世的篡位表示抗議。但英人沒有貫徹這項要求的實力,所以抗議也只是一紙空文。
  
   不久,斐利六世威脅說,說如果愛德華不向法王宣誓效忠,那麼英王在大陸的領地將被沒收。這個威脅使愛德華三世不能不就範,因為這時他並沒有用武力保衛他的公國的能力。1329年6月6日,他如約入朝,在亞眠大教堂宣誓效忠斐利六世。
  
    這些都是發生在愛德華三世親政以前的事,愛德華三世紀親政以後,他決心恢復英國的對外攻勢,他首先將矛頭指向了法國的盟邦,蘇格蘭。
  
    當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於1329年6月7日逝世之後,蘇格蘭的王位就傳給他的兒子大衛,大衛還只是一個五歲的小孩,依照1328年5月英蘇兩國訂立的北安普敦條約,愛德華承認大衛為蘇格蘭國王。
  
    1331年11月,大衛在斯科尼加冕,愛德華三世的寵臣巴利奧就出發去收復他喪失的領地。他是曇花一現的蘇格蘭前國王約翰·巴利奧之子。1332 年,巴里奧率領一小隊士兵和弓箭手侵入蘇格蘭。當愛德華三世得知大衛正在接受法王斐利六世的資助時,於是廢除了北安普敦條約,御駕親征,率兵北上包圍貝里克,並於1333年在哈里登丘陵與蘇格蘭人展開會戰。
  
  戰鬥發生在1333年四月,愛德華三世先是從容不迫地在紐卡斯爾集結大部隊,然後,於五月同巴利奧的先頭部隊會合,圍攻貝里克。這個曾被愛德華一世血洗的城堡,又一次面臨英國人的重兵攻擊。英軍用艦隊封鎖了海面,從陸路大舉攻擊,並繞過城池襲擊腹地。蘇軍在薩頓爵士的率領下據城堅守。
    
   蘇格蘭新攝政道格拉斯伯爵集結人馬前來解圍。
    
  英軍不但擁有兵力優勢,兵種齊全,有水師、重騎兵、長矛步兵、威震天下的大弓兵,而且連年征戰,作戰經驗豐富。愛德華三世雖然年輕,此時卻如同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華。他有條不紊地部署戰事,頗有乃祖之風,與他的混帳老爹則有天壤之別。可能這是一種隔代遺傳現象在起作用。愛德華三世留下少數人馬繼續圍困貝里克,而將1萬主力部隊部署在哈里敦山上,迎戰道格拉斯。英軍居高臨下,把山下的沼澤留給了蘇格蘭人。
  
   1333年7月19日,英軍主力與蘇軍的援兵會戰開始。蘇軍人數略占優勢,遂不顧地形的不利,仰攻哈里敦山。英軍的大弓大顯神威,深陷泥沼的蘇軍成了活靶子,死傷慘重,血肉橫飛。見蘇軍已經完全失去抵抗能力,英軍騎兵趁勢發起衝鋒,將蘇格蘭人徹底殲滅。蘇軍主帥道格拉斯以及6位伯爵、70位男爵、500名騎士以及4000多士兵戰死。貝里克城當然也落到了英國人的手裡。羅伯特一世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積攢的軍事家底輸得乾乾淨淨,蘇格蘭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無力抵抗英格蘭的入侵。
  
   二十歲的愛德華三世英姿勃發,初戰告捷。哈里敦山之戰,向世人宣告他一生中無數次勝仗的開始。
  
   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一敗塗千里,一口氣逃到法國。愛德華三世、遂扶持巴利奧為蘇格蘭國王。法王斐利六世收留了大衛,他繼續給蘇格蘭人的反英活動撐腰打氣,並且威脅英國,要求愛德華的部隊撤出蘇格蘭。
  
   愛德華三世早已不是當年母后專權時忍氣吞聲被迫向法王行效忠禮的那個小孩子了,一代英雄,如何能受如此唵臢氣?英法兩國的衝突,看來勢在難免。
  
    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的調解也無濟於事。法王斐利六世命令集中在馬賽準備輸送十字軍發動東征的艦隊開往諾曼底,作出威脅英國的態勢。英國議會認為英國有受到入侵的威脅,便於1336年9月投票表決籌募戰費,同時命令艦隊集中在英吉利海峽。斐利六世則把部隊開到英國人在大陸的領地吉耶拿邊界,一舉收復。
  
