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对死者的尊敬实质是生者自身的感情经历,与死者无关,是生者自身情操、道德和力量的体现。我们尊敬什么,与我们的地位是否高或低于尊敬的对象无关,而应与对其为人和贡献的敬仰有关。对一个地位不一定高于自己的人能有尊敬和感恩心,才是美德。要不就有奉承的味道了,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
当然对于自己并不认识的死者的尊敬则是对人类总体的尊敬,包括自己,和对生命本身的尊敬。是有自信、有同情心、懂得个人相对于世界之渺小的一种境界。
“死者为大”也许在民智启蒙之前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有中国缺乏平等观念的烙印,和功利心。
“死者为大”因有违人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易导致虚伪。中国旧式葬礼上哭天抢地的干嚎,披麻戴孝的鬼气,有辱生者的繁琐礼节,污烟瘴气,远不如 西方的葬礼显得庄重,符合人性。
你说的中国对敌人死后点油灯、埋葬后抛尸等等,我然为正是由于 “死者为大”。如无此等观念,用平常心看待死者,敌手浪费时间折腾死者干什么?
西方尊敬死者,但并没有“死者为大”的说法。不知你如何得出“死去的美国人都是好人”的。“死去的美国人都是英雄, 都是值得纪念的人”也许是指战死在疆场的军人。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美国可取的是对内战南军士兵的一视同仁。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至今人因水门事件被人攻击,现任总统一有违宪行为,尼克松即成反面教材,丝毫未因其亡故而又改变。并未“受到了那多人, 包括他的死敌的赞誉和谅解。”
尼克松是个有争议的总统,却不平庸。尼被公认为是有战略眼光的总统,终止越战,打开中国大门,建立反苏联盟都为今天成为世界唯一超强奠定了基础。这些成就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些,是很自然的,但与其去世无关。
因为对手亡故而违心的改变看法,不是西方的思维。西方似乎不相信死者和生者有尊卑的关系。
即使中国,盖棺论定似乎也是尊重事实的,对死者的评价好像也不受“死者为大”的影响。要不然史书还怎么写,都是死者,一“死者为大”,岂不都成了“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