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会去阅读。你的“返利哲学”在西方哲学界如同死尸一般无人问津,连批判的声音都没有(按你的说法是“弥补了哲学死亡的空白”)就很说明问题。。。。
我先评论你的时空观,后面再谈本体论,方便阅读者。说话的目的是让他人理解,而不是让他人糊涂。
从你讨论时空观可以看出,你当年的马列哲学专业连最最基本的西方哲学知识都不包括。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你是很久之后才从什么科普文章里读到的,感到耳目一新,从而就误以为这是物理学,特别是相对论才揭示的时空观。错!相对论的时空观(时空不是物质存在的先验条件,而是物质存在的后验关系)其实是莱布尼茨最著名(并详细讨论过的)的思想之一,比爱因斯坦早200多年。显然,你对莱布尼兹如此重要的思想一无所知。你如果是物理专业还有情可原(比如,爱因斯坦自己也不知道莱布尼茨的时空观,他是从阅读马赫的著作才间接地学到了这个思想),但对于自称哲学(或者哪怕是“哲学家学”)专业的专业人士,则实在荒唐可笑。
更重要的是,爱因斯坦(或者说是莱布尼茨)的这个时空观现在看来,并不贴切,甚至有明显无法解释的矛盾(如果你关心,我可以详细阐述)。当年和现代始终是物理学和哲学家们之间论战的焦点。哲学家们甚至认为,这个时空观不是一场革命,而是一种倒退,因为莱布尼茨的时空观仍然是一种外在的先验,只能通过“超验”的公理(应该读作“迷信”,比如神,天赋)与人的感知才能统一。在哲学中,这种超验独断论的学说在康德哲学之后可以说已经被主流所抛弃(除了曾被黑格尔的“绝对”又捡回来之外)。所以,相对论出现的第一时刻,庞加莱的“因袭主义”(时空观不过是种源自人类思维的因袭约定),柏格森(源自康德)的直觉主义(时间的本质不是相对论所描述的外在“时钟”,而是源自内心的“绵延”)都对其予以强烈质疑(不是质疑相对论,而是质疑其莱布尼茨时空观)。~100年前(1922年)正当诺贝尔奖委员会考虑1921年物理奖候选人之时,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因为时间观爆发了一场论战。其结果就是,诺贝尔奖临时拉了爱因斯坦的一个坐板凳的家庭作业(光电效应)替补,而柏格森,及其所代表的哲学界,与物理学分道扬镳。
从你的描述来看,在时空观上,“返利哲学”要么是独断论的,要么就如同对莱布尼茨思想的无知一样,对康德的思想同样也无知。
本体论我就长话短说,从你的讨论就能感觉这不过是炒独断论的剩饭而已。柏拉图的“型”与康德的“物自体”(这个译名非常误导,应该读成“事物本原”)完全是两个牛马不相关的概念的东西。“型”对应的是人类的先验综合判断的能力或方式,逻辑上处于表象之后。而“事物本源”则在人类感知之前,人类表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