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跟帖
第二章 心想事成,引爆寒战(一)
送交者: 亦明_ 2021月05月03日02:38:25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阮鹏(麦田)构陷韩寒始末亦明_ 于 2021-05-02 11:33:21


  第二章 心想事成,引爆寒战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事不过三”,词典的解释是“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中国还有一句俗话,叫做“再一再二不再三”,它与“事不过三”基本同义。同样,在美国的法律系统中,有所谓的“三振出局法”(three-strikes

law),意即对一个人第三次犯罪要处以重刑。总而言之,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都算得上是金科玉律。而到了2012年1月3日,仅麦田自己扳指头计算的“质疑韩寒”就已经达到了三次,那些没有被计算在内的幕后的、私下的、零星的“质疑”,很可能已经到了屈指难数的程度。但是,显然是由于这些尝试都没有达到麦田的预定目标,所以他还要愚公移山般地继续挖山不止。

一、点炮,关键词:运作

2012年1月11日,《南都周刊》发表《“公敌”韩寒》一文,其中就掺杂了麦田的“第三次质疑韩寒”的材料。很可能是受到这篇文章的鼓舞,但更可能受到了某些势力的怂恿,麦田在2012年1月12日宣布将有重要文章发表──这条记录是麦田的老搭档陈黎留下的(见:2012-4-3 12:51),因为麦田早已把它删得干干净净。2012年1月15日中午12点13分,麦田如约在自己的新浪博客推出《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一文。在最初,这篇文章看似要重蹈麦田以前倒韩文章的覆辙,即以温温吞吞不冷不热最后自宫来收场。但它却出人意外地变成了“寒战”第一枪。那么,这篇文章与前几篇有啥不同、它又是咋火起来的呢?

原来,除了撰写文章之外,麦田当时还搞了一些幕后的运作来推销这篇精心之作。这是麦田后来自己说的:

“写了《人造韩寒》后,我的一个朋友帮我发到了新浪微博。但没人转发。我找到南都的西门不暗说,‘希望你能转发,平衡报道’。我以为他不会理我,没想到他果然转了。这赢得了我的尊敬,因为他认同‘反对’的力量。”(麦田:《三重疑——兼答韩仁均韩寒路金波诸君,喔,还有范冰冰》,新浪麦田的博客,2012-01-18 01:10:40。)

麦田所说的这个“朋友”,就是他的天涯老友、“文艺女中年”陈黎,她在麦田贴出博文的78分钟后,在自己的新浪微博贴出了麦田原稿的截图,并且这样推介道:

“麦田长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独家、确凿的证据。。。韩寒‘公民’、‘公知’、‘公敌’、‘意见领袖’的品牌形象,几乎都是通过韩寒博客建立的;如果博客文章存在‘枪手’。。。韩寒和罗玉凤宋祖德并无本质差异。。文字版链接:O网页链接。期待@韩仁均叔叔严肃回应”。(见:2012-1-15 13:31。)

16分钟后,《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网名“西门不暗”)转发了陈黎的帖子,并且附言说:

“应麦田平衡报道要求,转发此微博”。(见:2012-1-15 13:47。)

最为诡异的是,在“南方报系”的许庆亮转发之后37分钟,自命为“辟谣党主席、自干五总书记”的新华社记者郑东鸿(网名“点子正”)转发了他的这条微博(见:2012-1-15 14:24)。第二天,左翼人士王小东、胡锡进也先后转发了麦田的文章。(见:2012-1-16 13:552012-1-16 14:17。)韩寒后来曾这样“复盘”当时的局势:

“韩寒还清晰地记得这个时间节点。从电影院出来,他翻了翻积存的短信,几乎都是询问团队代笔的内容。一回到酒店,终于忍不住查看了下麦田的微博:已经被转发两三万条。这个数字意味着,‘已经有人愿意相信这种阴谋论了’。”(《人物》编辑部:《这场风波后他终于说:“我怀疑这个时代”韩寒全面复盘“方韩战”》,《人物》2012年5期。)

