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我听过多次,我之所以没有把它作为汉字有点来阐述,因为任何文件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比彼此的印刷厚度。文件本身的可读性(Readability)在各种文字中都获得了高度的重视,而汉字文件在使用了数千后后,才开始从西方引进标点符号。而在那之前,没有表达符号,空格,不分段落的汉字文本更薄,以至于到现在都没几个人能读懂了。
所以,文件本身的薄厚,根本就不是文本写作目的,没有“词界”的汉字文本到现在也还非常不重视文本在格式上的可读性,而比如英文文本为了增加可读性,在索引,标题,空档,边界等反面都留有充分的空间,甚至有时为了强调某些内容的突出重要性,一页只有几行标题。我想说的是,文件本身的厚度从来不是文本的写作目的。
这里还没设计汉字文件本身对写作者思维的局限,汉字文件本身在内容上的贫乏怪异,汉字文本在可读性上的落后,汉字文本在表达上含混,。。。,这些都造成了汉字专业文件几乎没发读懂的现状。联合国各种语言的文本中,中文文本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属于小语种文本,使用率低于1%,几乎可以说,除了中国人外没人用汉字文本。
至于,你的第二条,我上文中已有介绍。首先2000汉字并不容易学,zhognguo农村扫盲的标准要求认识1900个汉字,这个水平太低了。此外,中国大陆教育部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大纲中规定,学会3500个汉字需费时九年。而九年毕业后中国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或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难怪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用九年时间,两千多个课时,学习本国语文,却多数不合格”这才是汉字教育的落后现状。中国甚至大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都十分低下。
如果你是真的有心人,可以去考察考察中国现在的语文应用水平,这个非常容易作,这要你去找找中国的各种文本,包括:法律的,公司文件,科学技术文件,新闻,文学,各种专业资料,。。。去和欧美的同类文件做个横向的比较,你就会发现,中国社会的文字应用水平之低,普及之差了。
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一个社会可以没有发达的文字应用能力也能成为世界一流国家的,这等于说一个国家都是文盲或半文盲也能跻身世界一流国家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