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中西家庭生態比較
送交者: 鐵面人 2006年07月14日15:13:10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華人:子女很小就托給別人撫養,並找出各種原因支持其正當性.
西人:再有個性的父母,都將撫養子女作為天職,都不會迴避.

華人:孩子長大些,就開始用成人標準去對待,因無法理解孩子,便去責備孩子,甚至打罵孩子,早成孩子個性的扭曲.
西人:重視個性,人格培養,解決問題以交流,溝通為主,Time out就算是主要的懲罰手段了.

華人:孩子再大些,一方面不去培養獨立性,另一方面卻要求他們對自己的所有錯誤付全責,父母不會為子女的過失承擔任何責任.
西人:責任是從小就培養的,誰的錯都要自己承擔.(雖然並非所有人如此,但這確實是他們文化的一部分).

華人:孩子成年成家後,他們對自己的父母負有絕對的責任,多少人帶着從他們那裡經歷過的千瘡百孔,還要對他們畢恭畢敬,任勞任怨.否則都可能會受到輿論的指責.而老一輩的父母自然,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被保護的對象.
西人:子女成家了,就不再干涉他們的生活,並將對子女小的時候的美好回憶做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財富.

華人:儘管如此,有的父母還很不滿意.
西人:只要子女成家後沒有再給他們增加負擔,很少聽到抱怨.

結論:做華人難,做華人的子女更難.

此生態圖以文化現象為參考,因此真實生活中會有很多反例.

如果板磚不多,會有續篇.


中西家庭比較續言
鐵面人

因為寫上個帖的時候在上班,沒有時間做一些更細緻的說明,後來想可能那是一些誤會的原因。

帖子這種東西不象學術文章,容易描述不清造成誤解。

先做幾點澄清。

1,我決沒有中國人百分百的家庭都這樣,西方人百分百的家庭都那樣等等的意思。更沒有想到有的人會以此劃分自己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2,有些人將我的帖子上升到民族主義的高度,並予以反駁,並說按我的說法,他們都成了西人。對此表示理解,並很遺憾讀者能有這種誤會。其實如果按照他們的邏輯,我也成了西人了。

3,我發帖的目的完全不是為了分別華人和西人,我想這是很清楚的。本人也一向以身為中國人自豪,並將華人傳統作為終生恪守的唯一文化傳統。本人也希望,並且也相信,所有在海外的朋友也是這樣的。

4,這跟所謂的崇洋媚外更一點關係沒有。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自己可以給自己下結論。我既然敢寫,就沒把這種問題放在眼裡。

我更相信,當我們能真正做到平視西方一切事物時,我們就能夠就具體問題談問題,哪一方有優點就去學習,哪一方有缺點就去批判。本人沒有任何潛逃台詞在裡面。基於此點,希望諸位不要上綱上線。比較也是為了突出問題,更好地體現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幫助。本人在發帖時,根本沒有想到民族界限問題。

我從我的觀察及經歷出發,並沒有捏造在這兩個社會中的典型家庭生態狀況。本人對典型的概念有以下或許與他人不同的理解。

當一種現象在一個社會裡是一個典型問題,在另一個社會裡不是,我想當然可以用這個社會的名字作為這個問題的標籤,去跟別的社會就同一問題進行比較。但這並非是說可以用這個問題去區別兩個社會的人。因為一個問題成為典型,並非是要這個社會裡的所有人都有同樣的問題不可。一個社會中的問題,只要是相對與其他社會是很突出,很不同的,那就是這個社會的一個典型問題。

有人可能會說我講的問題不是我們華人家庭的典型問題。那我們來看看這些天來在這裡的爭論吧。有人見過在任何一個其他族裔的論壇里就類似問題(如送不送孩子給別人帶,對童年傷害該不該不去想)如此曠日持久的討論嗎?我沒有見過,有人見到請告訴我。

