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悲哀呀! 中國地震局局長竟然是一個外行!
送交者: 好啊好啊 2011年03月12日20:41:2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在地震預測的工作中,日本人發現了地震時由震源發出的震波有兩種,一種是上下波動的(P波),這種波以每秒6km的速度在地殼中傳導。而另一種是水平方向波動的(S波),這種波以每秒3.5km的速度在地殼中傳導。而後者是主要導致建築物倒塌,從而造成人員傷亡的原因。這種在地殼中傳導的時間差,導致了日本現在發明了目前在小範圍中試用的地震預測技術。當大地震時,得到P波的數據後,立即發出警報,在大約10秒左右的時間裡,人們起碼可以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點保護自己。

此次日本仙台大地震,東京一帶就有這種預測的應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日本準備進一步推廣應用。

可是對這種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態度非常明確。聲稱:“這是一個非常不專業的問題,所謂提前10秒預測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也絕無此事。”。

日本的這倆種波的發現以及地震預報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並不是什麼秘密。我作為作為一個正宗的業外人士都知道這種預報的技術和機制。可是作為正宗的業內人士,中國地震局局長,卻發出那種言論了,表示他對這種他的專業範圍內的事情毫無知曉。在這樣的現實中,誰的言論非常不專業?這就是中國地震局局長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

悲哀呀!憤怒呀!要是看這種消息看多了,我早晚也要變成憤青了。

嘿嘿,

好啊好啊!
 
附:中國地震局長:日本提前10秒預測地震絕無可能
 
現代快報    2011-03-12
 
3月11日日本地震發生之後,網上一則消息開始瘋傳,稱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預測出來了。果真如此嗎?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明確表態:不可能,也絕無此事。

  不過,在當前地震頻發的狀態下,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地震預測問題的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接受快報採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不能放棄對地震預測的努力。□快報特派記者 鄭春平 鹿偉

  中國地震局局長:

  提前10秒預測地震沒可能

  “這是一個非常不專業的問題,所謂提前10秒預測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也絕無此事。”對於網上傳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態度非常明確。他告訴記者,“雲南地震局專家已對此做過解讀了。”

  陳建民說,地震預報是在預測的基礎上向社會發布的,通過觀測資料,研究地震活動性的規律,預測可能什麼時期發生。“日本做的是‘預警’,就是這裡(已經)發生地震,震動源向外傳播,地震波帶來的能量,在地表產生震動,破壞建築物。”陳建民解釋,地震波傳播需要時間,比如這裡地震,發生之後可以告訴你,多少秒之後能傳到你那裡,信息提前告知給你。

  “電波傳播速度30萬公里,地震波在地殼裡速度為每秒5公里,如果有地震,用幾秒鐘就可以判斷出來,可以用30萬公里的電波傳達。這就叫異地預警。”陳建民解釋,日本做的就是這些工作。如地震還沒有發生能提前預測出來,他豈不是“神仙”?

  中國地震預警項目

  已報到發改委

  那麼,中國的地震預警機製做得怎麼樣?陳建民說,地震預警機制包括預警的模型、預報的台網等,很系統,我們目前還沒有建立。不過,這個項目,已經報到國家發改委,他們已經接納,進入評估過程,“十二五”期間要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

  陳建民還表示,因為預警系統很複雜,還要依靠社會的信息化程度,對電視台怎麼發布,對醫院、公共場所的指令怎麼順暢到達,還有高速鐵路怎麼減速、怎麼停車,天然氣管網、核電站什麼時候關閉、什麼程度不關閉,“信息要快,要准,要緊急處置,各行各業,都要作出快速反應,各方面信息系統要完備、暢通。”目前,日本這個程度比較高。當然,也並不是每一個都有效,也有信息有誤、預報失真等誤觸發的問題。

  院士建議

  陳運泰:不應放棄地震預測

  儘管地震預測難度很大,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陳運泰認為,國際上對於地震預測確實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認,地震長期預測還是有可行的辦法,中期預測也有成功的例子,爭論的焦點是短(期)臨(震)預測。他建議,“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應該強化地震預測工作。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 “地震不能預測”的說法大多指的是短臨預測。況且,地震是不是永遠不能預測,在科學上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爭論雖激烈,但是並不是一個靠“少數服從多數”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能因為地震預測難度大,就放棄努力。我國地震科學工作者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遵照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指示,“ 爭取長期預報更加科學,中期預報水平不斷提高,短臨預報有新的突破,保持我國在該領域國際領先地位。”

  記者手記

  地震局局長缺席政協小組會

  委員和記者都說“應該的”

  雲南盈江地震、日本強震發生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格外忙碌,更是中外媒體追蹤採訪的對象。不過,從昨天開始,想要採訪他沒那麼容易了。

  昨天一大早,快報記者再次來到政協科協界別駐地北京會議中心,想就日本地震的進一步影響再次採訪陳建民。這可能是兩會駐地中最偏遠的一個,來的路上記者已經做好了“撲空”的準備,不過還是情願再跑一趟。

  果然,到達駐地後,科協界別的委員們已開始小組討論,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陳建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陳委員請假了,今天來不了。”其他的委員也跟着點頭,“他今天沒來是對的,這是非常時期,他太忙了,請假也是應該的。”

  接着,又有多位記者相繼過來打探,“陳建民局長在嗎?”“陳局長來沒來?”……當大家聽說陳建民請假後,雖然失望,但是紛紛表示理解,這個時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處理,“請假也是應該的。”

  快報特派記者 鄭春平 鹿偉

  觀點

  秦大河委員(原中國氣象局局長):

