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從孩子小就給他讀中文書,嬰兒畫報,365夜......家裡說中文,沒去中文學校,自己在家每周做《中文》,回國去,還會幫我看路牌找公車在哪站下車,給爺爺讀報,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後,我也配合着給孩子讀英文書,上3年級的時候寫故事參加市政府和圖書館聯合舉辦的比賽,得了最佳故事獎。寫這些也不是為了炫耀。就是時常看到有人在爭論孩子是不是學中文,或者是不是逼孩子學中文,等等這樣的話題,讓人覺得不吐不快。我覺得一是認同自己,二是對文字和文學的熱愛和尊重。如果我們看豐子愷的畫和散文覺得內心無比的愉悅,那麼想要自己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感覺,這是非常自然的,如果我們看春月的時候,無論是英文,還是翻譯得那麼出色的中文,也一定想要孩子有類似的體驗。當你有衝動把這種對文字和文學的熱情和感覺傳遞給孩子的時候,你是不要去思考什麼要不要孩子學中文,學中文是不是逼迫孩子這樣的問題的,因為有了熱情和動力,做什麼都是很自然的,也是有結果的。我想很多人應該自己和帶孩子多出外面走走,旅行是改變一個人對其他不同種族、習俗、文化態度的最好的方式,最起碼也是看看國家地理或者PBS那些高質量的游旅人文類型的節目。當你看到不論什麼種族的人,用自己的鮮活的語言和豐富的飲食來作為傳遞文化的管道的話,你會思考那些所謂的“要不要學中文”的問題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所以我回頭的題目是我、孩子、中文,這樣的順序,因為“我”是所有問題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