    愛德華受到誓約束縛,他不能反對斐利六世,但是,他想出一招,可以解脫誓約的束縛,他宣布斐利是篡位者,這樣他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反對斐利六世。於是,愛德華三世再次提起他的繼承權的這個話題。
  
    事實上,要想征服法蘭西,在當時對英國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十四世紀,法蘭西王國是一個巨大而繁榮的國家,差不多有兩千萬左右的人口。相比之下,英國的規模要小一些,人口只有數百萬。
  
  但是,英國雖然比法國小一些,卻是一個強國。法國仍然保持着封建騎士的戰爭觀念,法軍以精選人員為基礎,而不是依賴廣大的人力。雖然法國的騎士在數量上也多於英國,但紀律卻較差,而且他們很注重所謂“騎士風度”,不會不擇手段地獲取勝利,他們認為那樣是有辱尊嚴的。法國人的封建戰術仍然是設法將敵人挑下馬來加以生擒以便勒索贖金,而愛德華三世的英軍卻比較注重“殺傷”。在觀念上,他的戰術要比封建戰法更為先進。弓兵和步兵,都是被封建騎士所看不起的。英國人的大弓不符合封建騎士的規範,為法國人所不取,但是卻是極具殺傷力的武器。
  
    與疆土廣大而封建諸侯林立的法蘭西相比,英國雖然不是版圖很大的國家,但卻是一個比較統一的王國。
  
   把這些因素加起來,在戰術上法國人是處於劣勢的。但是由於法國面積巨大,英國人想長期占領法國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英國人想徹底征服法國,比較有效的途徑就是獲得法國的王位,再輔之以軍事行動。
  
  
  
  
  3,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爆發的原因有四:
  
   其一,王王位繼承問題;其二,法國對蘇格蘭的支持;其三,對與英國經濟聯繫密切的弗蘭德爾的爭奪;其四,對英王在法國的殘餘領地的爭奪。
  
   第一點和第二點,前面已經說過。
  
  第三點,弗蘭德爾伯國是法王的附屬,但是,該國大量加工從英國進口的羊毛,加工成呢絨,再返銷英國,所以與英國的聯繫十分密切。法王一直想徹底占領弗蘭德爾,掐斷英國人的經濟命脈,而弗蘭德爾伯爵也倒向法王,但是,伯國內的根特等有自治權利的城市,卻向英國人求助。
  
   第四點,自英國相繼失去諾曼底和安茹之後,英國在大陸僅存的一些領地,成為英法雙方爭奪的焦點。
  
   總之,年輕有為的愛德華三世親政後,一直尋找機會,想同法國開戰,一舉解決英法間的上述種種問題。
  
   1337年五月,法王宣布沒收英王在大陸的領地吉約拿。十月,愛德華三世正式宣布他是法國國王,百年戰爭爆發。此後,一直到1801年,歷代英王都自稱身兼法王。
  
  此時,弗蘭德爾伯爵,法國人路易,為了表示他對法王的效忠,在坎德薩島上設置了一支守軍,阻擋英國與尼德蘭之間的海上交通。愛德華三世以此藉口,派出英軍去攻占該島。1337年11月11日,在箭雨掩護之下,英軍在該島登陸並毀滅防禦工事。英法百年戰爭自此開始,一直延續了116年之久。
  
    同時,為了使弗蘭德內部發生混亂,愛德華禁止英國羊毛輸出。由於這個原因,以根特為首的弗蘭德爾各城市推翻了路易伯爵,並與英格蘭締結了一個商業同盟。愛德華三世還爭取到了皇帝路易四世的支持。德國皇帝命令法王將法蘭西王國交還給其合法主人,英格蘭的愛德華。德國皇帝還任命愛德華為帝國總督,統治萊茵河以西各省,並要各省都向他效忠。
  
  但是,法王又豈肯俯首貼耳,甘心交出權力?於是,雙方首先在海上交手。1338年夏,愛德華三世來到弗蘭德爾,與那裡的盟友會師,愛德華三世於1339年正式宣布解除與法王的臣屬關係,英軍一路殺進法國,燒殺搶劫,給法國的各城市造成重創,但是,法國的海軍卻活躍於海上,隨時準備切斷英軍的退路。深諳用兵之道的愛德華三世,頗有腹背受敵之感,他意識到,只有先解決制海權問題,才能放手對法國展開進攻。於是,他回到英國,組織並訓練了一支強有力的海軍。
  
