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有五大区:曼哈顿、皇后、布朗克斯、布鲁克林和斯坦顿岛。其中,曼哈顿是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最为繁华。据统计,全市共有17000多家餐馆。17000家餐馆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一个人一天三顿饭,每顿都在不同的馆子吃,他需要15年才能吃遍纽约所有的餐馆!
几年前,在曼哈顿Chinatown(中国城;老侨民称之为“华埠”)的“大四川”餐馆里,忧心忡忡的浙江籍老板告诉我:仅Chinatown一地,就有800家餐馆,竞争激烈。我问他:为什么不经营江浙菜而做川菜?他回答说:川菜口味浓重,更受华人和美国人欢迎。
“生存下来不容易啊。”他望着窗外濛濛的细雨,叹息着。
过了不久,这家颇有口碑的餐馆就关门歇业了,令很多老饕痛心疾首。然而在纽约的其他几个地方,还有挂着“大四川”招牌的几家川菜馆,它们和这家有无关系,是否同属一个集团?我就不知道了。
如今要在中国城吃上比较地道的川菜,可以去伊丽莎白街上的“川外川”。该餐馆的对面,是著名的上海/江浙菜馆“鹿鸣春”。每逢饭口,“鹿鸣春”门庭若市,外面有很多旅游者等座。相比之下,开业没几年的“川外川”门口就显得冷清,但里边生意也还不坏,我和同事们经常来此聚餐。我们常点的菜有三椒扁鸡、水煮鱼片、孜然羊肉、麻婆豆腐、鱼香茄子等,味道都不坏。因为美国同事爱吃上海点心,我们经常先到“鹿鸣春”点些小笼包、生煎包之类吃过,然后翻席到“川外川”吃川菜。有个西班牙哥儿们,每次聚餐都不缺席,回国后仍对三椒扁鸡念念不忘。后来他和女友来纽约度假,我们要请他们吃饭。问他想吃什么?他说:“那个辣辣的、酥脆的鸡丁!”
在曼哈顿最有名气的川菜馆,大概要属“五粮液”了。据说该餐馆是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开的,位于西48街,离第五大道上的洛克菲勒中心不远。这家装潢典雅的餐馆,由于地处黄金地带,菜的价格不菲。其菜式多样、色味俱佳,吸引了不少名流来此饮宴。听说宋祖英女士来纽约开演唱会时,也指名道姓要在这里吃饭。由于生意太好,“五粮液”又在东86街的繁华地带开了一家分店。记得有一次同事们去那里聚餐,由于有人表示对味精过敏,我在点菜时再三叮嘱伙计不要放味精。少顷菜来,水陆杂陈,风味绝佳,大家边吃边赞。然而吃到一半,那位味精过敏的同事就红头涨脸涕泗长流,不知是被辣坏了还是因为菜里仍有味精。看来,叮嘱伙计的话,伙计未必转告给厨子;即使转告了,后者也未必听他的。这事一直让我感到歉然。后来这家分店关门了,不知是何原因。
离“五粮液”不算太远的西42街上,还有一家叫做“成都印象”的川菜馆。这家馆子离纽约长途汽车总站(The Port Authority Bus Terminal)很近,又在去中领馆的路上,生意也不错。有一次,我和同事看过纽约国际车展后在此打尖。这件餐馆的店堂不算大,菜的价格比“五粮液”便宜,分量也多,但口味似不如“五粮液”和“大四川”,也许是因为它专营成都风味的川菜,与重庆、宜宾等地的川菜口味不同。
我去的次数最多的川菜馆是位于东55街与第二大道相交处的“故鄉味”。这家馆子,有人说是从“大四川”分裂出来的。从它的英文名字“Grand Sichuan Eastern”看,倒也有这种可能。在东村还有一家“故乡味”,英文名字就叫“Grand Sichuan”。这两家的店名,一个用“鄉”,另一个用“乡”,看来不是一家子。第二大道这一家菜式花样多,主要有美式川菜、传统川菜、新式川菜和湘菜四大类,价格中上。有一次朋友召饮,席间上了一道“毛家红烧排骨”,就是打着毛主席招牌的湘菜。排骨烧得细嫩,佐以松软如泥的马铃薯,口味咸鲜微辣,令人齿颊留香。传统川菜中的水煮牛肉、豆花鱼片、重庆辣子鸡、鱼香肉丝、清炒丝瓜等,这家都做得不错;小吃如川北凉粉、夫妻肺片、红油抄手等也很可口。至于新式川菜(据店方解释是重庆一带近年流行的新潮菜),我这个保守分子还没有尝试过。而在东村那一家,川菜和湘菜各占半壁江山,菜式不很多。我在那里点过湘菜“干锅鸡”,也挺好吃。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去“故乡味”小酌,叫了红油螺片、泡椒鱼片和青岛啤酒。正是饭口,店里高朋满座,门口还有人排队等候。于是,伙计领了一个姑娘来与我合桌。这位秀美可亲的姑娘来自西安,正在附近一所大学读研。细问了一下,居然还是同行。我们相谈甚欢,彼此还品尝了对方点的菜。如今几年过去,那位姑娘想必已经毕业了。不知她一向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