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民族
送交者: 欧阳山甲 2006年06月19日14:44:12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民族


  世界是由不同的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各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反映了该民族对待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态度。就实质而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长期实践的积淀,是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运动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以汉民族为主干的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于其悠久历史、熔铸在其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意志品质、社会心理及其所蕴含的生命力、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主客体关系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实关系。价值作为反映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范畴,标示客体的存在、作用及其变化对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价值观作为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是对一系列价值关系和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核心。对待这种关系的态度决定着对待民族、国家内部成员之间,民族、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爱国主义尽管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但作为对待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价值关系的态度,是中华民族整体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华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独特的生存意识逐渐升华为整个民族的群体意识,形成整体主义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看来,世界是一个整体,整体包含部分,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整体,整体相对部分具有至上性。这种价值观视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体的人对社会,义务重于权利,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离开了社会,个人将一无所成。也就是说,个人作为客体为增进社会的物质利益而奉献;同时,他作为主体,获得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从而获得精神价值。在整体主义背景下,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民族、国家献身为无上光荣,以危害民族、国家,谋求一己之私利为最大耻辱的观念,逐渐内化为中华儿女高度自觉的民族意识。千百年来,这种意识始终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巨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气壮山河的名言,就是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

  整体主义价值观要求维护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和谐。同时,和谐本身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之一。和谐不是无差别的完全同一,而是不同事物的有机结合。《国语·郑语》载,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在他看来,只有不同事物之间的统一才会产生新的事物,而相同事物的简单相加,既不能产生新事物,也不能发展。孔子也主张“和而不同”,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他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社会的和谐。孔子的学生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明确把和谐视为全社会应当遵循的共同价值准则。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就是谋求民族、国家内部的和谐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和平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珍视民族团结,尊重中华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和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国家,以达到“协和万邦”。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对各兄弟民族持久的亲合力以及对其他民族、国家巨大的感召力。与和平相对的是战争。中华民族崇尚自由,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国家的自由。她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反对通过侵略、掠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对此,许多西方思想家都有深刻的洞悉。法国近代思想家莱布尼兹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即使在战争艺术与战争科学上,中国人也低于我们的水准。这不是出于无知,而是他们本意不愿如此,因为他们都鄙视人类所有产生或者导致侵略的行径,也因为他们——似乎在遵循着为不少人误解并夸张到可怕地步的基督教崇高的教义——厌恶战争本身。”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也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种以和为贵的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宽容豁达的胸怀。

  中华民族总体上是一个农业民族,其主体世代定居在中华大地上,根据气候、季节的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同牧业民族的骠悍、渔业民族的冒险、商业民族的精明相比,中华民族在辛勤劳作中,深深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形成了勤劳质朴的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对民族、国家利益造成危害的不仅有各种自然因素,而且还有各种人为因素,特别是外族的侵略。中华民族反对侵略,但从不惧怕侵略。面对每一次外敌的入侵,中华儿女总能够空前团结起来,勇敢对敌,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然灾害、外来侵略不但不能使中华民族屈服,反而更加激发了中华儿女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锻造了她勤劳勇敢的性格。

  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的现象,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象辞》)的思想。天体永不停息、周而复始、不知疲倦地运行。没有谁要求它这样做,也没有谁给它力量。其动力完全来自自身的生命力。同样,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也来自于自身,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致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就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向上时期,人们总是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顽强地反对侵略,反抗民族压迫;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言,自强不息表现为仁人志士在强暴面前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则奋发图强,为理想不懈奋斗。自强不息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积极否定,革故鼎新。每当社会积弊日久之时,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振臂高呼,为民请命,或变法维新,或革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待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态度,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价值系统,它使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同一性和独特性。也就是说,独特的民族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使她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作为一个整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模式固然最终由其生产方式决定,但其精神力量则来自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该民族共同的、普遍的价值判断原则并以之为标准去评价事物,指导实践,并为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模式。从远古开始,中华先民就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祖国的大好河山。两千多年前,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大一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国家政权虽屡次更迭,间有盛衰,但中华各民族在迁移、聚集和战争中形成的民族大融合却从未中断过。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如孙中山指出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分裂是暂时的,统一是长期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在中华大家庭内部,各民族团结统一、和睦相处,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其二,使中华文明传承不辍,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大幅度的文明断层,甚至盛极而衰。唯有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却在跌宕起伏中传承不辍,享誉世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灵魂,为之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使之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应对外来文明的挑战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方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选择、取舍、改造、融合,使之成为自身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断使中华文明得到新的发展。

  其三,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亡,历尽磨难而新生。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屡遭劫难的民族,天灾频繁,人祸不断。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每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人们总是能够捐弃前嫌,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中华儿女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有着酷爱自由、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近代以来,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几近亡国灭种的边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华民族有着与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她为救亡图存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全民族的百年抗争,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中华民族又以巨人的姿态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许多试图征服中国的侵略者在遭到中华儿女,特别是普通百姓的拼死抵抗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这样由衷的感叹。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像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将为之震颤。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无论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都没有失掉民族自信心,而是愈挫愈奋,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民族精神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又指向未来。中华民族在古代曾经长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她不仗势欺辱弱小民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遭劫难,受尽凌辱,但她不自暴自弃;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经过百年抗争,重获新生,扬眉吐气。中华民族精神是伟大的,其伟大之处在于支撑着中华民族创造了古代的辉煌,走出近代的泥泞,重获现代的新生,并将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谁在折腾红色娘子军老战士?
2005: 性和政治
2004: 《走向共和》还是走向“专制”
2004: 苏联的军火搞乱了中国
2003: 人民公社的解散是一个失误
2003: 中国迟迟不打台湾是在等待一张牌
2002: 足球和精神
2002: 从人自私的本性看记者作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