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育兒“催熟劑”之七: 玩出來的奇蹟 |
送交者: 依山流影 2011年07月14日07:08:32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美國育兒“催熟劑”之七: 玩出來的奇蹟 有人把美國稱作“兒童的天堂”未免有些夸張,但是如果說美國像個兒童游樂園卻有幾分相像。 第一次讓我產生這個印象是因為送孫兒上學,走進他的教室,教室四壁布滿了各種各樣的花朵圖畫,地上放着很多兒童玩具,讓我詫異得脫口而出:這多像一間精心布置的兒童遊戲室啊! 走進美國家庭,往往需要留點神兒,很多人家的玩具堆積如山,數不勝數,亂得連個插腳的地方都沒有,稍不注意,就會踩着碰着點什麼; 走進美國社區,無論是貧是富,都有兒童遊樂場;就連醫院、商店、餐館、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大多也都為孩子準備了玩的地方; 嗅覺靈敏商家就更不用說了。不僅大批大批地從中國進口本土孩子都玩不上的各種玩具,而且各地都有為孩子過生日提供吃喝玩樂的專門場所,雖然収費不匪,但是如果想到這裡為孩子慶生,仍需要提前預約才能得到機會。 …… 為什麼美國人這樣重視孩子的玩呢?聽聽一些專家、學者和家長們的說道吧: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是自然的事,動物和人都需要……” “一個人成功所需的大部分社交技能和智慧,是在童年的玩耍中學得的”; “孩子們在玩沙子或用沙發靠墊堆建要塞的時候,他們開始學會解決問題、談判、出創意和團隊合作。” “孩子們還可以通過一些遊戲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 …… 事實真的如此嗎?讓我們看一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吧。 玩出來的心靈手巧 眼前這個普通小女娃,不到三歲。她要想聽個歌曲跳個舞,自己會找盤VCD裝上;只要大人稍作指點,她也會自個兒在電腦前玩起電子游戲;拿起剪子剪點小玩藝兒之類的更是手到擒來…… 這是一個三歲依親來美的男孩,也忒好玩,先是擺拼圖,繼而打電子遊戲,後來乒乓球、小提琴、鋼琴,拿回不少獎牌獎盃不說,最大的収獲是玩得心靈手巧了,利用電腦設計點什麼東西,或者上網辦點什麼事兒,兩隻小手那個快呀,直叫都是名校出身的爸媽自嘆弗如;如今他上高中了,到醫院當義工、幫着做實驗,手腦配合的默契,被指導老師和知情者稱譽“是塊當醫生的好料”。 許多玩項,既要動手又要動腦,只有手腦配合協調動作才能做好,對於開發智力具有其它活動不可取代的功效。只要稍微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就會發現 ,愛玩的孩子大多比不愛玩的孩子手腳更靈巧一些,點子來得更快更好一些,很多方面的表現也會成熟得更早一些。 玩出來的勤快和本事 這是一個充滿“玩趣”的家庭。周末。媽媽剛剛領着孩子遊園回來,稍事休整之後,又問孩子:咱們“野餐”好不好? “好!”兩個娃娃異口同聲,拍着小手贊成。 “在哪兒?”媽媽問。 “就在這。”大娃指着客廳。 “地下東西太多了,咱們清理一下吧。” “好!“又是熱烈響應。 兩個娃娃,一個三歲,一個五歲,搶着収拾各自的玩具,媽媽拿來吸塵器吸塵。不一會兒,亂了江山的客廳打掃乾乾淨淨、煥然一新。 開始備餐了。大女兒走進自己的“廚房”,叮叮咚咚地做起飯來;小女兒在地上鋪好桌布,擺好了刀子、叉子、杯子、餐巾紙……開飯時,大女兒一樣一樣端來飯菜、報上菜名:這是烤肉,這是燒雞 ,這是西紅柿蔬果……還給每個人的杯里倒了“飲料”…… 歡歌笑語讚美聲,洋溢着四廳連通的整個一層樓。奶奶說,將來可以開個餐館了,老大,廚師;老二,前廳服務生。爺爺說,組織領導的才能都有了,自己開個餐廳、連鎖店也富富有餘…… 豐盛的客廳“野餐”,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玩的豐碩成果:勤快與能幹。 玩出來的“母愛” 這家的大女兒從小就忒愛“孩子”,家裡大大小小的布娃娃幾十個。她自封是孩子們的“媽媽”,照料起這些孩子猶如爸爸媽媽照料自己一樣精心:開飯了,她拿着奶瓶一個一個地給娃娃餵奶;睡覺了,一個一個地把他們抱到床上,墊枕頭,蓋被子;有時把孩子背到身上,有時放到車裡,有時學着圖書館的阿姨,拿着書給孩子們講故事…… 有了妹妹後,她把照料布娃娃的那些感情和做法逐步轉移到妹妹身上來了,帶她玩,哄她睡,給她講故事,三四歲的孩子就幫妹妹穿衣服、梳頭、扎小辮,妹妹上廁所“peepee、poopoo”,她趕緊拿着書跟進衛生間,一邊看書,一邊幫忙;在“大貿”里玩,一個小孩推了妹妹一把,她趕緊上前嚷道:你不能推我妹妹……妹妹有了錯,她也會毫不客氣的進行批評教育;當然了,有時鬧起矛盾,兩人也會鬧的臉紅脖粗,甚至動起手腳呢。