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曾在別的地方貼過:
古希臘時,哲學的出現與宗教神話的出現是伴隨的,也是相似的。哲學相當於一種另類的“宗教”信仰,一種沒有超自然的“神”,沒有祭奠沒有偶像沒有廟宇,。。。。的那種信仰,也許接近近代的“主義” 的意思。後來不是有那句話嗎:“所有的神對人們來說都可信,對國家來說都可用,對哲學家來說都荒謬”。。。。當然,有些哲學後來演化成宗教(比如西方的“新柏拉圖主義”,東方的“佛教”),有的“主義”不過是改頭換面的宗教,也有的“哲學”就是“看透”人生,比如斯多克和犬儒之流,其實相當於宗教,主義,哲學三不靠的另類頑主,。。。反正亂七八糟一鍋粥。。。那是後話。
到了中世紀,哲學就不是吃飽飯後的無聊,而變得更加“神聖”,非常忙碌,成了基督教的婢女,哈哈。牧師們為了吸引有文化的羅馬人入教(不是靠講死後進天堂就管用),用哲學概念包裝宣教,顯得無比“高貴”。。。。就如同拜倫在《唐璜》說的“用40匹馬力的牧師來對你歌頌”。中世紀神學其實就是經院哲學的同義詞,奧古斯丁拿本體論為拜偶像辯護,阿奎以辯證邏輯證明上帝,。。。。。現在進查經班的國人則相反,既不讀神學(相當於經院哲學)也不讀哲學,也不信神,只是葉公好龍地背點教條,甚至是原教旨主義的教條,以顯示自己能看見皇帝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