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丁丁家长
万维读者网 > 海 二 代 > 跟帖
我不太同意这种讲法,
送交者: Box 2009月05月09日20:46:01 于 [海 二 代]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忧郁和忧郁症是不同的,也许在美国jty 于 2009-05-09 18:14:38
心理学的问题也就在这里。比如说“有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可如果有
人问,为什么过去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忧郁症患者?那又有人会说,那时人们不懂心
理学。我不太赞同这种大而无当的讲法,美国应用心理学最发达,可心理疾病患者
却也越来越多、有增无减,谁来解释这个现象?

比如说从前上山下乡那一代人,人生境遇极为艰难,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途,忧
郁是普遍存在的,那些故事太多了,你我都知道。但是那个时代人的生命意志很顽
强,除了被逼上绝路,很少听到有人自杀。可是现在就不同了,小小年纪活得好好
的,就要死要活的很多,不论国内、国外,这就是个问题,要找到它的真正原因在
哪里。一些人的为什么脆弱?而另一些人为什么比较能够忍耐、比较顽强?这里面
决定有教育的问题,人生观的问题。

这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倾听和关怀、理解孩子,也不是说时代与时代没有差别,而是
说不能偏了,以为当下社会、当下的孩子就应该和从前完完全全不一样。其实从前
的时代,还有从前的从前,每一代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
人类社会共性的一面,人性永恒的、普遍性的一面。所以要找到一种不偏两极的中
间位置,来讨论问题才是理性的。现在的糊涂妈都是一句“你不理解孩子”就把你
顶回去了,这个就是偏,就是极端。因为她们忘记了人类心理永恒不变的、共性的
东西。而且更重要的,父母固然需要理解孩子,孩子也需要理解这个世界,理解不
应该、也不可能是单向的。

所以我提出三点问题,一是学会去比较,比较是一种人生智慧;二是孩子要经受挫
折教育;三是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生命共同体意
识。这三个方面都和具体时代无关,是属于普遍人性的问题,而现代孩子的各种心
理问题也恰恰是上面三个方面的缺失 ── 自我中心、自我封闭,不懂得珍惜生活,
对人生没有感恩心,只为自己活著,不知道关爱他人,责任感淡薄。。。而这些都
和父母溺爱、失教有直接的关系。

我讲这些话讲了几年了,糊涂妈妈们最不爱听我的话,因为她们不愿意让人说自己
溺爱孩子,更不愿意为溺爱的后果承担责任,孩子惯出毛病了还要继续溺爱。什么
“理解”、“给孩子自由”、“独立人格”、“平等”、“允许犯错误”。。。道
理比天上的星星都多,其实无一不是满足溺爱的说道!所以儿童心理学是怎么回事,
旁观者清啊!那都是让你们做父母的舒心啊!你怎么舒服,它怎么讲。没有忠言逆
耳这个词,这种东西能信它吗?

治病有治已病和治未病的不同,治已病也有治标和治本的不同。很多人不同意我的
观点,可又拿不出自己的观点来,就我一个人发言,等我讲完了,就搁一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好像很懂的样子,哦,你不simple你不naive那你说
说你的观点啊!这些糊涂妈们,非把我气出心脏病来,比忧郁症还惨!


'
0%(0)
0%(0)
    我们的专注点不一样, - Box 05/09/09 (310)
    你最后这一段讲得很有意思, - Box 05/10/09 (35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8: 为儿子,我是不是该跟老公走
2008: 鲜花献给所有的母亲们。
2007: 婆婆的控诉
2007: 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
2006: 课余爱好会影响学习吗?
2005: 老刘,今天还好不?
2005: 每周一篇:爱莲说
2004: 童年趣事:见识爱情
2004: 妈妈, 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