韩寒的“复盘”很可能有些失真,因为第一,当时麦田的新浪微博并没有被激活,也没有发帖子,而他的腾讯微博是绝对不可能“被转发两三万条”的;第二,我没有发现哪条关于《人造韩寒》的微博曾经被“转发两三万”次。因此推测,韩寒所说,或许是指麦田博文下面的评论数量。但无论如何,韩寒在当时面临着“不得不说”的局面却是千真万确的;而那个局面就是左右两派携手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势如水火、不共戴天的左、右两派在倒韩这个问题上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所以,麦田倒韩的洲际导弹不仅终于发射成功、不仅击中目标,它还炸得震天价响;麦田20个月的孜孜矻矻,终于修成了正果。麦田当时当然不会想到,仅仅四天不到的时间,他就得以灰头土脸的公开道歉来草草退出这场他酝酿了六百多天的大战。


左右携手,里应外合
陈黎在发表了麦田的《人造韩寒》一文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方舟子。但点燃“寒战”大火之人,显然是《南都周刊》许庆亮,他的转发,是陈黎帖子下面现存的第二评论、第二转发。注意“辟谣党主席、自干五总书记”郑东鸿(“点子正”)不仅转发了陈黎的帖子,他还转发了许庆亮的帖子。郑东鸿后来被韩黑誉为“倒韩十大将”之一(见《倒韩英豪榜──十元帅,十大将名单》,新浪上一辈领导人的博客,2013-01-15 08:11:14);而“自干五”则是韩黑帮的中坚和骨干。


二、干货,关键词:泡制

除了幕后运作之外,《人造韩寒》的“成功”还有它自身的因素,即麦田后来所说的“《人造韩寒》有非常多的‘亮点’”:

“比如,让大家开始关注韩寒的成名之路;比如让大家了解到韩寒在赛车方面的专业水平;比如路金波对韩寒的包装脉络。。。等等等等。”(见麦田99:《为什么质疑韩寒和为什么道歉》,凯迪社区>猫眼看人,2012-1-25 4:24:29。)

其实,虽然《人造韩寒》确有“亮点”,但它们根本就不是麦田所说的那三个“比如”,而是它们后面的那三个小圆圈和四个“等”字。简言之,这篇文章六千余字,分为五节;其中第二、第三节属于“翻炒”以前倒韩文章的冷饭,没有任何新意,连那个证明韩寒“突变”的表格都是来自《第三次质疑韩寒:让数据说话》一文中的那个“数据”;而其第五节则属于故弄玄虚,泛泛地讨论什么“媒体,关键词:责任”。也就是说,《人造韩寒》一文的“干货”都在第一、第四这两节之中。

1、泡制“同学”

其实,麦田的“干货”应该称为“湿货”,因为它们全部都是麦田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精心泡制出来了的。例如,第一节《韩仁均,关键词:塑造》的“湿货”就是把韩寒的父亲韩仁均塑造成了一个痛恨中国教育、把自己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的落魄文人。这就是另一位倒韩女将吴虹飞讲述的下面这个故事的“种子”: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在80年代因肝病病退的大学生,永远失去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发奋投稿有时用儿子的名字因为他是党报编辑。他早就写好了对教育多有讥讽的《三重门》,新概念作文他代替儿子投稿中头奖顺势出版了三重门名利双收,儿子成了赛车手娶了媳妇生了女儿。圆满温情幽默的故事充满人生的吊诡”。(见:2012-2-22 12:16。)

那么,麦田到底是怎么让“真相沉了下去,韩仁均浮出水面”的呢?原来,他的全部根据就是2009年《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的这段话:

“冯乔的寝室有一个姓韩的同学,高考前是上海金山的农民,样子很憨厚很淳朴。因为当时农场干活累,吃的东西又不好,新生进大学后要体检,结果他被检查出得了肝炎。按当时的规定,他要在学校的医务室里隔离三个月。当时治肝炎有一种特效药叫垂盆草糖浆,上海肝炎流行的时候,家家户户都种了垂盆草。三个月以后,他的检验结果还是肝炎。结果,他哭着离开了学校。后来,这个姓韩的同学回到金山以后发奋写作,创作了很多农民的故事,再后来培养了一个不读大学的,靠写作、
赛车为生的儿子:韩寒。”(张英、余舒虹:《〈高考1977〉:我想考,但我没有时间》,2009年9月30日《南方周末》。)