   1340年,英法兩國的海軍爆發了斯勒伊斯海戰。英軍憑藉靈活的戰術和大弓的威力,一舉擊敗強大的法國艦隊。從此,英軍掌握制海權達數十年之久。愛德華三世解除了後顧之憂,可以放手在陸上大舉進攻法國了。
  
  
  
  
  
  3,克雷西大捷
  
   斯勒伊斯海戰之後,愛德華三世底氣十足,遂正式向斐利六世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斐利六世當然予以拒絕。於是,愛德華三世率英軍大舉進攻法國。
  
   1341年,經教皇克來門特六世調解,英法之間曾有短暫的停戰。1346年,戰事再起,愛德華三世攜長子黑太子愛德華捲土重來,在諾曼底登陸。
  
  這是黑太子愛德華第一次在戰爭中亮相。這位黑太子,黑盔黑甲,是英軍中著名的勇將,出道那年,是一位十六歲的小英雄,敢說是不亞於《說岳》中的金禪子銀禪子。而這支英軍部隊,也很有戰鬥力,包括訓練良好的家臣部隊和訓練有素的由自耕農組成的大弓隊。英國自從被諾曼底征服之後,就以射箭作為“國技”,所有自由農民均有弓箭,所謂自由農民實際上是一支常備民兵。大弓兵作戰,在十四世紀前後的一個多世紀,一直是英軍的基本取勝模式。
  
   愛德華三世的這支精兵,人數不是很多。這是一支有紀律有組織的精兵,由國王發餉。在戰術方面,他們較優於法軍。因為在英軍方面,殺傷力和衝擊力已經結合在一起,而法軍卻完全只靠衝擊力。
  
  英軍在法國登陸後,一路燒殺搶劫,直逼魯昂和巴黎。法王斐利六世,率重兵一路追殺。英軍轉而北上。1346年八月24日,愛德華三世的部隊到達克雷西,搶占有利地形,修築工事,準備迎戰法軍。八月26日,法軍趕到,會戰爆發。斐利六世率領的法軍數量多於英軍,包括,重甲騎士8000人,支援步兵4000 人。波希米亞國王約翰和他的兒子查理,弗蘭德爾伯爵路易,洛林公爵魯道夫,蘇格蘭國王大衛等,都參加法軍作戰。在中世紀,從來沒有在一個戰場上集中過這樣多的騎士。步兵中還包括一批熱那亞僱傭軍十字弩手
  
  法軍在還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依仗人多,倉促對英軍發動進攻。已經以逸待勞兩天的英軍沉着應戰。法軍的熱那亞弩手每分鐘僅能放四箭,而英國的大弓手則每分鐘發射十二箭。戰至下午,陽光直射仰攻的法軍,而英軍則視野開闊,居高臨下,箭如雨下。法軍抵擋不住,全線潰退。法王下令砍殺敗退的熱那亞弩手,但是已無濟於事,法軍兵敗如山倒,約四千人戰死,英軍僅損失五十人。 斐利六世只帶了幾十號殘兵敗將,連夜逃到亞眠,才算撿了一條命。
  
   到8月27日上午,當最後一批法軍都已被擊退之後,愛德華三世才允許他的部下解散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財物。這時發現被殺的人中有波希米亞國王、洛林公爵和弗蘭德爾伯爵等十位伯爵,以及1,542名騎士,普通士兵更多。蘇格蘭國王大衛也在此戰中被俘獲。
  
    克雷西之戰後,愛德華三世乘勝前進,圍攻法國重鎮加來。經過十一個月的圍攻,加來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只得投降,終於落入英國人之手。它是一個重要收穫,愛德華三世一方面使它變成了一個堅強堡壘,另一方面也使它成了一個高度運轉的商業中心,此地成為英國羊毛的集散地,不僅如此,愛德華三世還命令所有英國輸入歐洲大陸的貨物,必須經過加來。這個要塞不僅使他和他的後代在法國獲得了一個橋頭堡,在蒸汽船尚未發明之前,只要能堅守加來,就可以使英格蘭永遠免除被入侵的危險。這個要塞保留在英國人手中達兩百年以上,直到1558年被法國人攻陷,英國才再次面臨一連串的入侵威脅
  。
    
