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欣賞你的深思。能如此思考的人在網上很少見。多數都是不經腦子的帖子,一看頭就大了。嘿。。。
同意好奇心是科學的最原始的動力之一。但是,科學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認知世界,看待世界,分析世界,描述世界,。。。),也有其在某種語言文字環境下發展的必然的邏輯和演繹結果。特別是,當我們在廣義定義中把科學和哲學歸為同一類的時候,語言描述(甚至不僅僅是描述,而是思維本體)就至關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
在你說科學的核心是“實驗,度量和邏輯”。我不知道,你此處是指科學的“核心發展途徑”,還是說科學的核心內容。我估計你是指科學的核心發展途徑。
1.度量:有了度量,我們才能將對世界的描述數字化量化,並在自然界中為萬物建立其數字的聯繫或關係。但可度量的認知本身,比較基於牛頓時代。隨着人類對“隨機現象”的認知的深入,可測的和不可測的規律(統計規律),甚至不可測的非規律的,已經並行地成為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的自然特徵或屬性。
2. 邏輯:基於上面這個假設,也進一步引申到邏輯的和非邏輯的認知。自然界中可以用邏輯解釋的和不能用邏輯解釋的現象,也是並行的。
3. 實驗:人類在科學的認知過程,到底是先驗的還是後驗的,這是哲學爭論的題目。實驗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是否是唯一思維延展的途徑,也在受到質疑。只要邏輯正確,推演過程正確,條件充分,將未知變成已知的過程,是否一定要經過實驗才能確定呢?當然了,從科學的定義上看,可實驗性是其必要條件。但可實驗性,和已經被實驗證明,畢竟是兩回事。
我的語言比較粗糙,有錯必究,言責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