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發展現在明顯受到了漢字的阻礙,漢語詞彙貧乏,表達不嚴謹,概念模糊,甚至語音識別效率低下(因為同音字詞和方言太多)。。。。
我說過,一到漢字,什麼都要打折扣,學習難度上,使用難度上,機器處理上,對語言發展上,。。。,都要打折扣。漢字好不好學,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學得很快,有人一輩子也學不會(忘得比學得快),這是個主觀的認識。但是全民族的識字率卻是個客觀的統計數據,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文盲我們不知道,反正1949年作的統計是超過90%,歷史上應該不高於這個數。此外,中國教育部使用的文盲標準和國際上的標準相差很多,中國的字盲標準,而國際上是文盲標準,它們的區別在於中國人只統計認字數量(城市2500,農村1900),而國際是測試閱讀水平。中國政府號稱的中國的低文盲率,其實是偷換過標準後的產物,屬於弄虛作假,這裡還沒追究統計過程的不嚴肅性(基本上是自報)。
日本人用漢字也屬無奈,日本也有人在推廣拉訂化。因為日文假名不是音素級別拼音的字母文字,所以在單音節很多的漢字文化遺留,日本人只能接着用漢字。韓國和朝鮮就可以不用,儘管很多用漢字寫成的歷史文獻,他們無法完全擺脫。
我對中國的建議不是用英語取代漢語,這裡很多人不習慣用腦子思考問題,以為我說英語的優點是企圖用英語取代漢語呢。這是一種糊塗,他們用漢字思維,這也再所難免。我是建議把現行的方塊漢字改成拉丁字母,這樣,漢語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改變,而拉丁漢字會很容易學,同時它很容易引進任何世界上其它語言中有價值的詞彙,來豐富漢語詞彙。同時也能兼容地方方言,否則長期使用不拼音的漢字,在推廣普通話的前提下,地方方言就要滅亡了,那裡有很豐富的語音資源,是漢語可以自己豐富的資源。
至於拋物線,當年李中堂在美國的事,可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確有其事,當時李中堂就是搞不明白什麼是“拋物線”,最後那個留學生才出此下策,問中堂有沒有注意撒尿。可見漢語名詞即便是描述性的,也並不容易直接從字面知道概念本身,而大致齊的性格也確實是中華民族的同病。
如果不用專業術語,皮膚病就不能用描述性的英語說清楚?我就不信了。只有當你能證明,講英語的人不能用通俗語言把專業詞彙的內容講明白,你才能說英語不如漢語,否則,漢語英語都能用非專業詞彙說事,而人家還能用專業詞彙,怎麼就不如漢語了呢?而且很多漢語專業詞彙也不好懂,也不好記,這是另一個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