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美國人的希望
送交者: 佚名 2007年05月30日15:20: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美國人的希望


他由始至終反對向伊拉克發動侵略戰爭、反對干預其它國家的內政、反對在外地駐軍、反對以反恐之名剝奪公民自由。他從七十年代開始便主張精簡政府行政部門、大幅削減公共支出、取消聯邦政府徵稅、廢除聯儲局、揚棄令貨幣購買力不斷下降的政策、返回以金本位為基礎的金融及貨幣制度。他是誰?德州眾議院代表Dr. Ron Paul是也。

今年三月,Dr. Paul正式宣布參與角逐2008年總統選舉的共和黨候選人席位。有近四十年從政經驗的Dr. Paul,是個堅持原則的人。任職國會議員期間,他從不投票支持任何加稅、增加公共支出、擴大政府行政權力或提升議員薪酬的動議。Dr. Paul明顯與其它角逐者的不同之處,除了旗幟鮮明的反戰立場外,還有他那敢於與“黨意志”對着幹的個人風格。舉例說,由於他堅決認為布什政府提出的反恐法案違反美國憲法精神,所以在2001年和2005年先後兩次對該法案投以反對票,讓許多盲目跟從黨意志投贊成票的議員都大惑不解,甚至經常在背後嘲笑他是“Dr. No”。

在電視辯論進行之前,主流媒體一般都對於這位不依常理出牌的參選人採取鄙視或置之不理的態度。ABC進行的民意調查最初甚至沒有把這位“二線參選人”的名字包括在內,直至收到大量的電話及電郵投訴後,才在選擇名單上補加上Dr. Paul的名字。最令主流媒體感到意外的,是民意對Dr. Paul的支持,竟然遠遠超前於那些所謂“一線參選者”。MSNBC的民意調查顯示,Dr. Paul的支持率高占43%,讓其它九名參選人望塵莫及。ABC 在5月15日辯論後透過互聯網即時進行的民意調查中,Dr. Paul更以86.8%的高得票率壓倒對手。

儘管Dr. Paul得到廣泛的“人氣”支持,可是作為建制喉舌的主流媒體,依然無法接受這個事實。那些厚顏無恥的talking heads甚至聲稱,Dr. Paul的立場不能代表共和黨,指他參選的決定純粹是因為想出風頭。而事實上,突然殺出這匹黑馬,已經令共和黨內部出現陣腳大亂的情況。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Dr. Paul得到廣泛民意支持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正如獨立媒體網站AlterNet的評論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那些共和黨參選人看起來都像是布什的克隆人,老想着如何延續已經證實失敗的政策,只有一個參選人真正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5月15日的辯論中,Dr. Paul談及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時說到,恐怖份子之所以仇恨美國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多年來不斷干預中東國家的內政。另一名參選人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立即反駁,說他從沒聽說過如此荒謬的論點,並要求Dr. Paul撤回他的言論;言下之意,就是美國政府從來不會犯錯;故任何人質疑美國的外交政策,就是不愛國。聽罷朱利亞尼的指控,Dr. Paul不慌不忙地回應說,他那番言論的依據,都是來自九.一一調查小組的報告書!諷刺的是,經常被主流媒體吹捧為九.一一英雄的朱利亞尼,竟然默認自己對調查報告的內容一無所知!

對伊斯蘭極端主義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被指為九.一一事件幕後策劃人的本.拉登及其部屬,在里根政府執政期間,得到CIA提供的裝備和訓練,在阿富汗山區與入侵的蘇軍進行漫長的游擊戰。到了九十年代,拉登與美國反目成仇,是因為他不滿美國駐軍沙特阿拉伯、轟炸伊拉克和對當地人民實施違反人道的經濟制裁、以及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偏袒以色列等等。詳情請參考拉登在1996年對美國所下的“戰書”或九.一一調查小組的報告書。不贅。

Dr. Paul其實是希望以坦誠的態度告訴選民,美國政府一直以來的外交政策失誤,只會讓越來越多人仇恨美國。世間上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人會因為憎惡別人的自由而選擇送掉自己的性命,只有在極度憤怒和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人們才會採取玉石俱焚的極端行動。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固然讓某些利益集團得到好處,但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卻可能要默默承受政策失誤帶來的惡果,無辜地成為極端分子報復的對象。再者,美國人不應忘記當年越戰的教訓。白白犧牲了六萬多美國人的生命,結果換來了什麼?共產主義被殲滅了嗎?今天美越兩國不是和平共處嗎?美國企業不是正在積極拓展與越南的貿易關係嗎?