而在《人造韩寒》中,麦田写道:

“韩仁均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对于一个农村户口、爱好文学的青年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成功。但命运弄人,韩仁均一上大学就被查出肝炎,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就被要求病退。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理解‘病退’对韩仁均意味着什么,但是稍年长的人就明白,这在当时对一个农村户口的文学青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韩仁均痛哭着离开校园,愤怒、屈辱的情绪,会不会扭曲韩仁均的心灵?不知道。但值得一提的是,《三重门》和其后署名韩寒的杂文中,流露出的对中国教育切齿‘恨意’,似乎更像来自于一个肝炎退学生积郁了二十年的愤怒,而不只是一个17岁孩子浅白的感受。”


看到麦田把原文所说的韩仁均“在学校的医务室里隔离三个月”改成“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了吗?看到麦田把原文的“他哭着离开了学校”改成“韩仁均痛哭着离开校园”吗?而麦田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改动,就是要给他的阴谋论大厦搭建脚手架:如果韩仁均在华东师大仅仅是“在学校的医务室里隔离三个月”,他就无法和权势熏天、一手遮天的李其纲攀成“同学”了;如果韩仁均不是“痛”哭着离校,那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对中国教育有着“切齿‘恨意’”、以及那个“积郁了二十年的愤怒”又是从哪里来的了。实际上,直到半年后,麦田还在这样说:

“我始终认为,@韩仁均叔叔对知识分子和知识,有着内在的、深刻的仇恨。虽然他也是一个读书人。但估计大学的那场病,伤了他,使得他真正成了一个精神上的‘病人’”。(见:2012-8-4 23:52。)

你一定要注意到这段话中的“文眼”:“认为”、“估计”。也就是说,那个让韩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都是麦田臆想出来的。

相对于把韩仁均塑造成“一个精神上的‘病人’”的处心积虑,麦田为了让韩仁均和李其纲成为“同学”称得上是煞费苦心。看看他接下来的这两句话:


“病退之后,韩仁均继续以自学考试的方式,在1982年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文凭。李其纲也是那届的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生,两人同为上海生源,同一专业,并且毕业后都在上海从事文化工作。”

事实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始于1982年,而韩仁均也确实是在这一年开始参加华东师大中文专业的自学高考的,并且是在两年半之后才获得专科文凭(韩仁均:《说说我自己》,见新浪韩寒的博客,2012-01-27

14:08:14。)而那个被麦田说成是“成就了少年天才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给韩寒出题”的《萌芽》杂志主编(实际上是《萌芽》杂志副主编,新概念大赛总干事)李其纲则是1978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入学时间比韩仁均晚了半年。如果按照《南方周末》的那篇文章,韩仁均入学不久就被隔离,并且只在学校待了三个月,则他们二人根本就没有任何交集。也就是说,麦田明明知道韩仁均是1977级的大学生、李其纲是1978级的大学生,但他让这样的事实“沉了下去”,而是让李其纲1982年毕业这样的真相“浮出水面”(1977级和1978级大学生都在1978年入学,也都在1982年毕业,但不论入学还是毕业都相差半年时间);他明明知道韩仁均在华东师大校园的全部经历就是被“隔离三个月”然后“哭着离开了学校”,但他却让这样的真相“沉了下去”,而是让他编造的半真半假的“事实”──“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在1982年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文凭”──“浮出水面”。这不就是蓄意构陷吗?