   克雷西一戰使英國變成了一個軍事強國。它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還動搖了西歐大陸的傳統封建制度,在火藥出現以前,大弓橫掃天下,使縱橫西歐幾百年的封建騎士黯然失色。
  
   克雷西之戰後,由於財政匱乏,還由於突然爆發的黑死病席捲歐洲,愛德華三世不得簽訂停戰協定,返回英國。
  
  
  
  
  
  4,普瓦捷大捷
  
   1350年,法王斐利六世死於黑死病,“好人若望”即位,是為若望二世。此時,法國江山支離破碎,風雨飄搖。
  
   1355年,從黑死病中緩過勁來的愛德華三世,重啟戰端。愛德華三世計劃兵分兩路,他自己親率北路軍從法國北部的加來登陸;25歲的“黑太子”率南路軍從法國南部的波爾多登陸,實施南北夾擊,企圖一舉滅亡法國。
  
   眼看法國就要面臨滅頂之災,正在此時,法國的親密盟邦蘇格蘭,又出來搗亂了。北路軍剛登陸不久,國內就傳來蘇格蘭人發兵犯境的消息,愛德華三世倉促班師回國。於是,黑太子一開始就陷入孤軍作戰的被動境地。
  
  黑太子所率軍隊計有重騎兵1000,大弓手2000,加上長槍手,共8000人馬。想僅靠這支軍隊戰勝兵多將廣的法王若望二世,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黑太子在波爾多登陸後,並未急於向法國腹地發動進攻,而是發動政治攻勢,爭取當地居民的信任及支持,積蓄力量。法王若望二世則用兵無方,傲慢輕敵。英軍主力主動撤兵後,他認為南路英軍兵少將寡,不足為懼。因此未趁黑太子立足未穩將其趕入大海,從而坐失擊敗英軍的良機。
  
   1356年8月,黑太子認為進攻法國腹地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親率英軍北上遠征。一路上勢如破竹,直逼法國中西部重鎮圖爾。若望二世急率四萬兵馬南下迎戰,準備抄英軍的後路。黑太子見勢不好,趕緊南撤。若望二世率法軍在普瓦捷一帶的高地,以逸待勞,準備
  一舉全殲入侵的英軍。
  
   那黑太子見法軍人多勢眾,英軍人數太少,還嚴重缺乏供應,遂提出休戰七年,以換取法軍讓英軍通過波爾多回國。若望二世自認勝券在握,哪裡肯應?
  
   普瓦捷位置險要,六百年前,法蘭克王國的鐵錘查理,曾在這裡成功阻擊阿拉伯人的侵略,保住歐洲半壁江山沒有落到穆斯林手裡。難道,若望二世也能成功阻截英國人麼?
  
  黑太子見求和不成,遂下決心破釜沉舟,與敵展開死戰,殺開一條血路。9月19日拂曉,黑太子集合全體官兵,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號召大家奮勇殺敵。他指揮部隊迅速搶占普瓦捷附近的高地,將全軍沿道路和山丘分左中右三個部分配置,在道路兩側的葡萄園和雜木叢中埋伏大弓兵,他本人率預備隊坐鎮中央,嚴陣以待。
  
  法軍分四個輪次向英軍發起輪番進攻。但是,英軍人數雖少,卻極大地利用了地形之利。在丘陵荊棘中,法軍重騎兵難以發動攻勢,只得下馬作戰,結果,笨重的重騎兵,成了藏身籬笆牆後的英軍大弓手的活靶子。法國騎士遭到埋伏在雜木叢中的英軍弓手的猛烈射擊,後面跟進的步兵前進受阻,無數人死於英軍的箭雨下。法軍前三個梯隊接連向英軍陣地衝擊,皆被擊退。若望二世急了,親率法軍發起衝鋒。黑太子見法軍勢大,也親自披掛上陣,迎擊法軍。與此同時,他派出一支分隊,迂迴到法軍身後。
  
  雙方主帥親自上陣,兩軍將士奮勇拼殺。那黑太子勇冠三軍,力敵人多勢眾的法軍。雙方正在酣戰,突然,法軍左側殺出一彪人馬,正是那支迂迴到法軍身後的英軍。法軍再也支持不住,頓時崩潰。若望二世喝止不住,法軍兵敗如山倒,自相踐踏,死傷無數。若望二世戰敗,和他兒子一起做了黑太子的俘虜。
  
