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孩子願意聽,如何聽孩子願意講(2) |
送交者: 坐家 2012年02月17日07:56:27 於 [海 二 代] 發送悄悄話 |
首先感謝不少讀者朋友的熱情鼓勵, 讓我增加信心繼續寫。 上次談過第一層和第二層的聽法後,有朋友提出疑問:我很想多用“客觀聽法”和孩子交流,但怎麼一張嘴就冒出“主觀聽法”,請問有什麼解決方法? 所以我今天想先把最後一層聽法介紹完;而後介紹一個“魔力換檔”,幫你有效地從第一層換到第二層聽法,就此將我們的話題從“如何聽孩子願意講”轉向“如何講孩子願意聽”方法之一:“使其強大問句”;再附加“趣味練習”一個(我在家跟孩子們玩過幾次),談笑之餘,共同提高。 第三層聽法“直覺聽法”(英文稱Intuitive Listening) 採用此聽法時,聽者動用所有感官,聽到言者字面上的和字面後的意思,同時注意到言者的語氣,情緒,以及能量層次(共分七個能量層次,細節見“進一步參考”),必要的時候,甚至能夠先在同一能量層次上與言者共鳴,而後通過提高自己的能量層次將言者帶起。這是最有效的聽法,言者感到被理解,有知音。 從理論上說來,此種聽法在家長和孩子之間不難進行,因為大多數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瞭如指掌,而在日常交流中,家長往往急於抓住一切教育,注意力放在如何說教上,沒有放在聽完、聽全上。 舉例說明1: {背景:孩子到美國半年後開始說食堂飯不好吃,其實是想和其他同學一樣,去中餐餐館吃。} 孩子:“媽,學校的飯我真咽不下去。” 媽媽:“是吧?上學期你好像挺習慣的,是最近換大廚了,還是有別的原因?” 孩子:“班裡的其他老中都去中餐館吃。” 媽媽:“難怪那,我猜你可能是考慮到家裡的經濟情況,不和人家一齊下館子,既委屈了肚子,又孤立了自己,可能還有點兒沒面子,是不是?” 孩子:“是這麼回事。” 媽媽:“讓我先和你爸商量商量,明天我們再來討論解決方案,好不好?” 孩子:“行!” 【解析】媽媽的回答的是根據自己的直覺,表達出來讓孩子確認;確認後雖然當場拿不出解決方案,卻為“意向對話”做了預約;孩子感到媽媽不但很了解自己,而且儘量支持自己。 舉例說明 2: {背景:班上分小組做項目,雖然孩子所在的小組得了A加,孩子為自己沒能上台代表小組發言,感到很沮喪} 媽媽:“上周做的項目結果如何?” 孩子:“得了個A加。” 媽媽:“你是說A加嗎? 你的語調怎麼聽上去象得了D.” 孩子:“媽,你知道我們小組是怎麼贏的嗎?難題全是老中解的,講演全讓老美占了。” 媽媽:“嗷,我猜你是因為沒能上台出頭露面,感到不舒服了吧?” 孩子:“可不嗎,要在國內,憑我的語言表達水平,哪有他們的份!” 媽媽:“聽起來你有點不服氣,那你有什麼打算?” 孩子:“什麼打算?。。。你一問我到想起來了,學校有講演俱樂部,我明天就去看看” 媽媽:“好樣的,兒子!” 【解析】媽媽的回答的是根據自己的直覺,表達出來讓孩子確認,確認後,沒有迎合孩子一起表達不滿(成為語言環境的“受害者”),而是採用“使其強大問句”,啟發孩子思考解決方案;談話後孩子感到自己很強大。 以上介紹的三個層次的聽法,在生活中各有不同用場,並沒有絕對的好壞。而你在了解了基本概念以後,便會留意自己的習慣方式,漸漸地,有意識地,根據不同場合,採用最有效的方法。 使其強大問句 (英文稱Empowering Questions) 此種問句的作用是引起對方獨立思考,理清思路,着眼未來,側重問題的解決;啟發對方尋求自己的答案和探索新的可能性。其句式是開放式的,對方不能簡單地用是或非來回答。 此種問句就象“魔力換檔”,可以使你輕而易舉地從“主觀聽法”狀態,把注意力轉向對言者的好奇,換到“客觀聽法” 狀態。 舉例說明 1: {背景:孩子數學小測驗得了C,覺得很窩囊,因為所有的題都求了X, 忘了求Y,並非因為貪玩,或不會做。} 孩子:“爸,數學考了個C,需要家長簽字” 爸爸:“告訴你笨鳥先飛,你就是不聽話。一個月不能上網” 【解析】爸爸的回答,不僅沒能給孩子表達心情的機會,反而用一次考試結果給孩子貼了標籤“笨鳥”,採取的懲罰方式和問題沒有自然聯繫;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打擊。 孩子:“媽,數學考了個C,需要家長簽字” 媽媽:“到底是怎麼回事?” 