其实,就算《人造韩寒》中所提供的所有“证据”都如麦田所说,是“独家、确凿的事实”,从这些事实中也不太可能得出麦田的结论。例如,网上一篇题为《人造人莫扎特》的文章就完全根据《人造韩寒》第一、第四两节的逻辑,甚至运用麦田的语言和句式,就活生生地把莫扎特定性为一个“人造天才”。(见:2012-01-16 13:38:13。)而“寒战”的最终结果也不过就是告诉世人,麦田、方舟子的“科学方法”可以把任何人、所有的人都构陷成“骗子”。这是马伯庸假设麦田所说为实之后,从《人造韩寒》一文第一节一千六百多字中抽提出来的麦田论证过程:

因为一:李其纲是韩仁均的大学同学。
因为二:韩仁均对韩寒精心栽培不遗余力。
因为三:韩寒的作文题是李其纲出的。
因为四:韩寒第二届作文不够轰动。
结论:韩仁均是韩寒的枪手,那道随机作文题是李其纲事先准备好的,是作弊。(见:2012-1-16 01:12。)


显然是这个缘故,《人造韩寒》被马伯庸“誉”为“一个非常典型的阴谋论范本”:

“典型的阴谋论式推理,技术上相当完美,逻辑推导环环相扣,但里面没有任何称得上证据的硬货支撑论点。一切疑点,都必须以假设为基础才显得可疑,然后反过头又证明假设,用的是阴谋论经常出现的循环论证和主观臆测,我不知道韩寒是不是团队,但光从这篇来看,唬人够了,定论还差得很远。”(发帖时间:2012-1-15
21:08。见2012-1-15 18:33下面的评论。)


2、泡制“数据”

《人造韩寒》第四节的标题是《真相,关键词:人造》,全文两千多字,按照麦田的标准,它算得上是“‘大部头’长篇大论”。但实际上,这一节的核心就是一个表格,《韩寒赛车和博客时间对比表》。麦田试图用这个表格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在2008-2011这四年间,韩寒有13篇“时政类长篇博客”发表于他赛车期间,因此“博客写手韩寒”不可能是“赛车手韩寒”,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不相干的事情。

事实是,根据麦田的《第三次质疑韩寒:让数据说话》,韩寒在2008-2011年间总共发表了127篇“时政类长篇博客”。也就是说,麦田在《人造韩寒》中找出的“博客写手韩寒”写的那13篇文章只占署名韩寒的此类文章总数的十分之一,而其余的文章似乎都可能是“赛车手韩寒”写的。如果韩寒真的是“人造”的,麦田岂不应该找到更多的例子吗?而显然,那13篇文章就是麦田所能够找到的全部。这就是麦田为什么要在《人造韩寒》一文中删除《第三次质疑韩寒》中那个《韩寒博客文章一览表》最后一行数据的根本原因(见下图),因为它们使麦田的“真相”显得微不足道──由此可见麦田泡制湿货时是如何的处心积虑。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魔鬼藏身于细节之中)
2012年1月3日,麦田在《第三次质疑韩寒:让数据说话》一文中公布了一个《韩寒博客文章一览表》,用来证明韩寒的博客文章在2008年发生突变(上表,最底一栏数字上的黄色标记是我加上的)。12天后,麦田在《人造韩寒》中再次使用了这个表格(下表),但却删去了最后一行的4个统计数字(即上表中那四个被黄色标记的数字)。如果用麦田惯用的奥卡姆剃刀原则来分析其中的原因的话,则麦田之所以要多此一举,就是要刻意掩盖其找出的韩寒那13篇与赛车时间相冲突的文章在全部文章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这一事实。而这一事实之所以重要,用马伯庸的话说就是要使用“‘大海无量’这一招”来掩盖其“最可笑的一个破绽”。(马伯庸:《从〈人造韩寒〉看如何构筑阴谋论》,见:2012-1-16 01:12。)



3、泡泡破灭

事实是,即使是那13篇被麦田精挑细选出来用于证明“人造韩寒”的文章,也饱含着麦田的辛勤汗水和心酸血泪。就在《人造韩寒》出炉的当天,据称是“腾讯微博官方辟谣账号”的“谣言终结者”就发表长微博“辟谣”,题为《“著名博客写手韩寒”与“车手韩寒”是两个人吗?》,逐条驳斥麦田的证据。这是该文的结论部分:

“由以上考证得知,在麦田13条证据中,有2条是车赛不存在,有1条弄错了5天。其余的赛事与博文时间能够对应,但有2篇是韩寒退赛后才发布的博文;有2篇是比赛前两天发布的博文;有4篇是比赛前一天发布的,在晚上最晚到凌晨0点、1点左右;只有有2篇博文是在比赛间歇期写的,不过从这两次也不能看出写博文与赛车必定存在什么冲突。