  氣候異常

  與地震無關

  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沒有,沒有,那是傳言。”作為多年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委員連聲稱,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還沒有關於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的科學論證或例子。“從理論上講,地殼發生運動和氣候變化沒有直接的聯繫。天氣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大氣運動帶來的。”秦大河對快報記者稱,目前還沒聽說過有科學家討論或研究過,大旱或大澇與地震頻發是否有關。

  快報特派記者

  鄭春平 鹿偉 沈曉偉

  我國東部沿海

  要有海嘯應急預案

  劉賜貴代表(國家海洋局局長):

  我國東部沿海

  要有海嘯應急預案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在當前東部率先發展的大趨勢下,我國沿海地區的經濟和人口密度急劇增大。國家和沿海地方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海洋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切實提高沿海地區的災害防禦能力。沿海地區要抓緊開展當地的海嘯災害風險評估和區劃工作,將海嘯應急預案上升為政府預案,定期開展海嘯應急演習。另外,加大海嘯災害觀測預警能力建設力度,做好海嘯預警服務。同時,大力普及海嘯科學知識,提高全民族的海嘯防災避災意識和能力。新華社

  我國核電技術

  不懼地震

  陸啟洲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

  我國核電技術

  不懼地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陸啟洲說,此次日本受影響的核電站採用的是二代核電技術,最大問題就在於遇緊急情況停堆後,須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循環散熱。我國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因其採用“非能動”安全系統,就是在反應堆上方頂着多個千噸級水箱,一旦遭遇緊急情況,不需要交流電源和應急發電機,僅利用地球引力、物質重力等自然現象就可驅動核電廠安全系統,巧妙冷卻反應堆堆芯,帶走堆芯餘熱,並對安全殼外部實施噴淋,從而恢復核電站安全狀態。新華社

  兩會·答記者問

  環保部:

  沿海11省區

  密切監控日本核泄漏影響

  昨天,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加強環境保護”記者會上,日本地震成為記者關注的焦點之一。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表示,日本因地震發生的核泄漏事件不會改變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安排。

  日本核泄漏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說,日本發生地震後,兩台核電機組受到影響。中國核安全局當即與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進行了聯繫,詳細了解日本方面的情況。中國已經啟動了沿海城市的核安全監測裝置,正在監測日本的核電泄漏對中國是否造成影響。“到目前為止,監測的結果一切正常,尚未對中國造成影響。”

  隨後,記者了解到,環保部已經下令沿海11省區密切監視由於核泄漏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要求沿海居民密切關注。

  張力軍同時表示,中國現在運行的核電裝置是13台,所有監測結果都表明這運行的13台核電機組排放指標遠低於國際國內的排放標準,運行狀況安全良好。

  政協委員呼籲儘快出台《原子能法》

  本次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炳德建議,儘快出台《原子能法》。陳炳德對日本地震中福島核電站可能發生的泄漏事故進行了分析。他說,按照正常設計,在地震發生後,如果核電站喪失了外電網,應急電源將會自動啟動冷卻和關閉核反應堆。而在這次日本地震中,福島核電站的一個應急電源未能啟動,反應堆未被及時冷卻,出現熱量集聚,導致外溢泄漏。因此,福島的核泄漏事件需要繼續觀測評估。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到2015年,中國核電裝機將占電力裝機總量的5%以上。陳炳德提出,最為關鍵的是我國管理核領域活動的基本法《原子能法》仍然處於空白狀態,他建議國家加快這方面的立法工作,並告知公眾,明確出台時間表。

  快報特派記者 孫蘭蘭 沈曉偉

  權威訪談

  日本核電站泄漏

  對中國沿海影響不會太大

  快報專訪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

  日本核電站泄漏

  對中國沿海影響不會太大

  昨天,日本泄漏核電站周圍的應急範圍從10公里拓展到了20公里,是不是意味事態進一步嚴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華祝說,可以這麼認為,日本做了進一步惡化的準備。

  另外,10公里的應急是就地隱蔽,20公里的應急是疏散撤離,這兩者有何不同?張華祝說,一旦核電站泄漏事故產生影響,周圍應急“就地隱蔽”是指在屋裡不出來,擋住輻射即可;要撤離的話,表明事態相對更嚴重。

  按照通常的看法,核物質泄漏,影響範圍是非常廣泛的,僅僅20公里的範圍“管用”嗎?“居民要撤離的話,最大的範圍也就是30公里,隨着半徑擴大,放射性物質的強度衰減得很厲害。”張華祝委員說,最關鍵的是第一波的應急,此後隨着風向變化、距離延伸等,影響也會越來越衰減。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張華祝委員認為,即使將來影響到中國東部沿海,影響也不會太大。

  “柏崎—刈羽核電站發生的核泄漏事故是我目前知道的最嚴重的事故,但影響也是局部的。”張華祝表示。據悉,2007年,日本新潟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導致靠近震中的柏崎—刈羽核電站發生核泄漏。而柏崎—刈羽核電站有7座反應堆,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

  張華祝十分確切地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國家級、省級、核電站共三級核應急體系,“可以說,十分詳細和周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奇文共裳:分裂中國的罪魁禍首
2010: 一篇53年後仍然讀來感動的講話
2009: 中國人只能網上參政議政。真可憐!
2009: 中美南海對峙問題好解決,中國也派船去
2008: 神州奇葩 “一村兩制”共建社會主義新
2008: 三座世界級金礦何以被賤賣給外資?
2007: 中國治理性別比失衡是“診錯了病根下錯
2007: 欣聞北京開始全面封殺台灣“國際空間”
2006: 《鄧小平晚年之路》(補遺之一)歷史的
2006: 鄧小平晚年之路(補遺之六)掃清華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