如果說這個論壇不具有代表性,那就去看看國內中央電視台對留守兒童的報道吧。不要認為北美送回去的孩子就有多大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留守兒童,只不過物質條件好些而已。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論壇里因童年不幸而存在心理精神問題的北美人的帖子吧。他們只是幸運地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我相信國內因童年不在父母身邊或受父母虐待而存在類似問題的人是大量的。大多數有心理精神問題的人很難取得學業,事業上的成功,所以很可能在國內有更多比例這樣的人。而有的人可能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可悲的是,國內跟本沒有措施保護兒童。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傳統里卻流淌着虐待兒童的血液。象三綱五常中的父為子綱思想,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思想還是很多家庭的指導思想。跟本沒有人去看這些家庭中可憐的孩子。而在西方,父母如果這樣就可能會失去對孩子的監護權。

這些現象相對來講在我們華人世界裡不是少見的,更在很大程度上被傳統縱容。但是這種現象對我們華人社會,尤其是在國內社會的影響相當巨大。因此,足以讓我對次現象憂慮,並視為一個大問題。

現在,還沒有人說我對西方家庭的描述不正確。那我要講的是,我所描述的西方家庭的特點能在多少中國家庭中看到。我認為非常非常少。不錯,北美很多華人家庭可能是這樣的,但回國看看呢?而當我描述那些關於中國家庭的可能不非常普遍但很典型的問題時,如果不告訴諸位,有多少人會說那是某個其它族裔的家庭而不會是中國的家庭?如果很多人立刻會想到有的中國家庭就是這樣。那這就是中國家庭的一個典型特點。但需要指出,這並非意味每個或絕大部分中國家庭都這樣。

我還是想回到問題本身,因為談論問題以外的東西無任何意義。

我個人認為,我所提到的那些所謂中國家庭的特點已經在中國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了。可悲的是,不但很多人沒有這樣看,而且這種對於把孩子送給別人扶養的方法正在被很多人接受,並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華人家庭的傳統。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在如今這種快速發展,並充滿競爭的社會裡,兒童的心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種問題的惡果可能會在20或更多年後才能暴露出來。

其實這種對於親情的淡漠帶來的危害不只限於子女上,父母對子女缺乏愛心,還能對什麼人或事物產生愛心,產生責任感?現在國人還有多少敢談責任?我們回頭看一看,中國大好河山都被人的不負責任毀成什麼樣子了。連負責任都要被制定成一個制度被國家強制執行了,

不可笑嗎?

當我想年輕的父母時,我想已經很寬容了。對於實在沒辦法需要把孩子送給別人撫養的,有的屬於特別情況可能確實對孩子好一點。

我是肯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孩子跟着我們(或至少其中一方)的。但我想象如果一個人必須跟孩子要分開一下,他應該至少要

1,不對人抱怨自己有多為難,因為再難也沒有離開父母的孩子更難,
2,不給自己找藉口,因為那會讓自己變成瞎子,
3,下定決心將來一定加倍補償給孩子,
4,認為作出這樣的決定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將來要跟孩子說對不起。

但我在本論壇所看到的卻是......

對於有些年長的父母們對他們子女的苛刻,我都不想說了。太沒勁了!

但如果父母確實沒有什麼出格的事,我將會以同樣的眼光去看待對父母不盡義務的子女。

其實這裡都有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有時候人要問問自己

1,自己還會羞愧嗎?
2,自己還會對我們中國人自己說對不起嗎?
3,自己會對孩子說對不起嗎?
4,自己還知道什麼是責任嗎?
5,是不是吃喝玩樂穿住行是自己的所有的人生宗旨?

說了這麼多,再進行比較也沒有意義了,所以就不做了。我們很多人來北美很多年了,我想都清楚有的東西西方人做的更合理。但我想說的是,那些合理的東西並非是屬於他們的。好的東西是不分種族的,只不過有的民族幸運,看到了並認識到了而已。熱愛自己的民族要敢於面對自己民族的問題,要敢於批判並改正。這總比不敢談或談的不徹底要好的多。

感覺當年面對保守派提出洋物運動的人,在今天不會被殺頭了。但還可能會被判有罪......

我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c1a2n3a:昨天一個電話後的思考
2005: c1a2n3a:對早期培養孩子性格的自身體會
2004: “為人之母——寫在兒子上大學前夕”
2004: 美國最聰明的學生還是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