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发展现在明显受到了汉字的阻碍,汉语词汇贫乏,表达不严谨,概念模糊,甚至语音识别效率低下(因为同音字词和方言太多)。。。。
我说过,一到汉字,什么都要打折扣,学习难度上,使用难度上,机器处理上,对语言发展上,。。。,都要打折扣。汉字好不好学,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学得很快,有人一辈子也学不会(忘得比学得快),这是个主观的认识。但是全民族的识字率却是个客观的统计数据,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文盲我们不知道,反正1949年作的统计是超过90%,历史上应该不高于这个数。此外,中国教育部使用的文盲标准和国际上的标准相差很多,中国的字盲标准,而国际上是文盲标准,它们的区别在于中国人只统计认字数量(城市2500,农村1900),而国际是测试阅读水平。中国政府号称的中国的低文盲率,其实是偷换过标准后的产物,属于弄虚作假,这里还没追究统计过程的不严肃性(基本上是自报)。
日本人用汉字也属无奈,日本也有人在推广拉订化。因为日文假名不是音素级别拼音的字母文字,所以在单音节很多的汉字文化遗留,日本人只能接着用汉字。韩国和朝鲜就可以不用,尽管很多用汉字写成的历史文献,他们无法完全摆脱。
我对中国的建议不是用英语取代汉语,这里很多人不习惯用脑子思考问题,以为我说英语的优点是企图用英语取代汉语呢。这是一种糊涂,他们用汉字思维,这也再所难免。我是建议把现行的方块汉字改成拉丁字母,这样,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改变,而拉丁汉字会很容易学,同时它很容易引进任何世界上其它语言中有价值的词汇,来丰富汉语词汇。同时也能兼容地方方言,否则长期使用不拼音的汉字,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地方方言就要灭亡了,那里有很丰富的语音资源,是汉语可以自己丰富的资源。
至于抛物线,当年李中堂在美国的事,可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确有其事,当时李中堂就是搞不明白什么是“抛物线”,最后那个留学生才出此下策,问中堂有没有注意撒尿。可见汉语名词即便是描述性的,也并不容易直接从字面知道概念本身,而大致齐的性格也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同病。
如果不用专业术语,皮肤病就不能用描述性的英语说清楚?我就不信了。只有当你能证明,讲英语的人不能用通俗语言把专业词汇的内容讲明白,你才能说英语不如汉语,否则,汉语英语都能用非专业词汇说事,而人家还能用专业词汇,怎么就不如汉语了呢?而且很多汉语专业词汇也不好懂,也不好记,这是另一个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