孩子嘛,畢竟都是孩子。 女孩也會同媽媽親位互換,她當媽媽,媽媽當女兒,逗的全家大笑不止。 玩出來的膽識 出國探親的老人,大多都有帶孩子的任務,也都有這樣的體會: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孩子不多,孩子的膽量多是玩出來的。這在帶孩玩的過程中,孩子的表現最為明顯了:鞦韆不敢盪,滑梯不敢滑,髙點地方不敢上,淺淺泳池不敢下……玩着玩着,膽子大起來了,甚至敢於挑戰一些“髙危”動作,這時變得爺爺奶奶害怕了,不停嘴地叮囑孩子“小心,小心”…… 玩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碰上一些“艱難險阻”,他們逐步學會了勇敢面對,不怕失敗,反覆嘗試,不折不撓 。筆者親歷的兩件事(請見文後“連接”:《萬聖節的収獲》、《森林人家的膽識》)還表明,通過玩,孩子既玩大了膽,又學到了相關科學知識 ,名符其實的膽識雙収。 而這些,都是開拓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玩出來的好學 這個無需舉什麼例子,因為道理很簡單:玩讓孩子身心愉悅了,玩讓孩子精神飽滿了,加之幼兒園和學校採取了諸多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舉措,美國孩子很少發生厭學、逃學的,過去一直擔心的玩會擠占學習時間、玩會把心玩野等種種顧慮,到了這裡變輕變淡變沒了。 玩出來的親情與和諧 親情是天然的、永恆的,但親情又是塑性的、可變的,親子關係的疏密隨着時空的變化而會有所攺變。 不久前,一位中國小留學生的父親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的孩子在國內時,很少同我說話,到了美國很短時間,就在電話里跟我滔滔不絕地說聊了起來沒……這位父親感慨地說,就憑這,送孩子到美國上學,值! 在中國生活久了,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儘管父母對孩子地盡心盡力,百般呵護,但是孩子對父母的親情回報並非想象的那樣“湧泉”,反而見了大人就會產生恐懼、厭煩甚至對立情緒。造成這一狀況的重要原因,是大人不僅與孩子缺乏起碼的親情交流,而且不斷地在學習上給孩子施壓加碼,把本來屬於孩子的玩的時間、休息的時間、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擠來應付學習、考試了;加之一些家長對孩子採取了一些有違情理的管教措施,致使孩子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和性格扭曲,因為無法承受無邊無沿壓力而發生的家庭悲劇也時有耳聞。 美國孩子沒有這麼多這麼大的壓力,無論家庭、學校、社會、政府,都為順應孩子愛玩的天性,從各個方面為孩子創造玩的條件,孩子的父母更把絕大部分的業餘時間用在孩子的玩上面,帶孩子上公園,同孩子一起作遊戲,孩子在外面搞什麼比賽的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自始至終地在現場陪着看着,當孩子最賣力的啦啦隊員……在成年累月、“沒大沒小”的玩耍中,子女與父母間的親情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不僅在需要父母撫養時孩子能與父母相依相靠、親密無間,就是翅膀長硬單飛後,仍對父母充滿思念與感恩,抓緊各種機會返巢與父母團聚。 玩出來的的友情 一次為孫女辦生日聚會,從邀請的小朋友與家長無不踴躍出席。只有一位小朋友家中來電話告知,孩子病了,不能來了。誰知聚會臨近接尾,家長又帶着病孩來了。原來平時小朋好間經常來往,青梅竹馬,在一起玩的多了,玩出感情,玩出友誼,聽這邊開旅惕,哭着鬧着非來不可。 隔壁鄰居家後院安了一個蹦蹦床,吸引左鄰右舍很多小朋友跑來玩。玩時那個髙興、那個親密、那個配合默契,使我們這些旁觀者布深受感染。 古今中外無數事實表明,這些青梅竹馬的小時玩友,之後的關係多很“鐵”,而且這些鐵哥鐵姐們還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滾雪球般壯大自己的“友練”。 朋友不能濫交,但也不能不交,人際生活中,是沒有朋友,是斷然不行的。而玩對交友的重要,誠如前面引述的專家所言,“ 一個人成功所需的大部分社交技能和智慧,是在童年的玩耍中學得的 更大的奇蹟――玩出來的“微軟” 提起“微軟”,誰人不知,哪個不曉?領軍當今全球電腦軟件的美國“微軟”公司,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功的原因很多,我這裡又冒出一個“玩”的因素,乍聽起來,好像有點荒唐。但是如果你細心地考究一下微軟的發展史,就可以發現,微軟之所以能有今天,與其主要創始人之一比爾.