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丁丁家長
萬維讀者網 > 海 二 代 > 帖子
鶯歌燕語:雙胞胎該不該知道自己的排行?
送交者: 鶯歌燕語 2011年01月11日16:47:4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母親與她的一對雙胞胎老師一直保持着聯繫。從小我就跟着她們養女的孩子稱她們為“大爺爺”,“小爺爺”。小時候還與一位被人遺忘了名字而只被叫作“小雙”的同桌划過三八線。他的如同複製出來的哥哥 “大雙”也與我們同班。很多時候,我分不清楚哪一個是“大爺爺”,哪一個是“小爺爺”;哪一個是“大雙”,哪一個是“小雙”。雙胞胎的排行有大有小,模樣難分難辨,好像是天經地義的,直到認識了艾麗森和雷切爾。

    艾麗森和雷切爾是小鶯的一對雙胞胎同學。雖然她們是卵生姐妹,可是她們的衣着總是不一樣。頭繩,眼鏡也是一個用紫色調的,另一個用粉紅的,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

    有一天,我不經意地問她們的媽媽朱迪,“她倆誰大誰小呢?”

    “噢,這個我從來沒告訴過任何人,她們自己也不知道。” 朱迪是一位房地產經紀人。

    “為什麼?”我很好奇地問。

    “因為我不想讓她們有優越感,有競爭,或者有依賴性,我希望她們做她們自己。”

    朱迪的回答讓我吃了一驚。從那以後,我開始注意起周圍的雙胞胎來。

    在這個崇尚獨立的社會裡,許多家長努力培養着雙胞胎的獨特性,希望自己的雙胞胎孩子能有健康的個性,完善的自我,不被當作只是雙胞胎的一部分。艾麗森和雷切爾的母親不讓她們知道大小可能有點極端,但是為了鼓勵其他人不把兩個不同個體的雙胞胎看作是同一單元,也為了不讓雙胞胎太眷戀對方而減弱各自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家長們以及社會用盡了一切可能的辦法,比如不穿同樣的衣服,不參加同樣的活動。難怪不習慣於看到雙胞胎像復製品一樣的小鶯前兩天回家來說,學校來了兩個“怪人”,原因是新來的一對雙胞胎在學校里穿了一模一樣的衣服。

    在我所在的學區,一對雙胞胎入學,學校會把雙胞胎分在不同的教室里。這樣雙胞胎在課堂上能夠建立自己的特色,他們的思想和決策不必受其兄弟或姐妹的影響。仔細想想,很有道理。

    雙胞胎雖然有很多相似性,但脾氣秉性還是會有很大的差異。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影響,這種差異會越來越顯著。出於好奇,周圍的人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把他們放在一起作比較,比如哪個更聰明,哪個更活潑。這些比較無形中會給兩個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會使一個生活在另一個光環的陰影之下。另外,一個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在家裡的的排行大小變得霸道,個性強的可能讓另一方變得馴服或依賴。不在同一個班裡,身邊就沒有了一面可作比較的鏡子,從而減少了壓力,各自可以做自己;不在同一個班裡,身邊就沒了一座可依賴的靠山,雙胞胎就需要像非雙胞胎那樣各自去努力,以求自己能夠理解他人和讓他人理解自己;不在同一個班裡,身邊就沒有了一個可充當家長或老師的“間諜”,因而也增加了隱私。

    一般來說,雙胞胎單獨行動的機會比較少。但是許多家長不顧自己的辛勞,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在我認識的三對大燕小鶯的雙胞胎同學中,姐妹們參加的許多課外活動是不同的。一個唱歌,一個吹喇叭;一個打網球,一個跳舞。有一對姐妹都踢足球,可是她們分屬兩個不同的隊。她們也各自有自己的朋友圈。鼓勵雙胞胎獨立,使他們可以自己說了算,建立不涉及兄弟姐妹的社會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些獨立的社會互動能力,將作為今後與朋友,配偶,以及同事相處的基礎。我母親的雙胞胎老師終生未嫁,很可能就是因為太眷戀對方。

    其實,養育雙胞胎的這些理念只是養育非雙胞胎的延伸。培養孩子獨立地思想和決策,學會建立自己的社會關係,是適應當今這個社會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家長過多的“管”孩子,哥哥姐姐過多的“幫”弟弟妹妹,從眼前來看似乎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但從長遠來看,很可能是在好意中把孩子養成依賴的個性,削弱孩子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人們常說的“媽媽太能幹,兒女往往變得無能”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我想,朱迪最終是要“供出”艾麗森和雷切爾的排行的。難道一對有自我意識的姐妹花能接受自己“不明不白”的身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多思:給年輕家長的一點兒建議(二)
2010: 孩子的戰爭,大人要不要參與?
2009: 檸檬大師也不來了。
2009: 小子作文朗讀"My Santa Claus Dre
2008: 要學會照鏡子, 而且要天天照
2008: The family is my life
2007: 請體諒父母
2006: 請問各位對孩子都用物質刺激和物質獎勵
2006: 我的物質獎勵:一個A+給一個禮物,孩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