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本體-“絕對的相對”(範例解釋)
在範例的“宏觀世界”範圍內,除了“相對的相對”,從邏輯推理上看,一切自然的存在在人的接觸範圍之外,就是“絕對的相對”了。因為它們寄居在這裡作為現象,兩者都是相對的事物,一個經過人類的“有色眼鏡”來看(所以是“雙相對”),另一類, 必然是“不可能”被人類所干涉,而是“自在存在”的客觀物質。
如果人類不可能干涉,我們又怎麼知道這一類絕對的相對物質存在呢?答,通過邏輯推理。
現代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微觀量子的速度與動量不可能同時獲得。這是因為科學儀器的測量能力已經不能再使人類獲得關於客觀世界的物理性質方面的“純粹數據”了。這就好像我們用一個刀切竹片。如果竹片比我們使用的刀還薄,我們顯然不能再削下新一層竹子來了。
常識告訴我們,人類的感官比許多動物的感官都遲鈍。比如人的鼻子不如狗的靈;人的眼睛不如鷹看的遠,人的耳朵不如許多動物聽得遠。人唯一比動物感官更有用的掌握自然界的工具是大腦。人類用大腦想到自然界最好的方法和找到最適合的物質,科學,來製造儀器觀測世界。但畢竟自然物是有缺陷的,不是盡善盡美的,所以無論人類如何聰明,製造出何等高明的儀器來,這些儀器在觀測自然界時畢竟還有缺陷,因為它們本身就是相對的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存在着一部分大自然的物質,它們可能隨着科學的發展範圍逐漸縮小,但總有一部份它們永遠在人類的感覺器官之外,只有靠理性和邏輯才能把握。所以我說,這部分物質就是“絕對的相對”,沒有人類干涉的痕跡,但肯定是存在的。
絕對的相對還有第二個意思是,“絕對”作為形容詞,來修飾“相對”作為名詞。也就是說,宏觀世界的物質都是相對的,都是有條件的,因而都是有因果規律的。如果給出足夠的條件,我們可以把握事物到任何精確的程度,猶如數學準確到多少位後的小數一般。自然界因此沒有任何“概率”是“絕對”的。這些表面看起來到概率,其實是因為影響它們自身的周圍客觀條件和因素,沒有被完全地掌握的原因,比如天氣,拋硬幣等等。根據範例哲學關於自然界屬於“絕對的相對”本質的判斷,人類可以克服幾乎一切因為物質原因造成的困難,而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最後,“絕對的相對”第三個意思是,“絕對”作為所從屬性質的代詞來修飾名詞“相對”。相對的對立面是什麼呢?也就是說,特殊事物的對立面是什麼呢?答,是普遍,是原則,是柏拉圖的“形式(Form)”(不是“shape”的意思)。比如我家的貓,是灰色的,很懶,會死的。而“貓”作為抽象的形式存在,普遍的存在,是在範例的“微觀世界”里,是“思在”的領域。而思在是“絕對,永恆,不變”的。自然界的所有的貓,都是以範例的“微觀世界的貓”的形式定義的。如同三角型一樣。任何畫出的三角形都是有缺陷的,而只有證明的三角形才是完美的三角形。而這個完美的三角形居住在微觀世界的思在範疇中。這樣我們就來到了範例的“微觀世界”的大門口了。
- See more at: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1022346#sthash.EpOkbX9O.dpu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