蓋茨的貪“玩”不無關係。 據比爾.蓋茨的父母講,蓋茨從小就特別愛玩、能玩,嬰兒時,就能獨自晃動搖籃,使其不停地擺動幾個小時。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的好玩的天性越發地顯彰出來:他跟著姐姐學網球,很快成了網球高手;他玩起很有刺激性的四輪溜冰,征服了溜冰場上的大批同事及旁觀者;而一旦進入舞場,他又立即變成了一個舞姿優美的舞者;比爾.蓋茨更愛玩一些非常驚險的運動項目,他喜歡飈車、開飛機,經常駕着汽車在沙漠中飛奔,多次因駕車超速被拘被罰…… 好玩的生活,滋生與助長了蓋茨“我應為王”、凡是都要“弄它個登峰造極”的個性。這個“我應為王”的獨特個性又對蓋茨創建“微軟”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大家公認,蓋茨聰明過人。但據《比爾.蓋茨全論》作者于成龍及其他權威人士評述,蓋茨“我應為王”的獨特個性,較之其天資聰明對微軟公司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蓋茨好玩對創建微軟的第二個明顯影響是,蓋茨初進哈佛時,原來立志要當一名數學家,後來之所以毅然決定轉行電腦,與他“我應為王“的性格與志向有着密切的關聯:因為他覺得,在數學方面,哈佛學生中還有比自己更優越的對手,而從事電腦的開發研究比做數學教授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三,由於蓋茨長期廢寢忘食地貪玩電腦、研究電腦、中學讀書時就因出色地編出一套電腦程序而被譽為電腦“神童”,使他對當時的“巨無霸”式電腦存在的種種缺陷與弊端,有着很深的感受和認識,所以當新墨西哥州一家公司研製成世界上第一部微形計算機時,蓋茨與好友、微軟的另一創始人艾倫敏銳地意識到,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個人計算機革命發生了!他們緊緊抓住微形計算機沒有電腦語言的致命軟肋,沒明沒夜地苦幹了八周,成功地編寫出可在這種新機器上運行的計算機語言,進而創建了自己的微型電腦軟件公司,這就是多少年來一直領軍電腦軟件事業、為電腦行業也為全人人類帶來巨大變化的微軟公司;四,貪玩而又堅持經常的健身運動,不僅使比爾.蓋茨能夠精神飽滿地投入他的微軟事業和慈善事業,也使他深深地領悟到健康對於人生的重要,從而牢固地樹立了健康比賺錢更重要的正確理財觀,不斷加大對公司員工身心健康的投入,攺變了微軟員工由於長期緊張工作出現的亞健康狀況,精力充沛神投入新的工作。試想,這四大影響中如果缺失任一項,蓋茨能有今天嗎?微軟能有今天嗎? 在美國,在世界許多地方,像蓋茨這樣,通過玩玩出靈感,擊出智慧火花,進而開創一個事業、成就這“家”那“家”的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例子並不鮮見。 …… 儘管在我們看來美國孩子已經玩的足夠可以了, 但是一些不滿現狀的美國人仍然覺得他們還玩的很不夠,甚至有人驚呼:美國的玩耍文化正在消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孩子對着電腦及聽大人嘮叨的時間太長(據凱塞家庭基金會的調查,平均每天髙達7小時38分鐘),真正玩――專家定義下的玩耍是孩子自發和組織的遊戲或活動――的時間仍然不足; 室外活動少:據聯邦疾病控制中心2010年的報告,只有1/5的兒童能從家里步行到公園或遊樂場(800米以內),這使他們更不願意到戶外玩耍; 孩子玩時,家長主導多,孩子自主少,尤其周末球賽之類的集體玩項,多是家長、教練們規劃好了的,孩子缺乏自主自由的玩耍空間。他們認為這會妨礙孩子的想象力,而 “想像力遠比幾個桌遊來得有價值”。 許多孩子玩的時候,都是關在自家的屋子裡,很少有外面的玩伴,這對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與交往能力是個很大的缺憾。 目前,一些認為“玩很重要”的科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正在發起一項名為“童趣回歸”的運動,力圖改變這個狀況,収效如何,人們正拭目以待。 連接: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樂維:老爸與自閉兒(六)關注自閉症 | |
2010: | 文童原創:砍樹--沃爾夫先生(2) | |
2009: | xiaoyanzhi: 每個人的幸福的感覺是不同 | |
2009: | 關於學佛答xiaoyanzhi | |
2008: | 修行隨想 | |
2008: | 學理比學文的人壽命長﹖ | |
2006: | 母親和婆婆的不同... | |
2006: | 中西家庭生態比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