【解析】媽媽用“開放式”問句,迫使自己暫時放下心中的不滿,給自己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 孩子:“我其實都會做,就是馬虎了,所有的題只求了X, 沒求Y.” 媽媽:“一個C不能代表你的能力,別太難過。關鍵是,你準備如何避免下次再發生?” 【解析】媽媽用“使其強大”問句,把孩子帶向未來,側重問題的解決。 孩子:“我已經想好了,下次考試,我會把題讀兩遍再做,做完後。。。” 媽媽:“你很會想辦法,我等你下次的好成績。” 【解析】媽媽用“播種說法”,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播下成功的種子。 舉例說明 2: {背景:高中選課,美術和樂隊發生課時衝突,孩子選擇了美術,需要家長簽字。} 爸爸:“放着正兒八經的樂器你不學,去修什麼美術,不簽。” 『解析】爸爸的話讓孩子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做決定, 或是沒有權利作決定,容易促成孩子的“受害者意識” 媽媽(使其強大問句):“我需要聽你分析一下選擇美術的利和弊各是什麼?而後我們再做決定。” 『解析】媽媽的話啟發孩子的獨立思考,學會權衡利弊,培養孩子“主宰自我意識”。 不是所有開放式語句 (Opening Questions)都有使其強大的作用,前提是放下主觀的假設,推斷,評判,由衷地了解對方。否則的話,孩子(很自然使用第三層聽法)馬上會感覺你不是真的關心,是在質問或窺測他,降低信任度。 舉例說明: {背景:孩子買了件打折的外衣,是父母最不喜歡的顏色。} 爸爸(帶指責口吻):“你怎麼買這麼個顏色?” 孩子:“穿衣戴帽,個人所好” 『解析】雖然爸爸用的是開放式問句,但卻是指責的口吻,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沒想解釋真正的原因;爸爸誤認為孩子缺乏審美眼光,感到失望。 媽媽(帶好奇心問):“你為什麼買這個顏色?” 孩子:“最後一件了,降價80%,顏色差點就差點了” 『解析】媽媽帶着好奇心,用“開放式問句”,找到真正的原因,發現孩子懂得省錢也不缺乏審美眼光,很寬心。 對孩子來說,學會用開放式問句,在與外國人的社交中,會感到自如很多,減少不知說什麼的困擾。因為你只要題一個開發式問題,對方通常會滔滔不絕地答一大堆, 你不需要擔心自己是否全聽懂了,或該怎樣回答,只要在對方講完後,接着題開放式問題,從而達到“客觀聽法”的效果。 舉例說明 : {背景:校車上,身邊坐的是一個不熟悉的老美,孩子不知該說什麼} 老美:“Hi” 孩子:“Hi” 孩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解析】用開放式問句,找一個別人很容易回答的問題,避免回答的人為難。 老美:“I had a such busy day. I went to play football…, then I …” 孩子: “How’s the football go?” 『解析】根據回答的內容,再跟一個“開放式問句”,達到“客觀的聽法”的效果。 老美:“Fantastic! Our team ….” 趣味練習: 甲(家長),乙(孩子)兩方共同決定一個話題,而後以“開放式問句”展開比賽:問的人必須用“開放式問句”提問,答的人必須用“開放式問句”回答,如此繼續,直到一方輸掉:用了肯定句,或用了“關閉式問句”(可以用是或非回答的問句),或30秒內想不出回答。 Have Fun! 待續 。。。 進一步參考資料: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華裔的戰歌(5):誰造就了香蕉人? | |
2011: | 上個視頻祝大家節日快樂! | |
2010: | 伍加:生不逢時的畢業生 | |
2010: | 吃白蘿蔔能夠“有效預防”甲型H1N1流感 | |
2009: | 小詩一首:曬一曬女兒作業 | |
2009: | 一個母親一生的8個謊言 | |
2007: | 爸媽真好:想念老同志在身邊的日子 | |
2007: | Box:感恩之心是人的良知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