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跟帖
三妹好!仍然很忙。
送交者: 枯木朽株 2008月07月28日21:07:4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就是三月梅 於 2008-07-28 13:16:33
但有一些以前寫的東西,三妹有興趣可看看。

學中文若從幼時學起,以往都是從最老的書如四書五經開始。這樣易於理解用典。
據說國內已開始有這樣的教學試點。

我們現在開始,如此未免太辛苦了。若想事半功倍,可從王力的《漢語詩律學》讀起。
在舊文體中,詩詞最接近現代漢語,所以最易學也最為現代讀者所接受。其他文體的格律有很多類似之處。
為何要先學格律呢?若先讀詩詞而不知其格律,便不了解其語音結構。現在的語音,尤其是北方語音,與古時
已有很大區別。最重要的是過去有平、上、去、入四聲,而普通話中沒有入聲,將平聲一分為二,故有陰平、陽平、
上聲、去聲。南方方言仍留有入聲,如國、白等字。一旦了解了這些,每讀一詩,便會注意到其韻律,漸漸
便記得一些舊音,自己就能寫了。並非說現在寫詩要用舊音,但如不了解舊音,便無法了解古人的韻律。
甚至無法了解毛澤東詩詞的韻律(是用舊音寫的)。

詩詞淺談

《詠懷古蹟其一》 杜甫
支離東北風塵際, 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 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 暮年詩賦動江關。

背景註解可從Google中找到。

庾信賦中有“對玉關而羈旅,坐長河而暮年,”之語。所以說“暮年詩賦動江關。”
庾信被譽為四六宗師,其詩賦文章,後人學子必讀。杜甫對這一前輩極為敬仰。
學文章,可從庾信開始。《庾子山集注》共有三冊。
下面鏈接中有庾信《枯樹賦》一文及註解,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29091.html?fr=qrl

“五溪衣服共雲山。”中的“五溪”不是簡單地與“三峽”對仗,而是在同時用典。
章句若有一連貫的表層意思,又有一恰當而隱藏着的用典,稱為不着痕跡的用典,是用典的最高境界。
此處用典可從下一鏈接中找到,
http://www.86933.cn/book/0320/135.html


四聲
以前說過,律詩的四聲為平、上(讀 shang3)、去、入。而普通話中無入聲,但有兩個平聲:
陰平和陽平,加上上、去兩聲,仍構成四聲。可將入聲看成是英文中的短音。
譬如象 bat 中的 a ,bit 中的 i 。除了平為平聲外,其他三聲均為仄聲。律詩的格律最嚴,
賦要鬆散得多。前文中杜詩的格律為:

七律平起無引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表示平仄不論。

詩詞的格律可在下面鏈接中找到,
http://chinesepoem.netfirms.com/pierre/Page10091/AyrN/1W1s_OAyPo__/1w1s_oaypo__.html
點擊“格律,近體詩”便可找到律詩的格律。

簡單地說,詩句是一平仄遞用的組合。越是接近句首,要求越松。中文兩字詞後一字平仄不能錯。
注意詩中“泊”、“峽”二字今讀平聲,舊讀入聲。詩中“最蕭”兩字不合律。但這是一種時尚,以後再講。
詩的平仄並不難記,背幾首詩便可。
字句的平仄古今對照可在下面鏈接中找到,
http://www.zhgc.com/pz/pz.asp

再談四聲及韻

普通話中一、二、三、四聲分別稱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胡”字在普通話中讀第二聲,所以是
陽平。古時平聲不分陰陽。普通話受北方語音的影響,取消了入聲,將入聲字歸為其他聲。
當然即使不考慮入聲,古今其他三聲也有一些區別,譬如“道”字普通話中讀去聲,而舊讀上聲。
韻較聲更細,同韻必同聲,同聲未必同韻。每一個韻有一個名稱,譬如“刪”是一個韻的名稱,也稱為上平十五刪。
“入”字為入聲十四緝。就像國與職一樣,入與緝在普通話中聽不出是同韻。入聲韻今天最難辨認,
只能在某些方言中聽着類似。幸好律詩中只用平韻。韻書及字的平則可在前文的鏈接中找到。
其中上平及下平只是平聲的隨意分部,與普通話中陰平陽平無關。

聲對
律詩兩句一聯,一聯中兩句平仄相對,不然便稱為失對。這與普通對聯一樣。失對時越是前面的字越不重要。
另外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就是說儘量不使第二、四、六字失對。


為避免相鄰兩聯雷同,律詩要求每聯第一句第二字與上一聯第二句第二字同平仄,稱為黏,否則稱為失黏。
例如詩中“泊”“峽”皆為仄聲,“溪”“胡”皆為平聲。


因古今發音不同,韻不能從普通話發音中得出。例如東、冬二字便不同韻,而國、職兩字卻同韻(可用南方話試試)。
這一杜詩用刪韻。間、山、還、關皆刪韻中字。也可從前面第二個鏈接中找到。

律詩第一句可用韻,稱為引韻,也可不用韻。

律詩聲調中還有孤平、拗救、上尾等說法。可在谷歌上查查其含義。

近體詩或五言,或七言,偶然六言。每兩句一聯,頭句稱為出句,後句稱為對句。
兩聯詩稱為絕句;三聯詩極為罕見,稱為小律;四聯是正常的律詩;超過四聯便構成排律。
七律即七言律詩,其四聯從上至下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及尾聯。

對仗
對仗分兩部分:聲對及意對。聲對前文已講過,下面講意對。
七絕無須意對。七律首聯及尾聯無須意對,當然意對也未嘗不可。四聯皆對顯得過整,杜詩常有四聯皆對的情況,
所以有人批評說:太白過散,少陵過整。
對仗中最寬的只要求聲對及詞性相對,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等,稱為寬對。如詞類也能相對便稱為工對。
例如花與鳥、花與草,皆為工對。日與月雖是意對,但聲不對,所以不能構成律詩中的對仗。
再如“桐間露落,柳下風來。”桐和柳、間和下、露和風、落和來,皆為工對。
普通話中數詞有平有仄,很容易做對。但在舊語音中只有三與千為平聲,較難做對。但在含有數詞的雙字詞中,
數次往往居前,可以不論聲調。例如五湖對四海,五四均為仄聲,仍可稱對。

“支離東北風塵際, 漂泊西南天地間。”雖是首聯但對仗相當工整。此詩首聯不用韻,否則兩句尾字皆為平聲,
無法成對。此處“際”與“間”是工對。

重字
律詩避重字,但一句間反而不避。
0%(0)
0%(0)
    續上 - 三月梅 07/29/08 (231)
  謝謝兄長啦!:) - 三月梅 07/28/08 (194)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繁簡體最後一帖:「繁簡體對照字典 」、
2005: 《海蒂》(來客人了,發生了各種事)
2004: 我失去的青春
2004: 美國教育何以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