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8年西洋画又回到国画怎么就不行?如果他去画印象派抽象派甚至时空穿越画后现代派难道就可以被接受?还谈逻辑,这纯粹没有逻辑!徐悲鸿学的是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属于学院派。如果毕业后去画那些和水墨画一样(当年)被巴黎沙龙拒之门外的印象派或抽象派,其实是穿长袍马褂VS穿无套裤的区别而已。一方面指责徐没有创新,另一方面指责徐离经叛道,岂不自相矛盾?更何况梵高的“前所未有的视角”不过是模仿米勒,鲁本斯和“东为西用”地模仿葛饰北斋,而葛饰北斋则是“中为日用”地模仿了600多年前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墨画。徐悲鸿直接追其根本,“中为西用”也好,“洋为中用”也罢,都没有什么值得现在中国孔乙己式的文人们来指手画脚。我不否认徐悲鸿的画的艺术价值未必等同于其拍卖价格,但中国文人们在这里评论梵高塞尚高更等时感叹的也不过是“卖出天价”而已,并没说出个他们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究竟比水墨画高在哪里?此外,伟大的艺术作品“不应该迎合时代”是句废话。如果一个艺术作品,哪怕再创新,如果不被任何时代所接受则永远是垃圾。超现实主义的东西看似创新,其实很多也不过是翻出500年前博斯超越时代的东西重新炒作。后现代“艺术”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其匪夷所思的市场价格完全是因为能够迎合现代社会扭曲的审美心理而已。简而言之,徐悲鸿也许终生没有找到他的创新视角,其失败的尝试可以被客观评论,但绝不应该是浅薄地嘲讽。我真为现在中国文人们脸红。
对“信达雅”的批判简直就是孔乙己“茴”字该怎么写的咬文嚼字,毫无实际意义。都100多年了,还矫情这种无聊的文字游戏,中国文人们能不能做点正事?
对于冯友兰的学术批判则是最最典型的中式“批斗哲学”,居然以“看他是为了哲学吃饭,还是吃饭为了哲学”来评判其学术性,太可笑了。如果要以这个标准因人纳言,那么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哲学全都该是狗屁(声明,我不是黑粉也不是海粉)。叔本华骂黑格尔是江湖骗子,为了吃饭的哲学家,普鲁士哲学文化走向庸俗的代表。威廉詹姆斯干脆将黑格尔派与孔乙己(或者法利赛教徒)相提并论,海德格尔的历史档案则劣迹斑斑,搁以前“批斗哲学”盛行时考大学政审肯定被刷下来。而被现代中国“文人”们嘲讽的老庄则恰恰是“为了哲学才吃饭”的看淡名利,清心寡欲的思想家。按照“吃饭VS哲学”的公式,我们应该读黑格尔还是学老庄?另外顺便说个题外话,我发现特别有趣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文人”狂骂冯友兰(声明,我不是冯粉),却都改头换面地引用(其实是盗用)冯的文字。冯也许不是君子,但这类骂客则肯定是小人。
如果为了吃饭做哲学的的都像冯友兰一样是狗屁,那么一棍子能打倒一船人。随便一抓就一大批向俸禄和权贵低头的哲学家,比如培根(可以和郭沫若相提并论),笛卡尔(其著作经常违心地去迎合教会),莱布尼茨(他那个“二进制源自《易经》”的说法完全是为了增加卖点的忽悠),黑格尔(普鲁士宫廷的哈巴狗),思辨哲学的另两员大将费希特和谢琳,还有罗素(《西方哲学史》全是为了稿费)。
再有,一本哲学著作,只需要“读上几页”就能了解其作者是如何思考,就能清楚地知道他能带读者走多远?这才是扯淡,彻底的大忽悠!
最后,“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真”?请问,什么是“真”?西方哲学中对“真”少说有满满一把水火不容的观点。特别滑稽的是,按照西方哲学主流观点,黑格尔哲学(或者干脆说被中国文人们奉为哲学金字塔的德国思辨哲学)都不是关于“真”的哲学。哲学也更不是能用一句话下定义然后让中国当代文人们去按图索骥的东西。与其廉价地去唠叨老庄哲学不是哲学,不如化功夫去理解西方哲学为什么是哲学,先从什么是“真”读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