“结论:谣言终结者认为麦田该文在论证‘博客写手韩寒’与‘赛车手韩寒’存在冲突时,论据不严谨,论证过于粗疏武断,结论不能令人信服。”(注:原帖已被删除,具体发帖时间不详。转发帖:2012-1-16 04:13。)


谣言惑众
麦田的《人造韩寒》在问世的当天,其核心证据就被腾讯微博官方辟谣帐号“谣言终结者”给“终结”了。
(原帖已被删除,截图来自转发帖:2012-1-16 04:13。)


不知什么原因,“腾讯微博官方辟谣账号”的“辟谣”在新浪微博上几乎毫无影响;并且,它后来还消失得近乎无影无踪。而新浪微博是“寒战”的主战场,因此,对于多数旁观者来说,那个对麦田的核心证据造成致命一击的文章是发表于1月16日晚八点的《麦田文章造假证据》,作者是一个名叫李建中的人(新浪微博网名“欧阳梦粥”,自我简介是“灿星制作

《金星秀》制片人”)。在这篇文章中,李建中总共提出了四条证据来证明麦田通过篡改韩寒博文发表时间和赛车时间来泡制那个表格。这是该文的“综述”即结论部分:

“麦田改动韩寒的写作时间,改动韩寒的比赛时间,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完成他所谓的第四条‘真相’——‘关键词:人造’。

“如果是一篇论文,你可以拿出数据来论证,韩寒不是不能质疑的。但是如果篡改数据,捏造事实,目的是为了迎合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这种品行无疑是恶劣的。麦田不是在学界,否则足以被取消论文资格,开除学籍了。

“更可怕的是,这些还是他提出的韩寒四条‘罪状’中的一条而已。”(长微博见2012-1-16 19:59;文本见中国网。)



李建中的帖子在四个小时之内就被转发了七百多次,所以,半年前自动退出新浪微博的麦田只好重返新浪微博做解释:

“这个必须回新浪微博解释了:因赛程表会临时变动,即年初公布的赛程后来改期等等。我在发《人造韩寒》时,未核实这种变化,造成数据不太准确,原文‘13篇’应为‘9篇’,但不影响原文内容。昨晚我在腾讯微博发现问题,当时已经公开说明并向网友道歉。并非蓄意造假 O网页链接”。(发帖时间:2012-1-16 22:42。)

“数据勘误表。原文13篇,因赛程变化,应为9篇。特此勘误。并向网友致歉。。。需要说明的是,‘9篇’并不影响原文主要表述。”(原帖已被删除。发帖时间:2012-1-16 22:47。)


可惜的是,麦田的话音还没有落地,他的左脸蛋子就被财经网官方微博扇了一巴掌:

“【夜叹】微博时代,牛人辈出。小编只想感叹一句:数据,用滴好,是可以杀人滴;用不好,是可以自残滴 ”(见:2012-1-16 23:59。)

反复打脸
在被证明是“造假麦田”之后,麦田反复发帖子为自己辩解,声称自己不是蓄意造假。麦田后来把自己的这几个帖子从其新浪微博主页全部删除,但其足迹却保留在欧元梦粥帖子的评论部分。



麦田还没有回过神儿来,他的右脸蛋子又被人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原来,韩寒的传记作者王帆(网名“宝鸡王帆”)很可能对李建中的捷足先登拔得头筹懊悔不已(见:2012-1-16 23:14),所以,在麦田“道歉”之后,他立即出手:

“@麦田在网友指出引用比赛时间错误后将所谓和比赛时间冲突的博客文章缩小到了9篇。即使排除韩寒所说让朋友或者家人帮助发表他事先写好的文章,那么这九篇文章也无一例外的有合理的写作时间。当然,为了说明我为什么能记这么清楚几年前比赛细节,不得不植入广告。”(见:2012-1-17 00:41。)

