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對死者的尊敬實質是生者自身的感情經歷,與死者無關,是生者自身情操、道德和力量的體現。我們尊敬什麼,與我們的地位是否高或低於尊敬的對象無關,而應與對其為人和貢獻的敬仰有關。對一個地位不一定高於自己的人能有尊敬和感恩心,才是美德。要不就有奉承的味道了,是對這種感情的褻瀆。
當然對於自己並不認識的死者的尊敬則是對人類總體的尊敬,包括自己,和對生命本身的尊敬。是有自信、有同情心、懂得個人相對於世界之渺小的一種境界。
“死者為大”也許在民智啟蒙之前有積極的作用。但也帶有中國缺乏平等觀念的烙印,和功利心。
“死者為大”因有違人們發自內心的情感體驗,易導致虛偽。中國舊式葬禮上哭天搶地的乾嚎,披麻戴孝的鬼氣,有辱生者的繁瑣禮節,污煙瘴氣,遠不如 西方的葬禮顯得莊重,符合人性。
你說的中國對敵人死後點油燈、埋葬後拋屍等等,我然為正是由於 “死者為大”。如無此等觀念,用平常心看待死者,敵手浪費時間折騰死者幹什麼?
西方尊敬死者,但並沒有“死者為大”的說法。不知你如何得出“死去的美國人都是好人”的。“死去的美國人都是英雄, 都是值得紀念的人”也許是指戰死在疆場的軍人。世界各國都是一樣的。美國可取的是對內戰南軍士兵的一視同仁。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至今人因水門事件被人攻擊,現任總統一有違憲行為,尼克松即成反面教材,絲毫未因其亡故而又改變。並未“受到了那多人, 包括他的死敵的讚譽和諒解。”
尼克松是個有爭議的總統,卻不平庸。尼被公認為是有戰略眼光的總統,終止越戰,打開中國大門,建立反蘇聯盟都為今天成為世界唯一超強奠定了基礎。這些成就隨着時間推移越來越明顯,更多的人看到了這些,是很自然的,但與其去世無關。
因為對手亡故而違心的改變看法,不是西方的思維。西方似乎不相信死者和生者有尊卑的關係。
即使中國,蓋棺論定似乎也是尊重事實的,對死者的評價好像也不受“死者為大”的影響。要不然史書還怎麼寫,都是死者,一“死者為大”,豈不都成了“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