   普瓦捷一戰,黑太子因地制宜出奇制勝,大敗法軍,以8000人馬戰勝40000之眾,以一比五的兵力,竟然大獲全勝,真是虎父無犬子啊!英軍先進的大弓戰法,使得西歐重裝騎士那種個人對決的舊戰法以及風行西歐五百年的封建騎士軍事制度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此時,返回英國的愛德華三世也洗劫了蘇格蘭。1359年,愛德華三世再次入侵法國,圍攻蘭斯,準備在此加冕為法國國王,但是遭到法國人的反對,英軍轉而推進到巴黎。1360年五月8日,愛德華三世與法國攝政王太子查理(後為國王查理五世)及法國貴族們簽訂了“布勒丁尼和約”,法國被迫割讓大片領土,並且法國人還須交付五十萬英鎊的巨款(相當於英國國王五年的收入)贖回他們的國王。愛德華三世同意不再稱法王。
  
   英屬阿奎丹公國的疆土大大擴充。同一年,威爾士親王,黑太子愛德華,在法國被封為為阿奎丹公爵。
  
   此時,黑死病再次襲來,獲勝的英軍遂停戰。
  
   1360年,還未履約的若望二世獲釋,他留下兒子查理為人質。但是,後來那孩子跑了,若望認為這是不守信用的行為,於是自己返回英國監獄,直到老死。真不愧“好人若望”之稱。
  
  
  
  
  
  5,壯志未酬
  
   1364年,若望二世死於英國,那個沒信用的壞小孩查理即位為法王,是為法王查理五世,此人還真是一貫不守信用,他正式即位後,拒絕承認布勒丁尼條約,愛德華就又開始使用法國國王的稱號。1369年和1373年,英軍再度兩次登陸法國,但是,但查理五世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他採取了不少有力度的改革措施。同時,在法國出現了迪·蓋克蘭這樣的優秀將領。英國人靠搶劫來以戰養戰的辦法,已無法支持如此長期的戰爭,所以,這兩次登陸法國,英軍都是無功而返。總之,愛德華三世的擴張活動到此為止。而查理五世則通過外交手段和向各地領主行賄,逐步收復了失地。1375年,愛德華三世最終停止對法作戰。
  
   1360-1361年的黑死病瘟疫之後,好象愛德華三世的精力也被瘟疫給耗盡了。他感到十分疲倦,將軍事交給黑太子,將國事交給四兒子,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黑太子擅長打仗,治理國家卻非所長,他在阿奎丹的統治一塌糊塗,只得於1371年返回英國,次年交還封地。
  
   愛德華三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他在晚年卻變得昏庸,並受到情婦佩雷斯夫人的控制。黑太子與岡特的約翰也形成對峙之勢。
  
   1376年,黑太子積勞成疾,還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大權落到岡特的約翰之手。
  
   黑太子的去世給了愛德華三世沉重的打擊。次年,愛德華三世也在孤獨中離開了這個的世界,他一生的功業,就此劃上句號。
  
  
  
  
  
  6,趣聞軼事
  
   愛德華三世子孫滿堂,以後的歷代英國君主,從廣義上說都是他的後代。他與王后菲麗帕,生有七子五女,其中九人長大成人。其中兩個兒子分別是蘭開斯特朝和約克朝的祖先,其後代上演了玫瑰戰爭。
  
   1362年,愛德華三世第一次在議會用英語發表演說,從而改變了英國議會一直使用法語的傳統。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第一個足球是一個丹麥匪徒的腦袋。愛德華三世時,軍營里盛行足球,為了使軍人們保持體力和充分的軍事訓練,1365年,愛德華三世曾下令禁止足球運動,但是收效不大。
  
   愛德華三世後代中名人甚多,舉例說,他後代中的明星有:奧黛麗·赫本、波姬小絲;他後代中的政要,包括:美國總統華盛頓、托馬斯·傑佛遜、羅斯福等等。

作者:大軍馮毅 回復日期:2006-9-22 21:39:16 

  
  
  糾正一個錯誤,與若望二世一起被英軍關押後來又逃掉的法國王子,並非後來的法王查理五世。記錯。汗!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第四維:當今社會的十句大實話
2005: Hamster:自釀的葡萄酒
2004: 愛的沉澱(4)
2004: 失愛時,我們很心痛
2003: 以做妾心態為人妻子的女人。
2003: 櫻桃的滋味
2002: “小姐”- 中國女人的悲哀
2002: 異想天開- 如果晴雯生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