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公元一九八三年入大学的时候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系办里面有电话,但是学生不能用。宿舍楼里也没有电话。当然,我们也基本上不需要电话。我们那时候谈恋爱不用电话或者网络,而是直接去教室见面,一切。。哦。。上晚自习。要是长距离恋爱的话,基本上靠写两地书。
我打过一两次长途电话,都是给父母。打长途必须去城里的邮局,而且程序烦琐,要登记,排队,等接线生接通。。。这样下来要至少一个钟头,还不包括坐车来回的时间。
即使到了一九九零年我去北京办签证时还不是随处都有电话可以打长途。我记得拿到签证那天,我从使馆一直骑到长安街上那个大邮局,登记,排队,等接通。。。进了小玻璃房子拿起电话对向外地的黄老太大声报喜“,娘,我,拿到签证啦”!
打国内长途如此,打国际长途更是麻烦。我出国前在国内某小汤工作一年间打过几次国际长途。我们公司当时比较前卫,算中美合资。因为咱学过几天英文,由我给美方的合伙人打电话。程序是这样的,因为我们那汤不是北京上海,电话要从小汤由接线生挂到省会,再由省会接到花花世界上海,再由上海接线生小姐打到美国。。。打通了之后,再一步一步通知下来,到阿拉这里。你可以想想这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接通。好在当时黄老已经谋到一份家里配备电话的职位,我得以在家里等。通常下午挂上,等到半夜才会跟美国友人通上话。最长的一次到第二天下午才通。
第一次跟真正的美国友人在电话上谈友谊还是很紧张的。我记得那是半夜,电话铃响了,战战兢兢拿起来,以为是美国友人,我“哈罗,哈罗”
那一端的接线生小姐说“这里是上海,你挂美国的电话通了,等着”
又等了几分钟,我再“哈罗”
听到那端有真正美音的“哈罗”,但,这时还没轮到我说话。接线生小姐说“密斯特XXX,这里是中国的长途,请等一下”
我捏着话筒的手心直冒汗。。。。终于通了。
不过美国友人还是很客气的,最后没忘了安慰一下唯小姐“油耳英哥列一子威锐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