十名角逐者之中,就只有Dr. Paul與三份之二的美國民眾站在同一陣線,要求儘早結束伊拉克戰爭。Dr. Paul強調,美國政府這些年來的外交策略,完全違背美國國父們立國之初奉行的不對外干預政策。此外,Dr. Paul又指出,美國憲法規定,只有國會擁有對外宣戰的權力,故布什政府繞過國會不宣而戰的做法,明顯是違憲行為。儘管他的反戰立場受到其它參選者抨擊,Dr. Paul仍堅持信念,認為必須立即從伊拉克撤軍,以免更多美國人在這場不義之戰中受到傷害。他還舉例說,當年裡根政府就是因為考慮到有二百多名美軍受到自殺式炸彈襲擊而陣亡,所以作出了從黎巴嫩撤軍的明智之舉。

從共和黨高層的反應看來,他們對於這位不按黨意志發言的參選者,明顯感到不知所措。首輪辯論結束後,共和黨發言人Michael Steele對媒體表示,因為Dr. Paul在九.一一事件及國防政策等問題上與黨的立場不一致,正考慮禁止他參與將來的辯論。密歇根州共和黨主席Saul Anuzis更不敢怠慢,聲稱正在徵集其它共和黨人的支持,準備向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遞交請願信,要求禁止Dr. Paul出席相關的選舉辯論。

也許這些共和黨高層已經忘記,布什在2000年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時候,曾經承諾大幅削減政府支出,以及採取審慎和克制的外交策略。可是到了今天,政府行政架構及權力不斷膨脹,軍事及褔利支出不斷增加,外交政策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然而霸權主義的氣焰卻不見有半分退減。更令人憂慮和氣憤的是,任何反對伊拉克戰爭的人、甚或那些爭取維護公民權、質疑CIA是否應該享有無限期拘禁嫌疑犯特權的人,都可能會被扣上“不愛國”帽子。不管是共和黨人盲目愛國的言論,還是他們積極打壓異見的意圖,都同樣證明這個黨已經沉淪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民主黨人又如何?去年年底中期選舉後,民主黨領導的國會通過法案,要求布什政府在今年10月至明年3月,分階段從伊拉克撤軍。可是法案在參眾兩院都得不到三份之二大多數票支持,所以法案結果被布什運用否決權推翻。然而,最讓人沮喪的是,民主黨高層根本從來沒有結束這場戰爭的決心,因為他們已經表明,不會運用國會權力停止對戰爭的撥款。國會最終甚至批出了金額比布什政府要求還要高的國防支出。這樣的結果難免讓人懷疑,民主黨、共和黨、布什政府和國會,是否全都是一丘之貉?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布什的支持度已經跌至28%的新低點。而國會也好不到哪裡,支持率大概就只有30%左右。

這樣的政治生態環境下,“民主”、“共和”甚或“左”與“右”的標籤,其實都已經不再有任何意義。換句話說,美國正逐步走向威權統治(authoritarianism)。政府、政黨與財雄勢大的利益集團已經連成一體,國家的權力正逐漸膨脹;公民自由及權益正逐漸被侵吞、剝奪;國家意志逐漸凌駕於個人意志之上;民主選舉變成只有形式而沒有實質的政治把戲。政府、政客和主流媒體不斷利用“群眾恐慌”和“愛國主義”這兩大法寶,企圖令所有人都變成沒有獨立思想的順民。不過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他們需要的不是家長式的精英管治,也不是虛偽造作的無恥政客,而是真正有抱負和能力改變現況,帶領他們走出困局的政治家。

據說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本來是學醫的,但是由於偶爾看到一段描述日本兵殘殺中國人的記錄片,察覺片中圍觀的中國人神情麻木,令他痛感醫治國人心靈的痼疾,比治療肉體的病痛更為重要,所以決定從此棄醫從文。Dr. Ron Paul在從政之前也是一位執業醫生。七十高齡的他,毅然決定參與角逐總統候選人,是不是像魯迅一樣,不忍心看着美國的政治生態繼續惡化下去?作為一位醫者,Dr. Paul明白必須先找出病源,才能夠對症下藥。看過他的文章的人都知道,Dr. Paul是立場堅定的libertarian,對許多政治和經濟問題都有一套獨特而又甚有說服力的主張,讓人確信他開出的藥方,有足以抗衡威權主義劇毒的療效。

看過眾多政客的嘴臉和譁眾取寵的表現,突然想起厚黑教主李宗吾所說的一段有趣的話:“物以少見珍,最初民風渾樸,不厚不黑,忽有一人又厚又黑,眾人必為所制,而獨占優勝,眾人見了,爭相仿效,大家都是又厚又黑,你不能制我,我不能制你,獨有一人,不厚不黑,則此人必為眾人所信仰,而獨占優勝。譬如商場:最初的商人,盡都貨真價實,忽有一賣假貨者,參雜其間,此人必大賺其錢。大家見了,爭相仿效,全市都是假貨,獨有一家貨真價實,則購者雲集,此人又當大賺其錢。”

Dr. Paul絕對是當今美國政壇的奇葩,一個絕無僅有、真正忠於原則和信念的政治家。外國人當然不會明白什麼是厚黑學,但有支持者形容Dr. Paul的處境猶如“與鯊魚共泳”,似乎也比喻得非常貼切。在此由衷地祝願Dr. Paul能夠成功登上彼岸,不要成為鯊魚的點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卞仲耘老師死亡事件與王友琴報導的失實
2005: 土匪何必扮土匪
2005: 民運“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004: 色情的出路:淡道德、去罪化、保健康
2004: 簡體版 “班固左思也是科學家?”
2003: 海外輿論可能再次斷送中國政治進步
2003: “民主”制度的批判
2002: 對李曉明的幾點質疑
2002: 美國會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