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五四運動總指揮傅斯年
送交者: 生不逢時 2005年05月04日09:38:2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五四運動總指揮傅斯年

傅斯年,山東聊城人,生於1896年3月26日(光緒二十二年)。
  
傅家是山東西北一帶的名門望族。明末清初,傅家出了一個傅以漸,1646年(順治三年)中進士,殿試一甲第一名,成為清王朝開國第一名狀元,他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傅以漸以後,傅家舉人、進士輩出,任封疆大吏,布政使、知府、知縣者更有多人。書香門第一直維持到清朝末年。到他祖父這一輩,家道中落。

1919年5月4日那天的愛國大遊行,他擔任總指揮,扛着大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那麼傅的大炮老虎的稱號究竟從何而來,劉夢溪考證:” 傅斯年一生的壯舉,辦《新潮》、火燒趙家樓、創建史語所,固也。但他還有炮轟宋子文、攻倒孔祥熙兩項壯舉。

1938年抗戰開始後,傅斯年對國民黨高層的腐敗非常憤慨,他直接上書給蔣,歷數當時任行政院長職務的孔祥熙的諸種貪贓劣跡。蔣不理睬,他便再次上書,態度更堅決。國民參政會也成了他抨擊孔的舞台,使得社會同憤,輿論譁然。蔣不得已設宴請傅,問傅對他是否信任,回答信任。蔣說:“你既然信任我,那麼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為信任你也就應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屈萬里:《傅孟真先生軼事瑣記》,轉引自李泉著《傅斯年學術思想評傳》第259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這成了傅斯年“史學便是史料學”之外的又一名言。孔祥熙後來終於被罷去了一切職務。傅與蔣在維護特定的政治利益上自無不同,所以1945年“一二一”昆明慘案發生後,傅直接受蔣之命處理學潮而未負所託。蔣對傅的能力膽識是欣賞的。但傅本質上是一名書生。抗戰勝利後蔣邀請他出任國府委員,他堅辭不就。北大校長一職,他也不願擔任,為等胡適返國,只同意暫代。對胡適面臨國府委員兼考試院長的要職猶豫不決,他大動肝火,寫信給胡適說:“借重先生,全為大糞上插一朵花。”勸胡一定不要動搖。並說蔣“只了解壓力,不懂任何其他”(《傅斯年致胡適》,《胡適來往書信選》下冊第190頁,中華書局1980年版)。

另一方面,毛澤東對傅也很欣賞,1945年7月傅等文化界參政員到延安考察,毛澤東如對故人,整整和傅暢談一個晚上。臨別毛應傅之所請寫一條幅相贈,附書:“遵囑寫了數字,不像樣子,聊作紀念。今日間陳涉吳廣之說,未免過謙,故述唐人語以廣之。”條幅寫的是杜牧的一首詠史詩:“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盡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兩人談話時,毛稱讚傅在“五四”時期的功績,傅說我們不過是陳涉、吳廣,你們才是劉邦、項羽。劉、項顯指國共兩黨的領導人。毛所書詩句“古典”、“今典”均極對景,回答了傅的謙遜,也稱讚了傅的以學問自立。”

傅是個聰明人,他不像其他民主人士一樣,被假相所迷惑。他沒有留在大陸而去了台灣,任台大校長。1950年12月20日因突發腦溢血死於演講台上,終年54歲.他的死還有一段小插曲, 據蔣夢麟回憶:傅在“省參議會”上回答“參議員”郭國基就台大招生尺度放寬等事項提出的問題,回答完畢後,剛走下發言台,只說了一句:“不好。”然後就倒地昏迷了。腦溢血,一昏不醒。之後,“參議會副議長”李萬居對外宣布:傅先生棄世了。結果這位議長的國語不太好,被一些記者聽成了“氣死”。消息馬上傳開,說傅校長是被郭國基“氣死”的。郭國基以盛氣凌人著稱,傅斯年也以“大炮”之名行世,深愛傅斯年的台大學生們深信此說不謬,於是打着“痛失良師”的旗幟,圍攻“省參議會”,要收拾郭國基。後經多方勸導說明,學生們方才散去。傅斯年遺體火化後,葬於台大校門右側一空地,名為“傅園”。

傅斯年死後,胡適說:“有人攻擊我,傅斯年總是挺身而出,說:‘你們不配罵胡適之。’那意思是只有他才配罵。他也承認這一點。”從此,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人罵胡適了,這一點令胡適無比痛惜。

文人不愛錢,不做官,傅這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現在更是鳳毛麟角。

2003年9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傅斯年全集,定價¥408,幾年前我見過該社社長,他還送了我一些字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為封建制度的先進性吶喊!
2004: 美國人眼中的毛澤東和華盛頓
2003: 我以為,中國人的實際自由是大於大部分
2003: 是江胡並立,還是胡興江滅
2002: 朱鎔基要調查薄熙來迫害記者案
2002: 慟回明亡--讀史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