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跟帖
宗教是知識的一個分支嗎?
送交者: 基甸恩典 2009月02月13日21:05:2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Your answer remind me of a空軍大院 於 2009-02-13 06:41:31
我的理解是人類的知識分成三個無法相互替代的部分:宗教知識、哲學知識和科學知識,分別對應於人的三種需要:靈性需要、精神需要(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在聖經中,對應於人的靈、魂和體。

非常令人驚訝的是科學的研究對象和目的是對應於人的生理需要的,回答不了人生意義的問題,因為科學標榜的是價值中性。但作為人,一天也離不開價值體系來指導我們做出選擇和判斷。善惡的標準不是科學的領域,也就不存在什麼科學的世界觀。講科學無限放大的科學主義思想體系不過是拜科學教,已經越出了科學的研究範圍而賦予科學不可能的使命。在基督教看來,拜科學教是偶像崇拜,因為科學規律是上帝在自然中的立法,不是人類生命的源頭。

哲學知識是介於科學和宗教之間的理性思維。從廣義上講,數學是一種哲學思想。哲學對於科學和宗教進行理性邏輯的思考。

宗教是人類的神聖知識。人內心中存在與生俱來的神聖感,要尋找他在這個世界走一回的目的意義。人憑藉自身的理性尋找神聖的價值,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宗教。但聖經告訴我們,有限的人類找不到無限的上帝,就象迷失的羊找不到牧羊人;而愛人的神主動降卑,成為一個有限的人,就是耶穌,將上帝顯現在人類面前,告訴人是上帝珍貴的創造,有永遠的生命為那些願意相信上帝的人存留。因此基督教是神尋找人,人的得救完全出於神的愛;而其他宗教都是人尋找神,要修行做善事,來討神的歡心。

沒有人可以是無神論者,不信靠真神,就信靠偶像,別無他途。

對於人類,科學、哲學和宗教,一個都不能少。科學揭示人與世界的關係;哲學思考主要思考人與人或者人與自身的關係;而宗教要闡述人與上帝的關係。唯物主義把物質世界,歸根到底是人的物慾,看成人最終的目的,人生成功的標準就是獲取物質資源的多寡。中國文化是最最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文化,是屬體的文化;希臘文化是屬魂的文化;而印度文化卻是過於屬靈的文化,創造了過於神秘的佛教和印度教。而西方文化是希臘和希伯來文化的綜合,又結合了羅馬的法律精神,是對於人的靈魂體三方面最均衡的文化,科學哲學和基督教信仰造就了燦爛的西方文明。中國人要有意識的吸收西方文化的一切,克服中國文化中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唯物主義,讓人、世界和上帝處於各自應有的和諧位置,“盡心、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其次也相仿,要愛人如己”。

一個不把上帝神聖化的民族一定要神化那些不配神的榮耀的被造物,如一個人(關公、門神、毛澤東、天皇),一個物體(土地爺、灶王爺)或者一種思想(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存在主義哲學、邏輯實證主義),這都是把上帝的創造物當成了上帝,把有限的誤以為是無限的,都是偶像崇拜,都沒有理清人的生理、心理和靈理的需要的關係。最後,強調一下只有人才有尋找上帝的渴望,所以宗教性就是最本質的人性,因為沒有觀察到動物有宗教行為,而壓制人的宗教性的文化本身就是反人類的,必然導致人更趨向動物性,而遠離人的本質:有着上帝形象的有靈的活物。
0%(0)
0%(0)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 一目 02/14/09 (339)
    何來這麼大的火氣? - 基甸恩典 02/14/09 (308)
      有水的一半 - 一目 02/15/09 (199)
      好, 只反對大小原則! - 一目 02/14/09 (188)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選校
2007: 大學的名字與名聲
2006: 讀《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06: 燕園名師接連去世 北大遭遇創痛之秋
2004: 北京大學科技哲學叢書又一重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