王帆的所谓“不得不植入广告”,就是根据他两年前出版的《韩寒H档案》来驳斥麦田“勘误”之后保留下来的9条证据。例如,麦田的第一个证据是,2008年5月30日至6月1日,韩寒参加2008CRC比赛,但却在6月1日凌晨1点发表两千字“长文”《她在错误的时间(莎朗斯通)》。可是,根据王帆,其原委是这样的:

“博文是在比赛日第一天晚上写的,在第一天的比赛中韩寒因为比赛不久的一次小事故导致赛车损坏,比赛提前结束,所以在第一个比赛日韩寒早上忙了一会就彻底没事了,到凌晨一点半有超过15个小时写这篇2000自的文章。”

也就是说,麦田花了六百多天在暗室泡制出来的材料,只有“外行看热闹”的价值,在内行的眼中,它们一钱不值。这是路金波对麦田的嘲骂:

“如果麦田君是有骨气的日本人,现在怕是该切腹了,要是懂法制的美国人,该出来道歉了。可惜,他BU SHI 人~~~”(发帖时间:2012-1-17 14:57。)


继续打脸
麦田刚刚用“百密一疏”来开脱自己,就被韩寒的传记作者王帆证明他的“百密”实际上是“零密”、其“一疏”实际上是“百疏”。


事实是,韩寒《她在错误的时间(莎朗斯通)》(真实题目是《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一文的“风格”,完全属于麦田所说的韩寒在2008年发生“风格突变”之前的“风格”,即“往往是先摘除一篇新闻,然后附上百字左右的评论了事”。虽然WORD软件的计算显示,这篇文章连同空格在内总共有1945个字符,但其中的70%是韩寒摘录的莎朗斯通的英文原文及“网友的翻译”;韩寒自己的“评论”只有五百多字──若不计标点符号,则只有474个字。你看麦田泡制的湿货的水分有多大!所以说,说麦田的“亮点”是“湿货”实在是太善意了,准确的称呼应该是“水货”。

水货的含水量
按照麦田在《第三次质疑韩寒:让数据说话》中的说法,韩寒的博文在2008年发生“风格突变”,“在2008年之前,韩寒也写过时政内容,并且有固定模式:往往是先摘除一篇新闻,然后附上百字左右的评论了事;而2008年之后韩寒的博客时政文章,几乎都是‘大部头’长篇大论,且不乏精彩篇章。”而在《人造韩寒》中,麦田举出的韩寒的第一篇“‘大部头’长篇大论”就是《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这篇文章,说该文长达两千字。但事实是,这篇文章的七成以上是引文,属于韩寒的文字,只有五百字。上图为韩寒博客上该文的截图,黄色标记部分为韩寒引用的文字。



三、狡辩,关键词:皮厚

2012年1月17日很可能是麦田一生中度过的最漫长的一天。继王帆在这天凌晨的迎头痛击之后,那个李建中在这天中午还乘胜追击,向麦田发射出了“第二弹”:

“昨天发篇帖子,谈麦田的数据涉嫌造假;后来麦田回应说是‘百密一疏’。于是我就想啦,是真的‘百密一疏’么?貌似严谨的‘时间比对表’是‘百密一疏’,那另外一张表会不会也‘疏’呢?脑子一轴,我就开始帮麦田先生核对了。结果……咳,数据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见:2012-1-17 11:12。)

简言之,根据李建中的“核对”,那个被麦田使用了两次的《韩寒博客文章一览表》也是麦田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泡制”出来的。这是李文,题为《也是“百密一疏”》,的结论:

“如果是真实的数据,我们看到的韩寒的转变只是一座平常的山峦;而如果是麦田的数据,那么我们看到的韩寒的转变就好像一座平地突起的峭壁,让韩寒从山峦变成峭壁,目的不过是为了说明韩寒在2008年前还只是一个政治上的‘白目’,直到2008年后,在路金波等人包装下,突然华丽转身……而为了营造这个‘突然’,麦田再次向那些统计数据举起了他的手术刀!有时候想想也奇怪,韩寒的博客就职那里,文章记录一篇篇的,麦田怎么就敢信口说?也许,因为大家都很相信数据,太详细了,迷信数据不会骗人。

“没想到,数据在麦田手上也只不过是个‘爱打扮的小姑娘’。”(长微博见:2012-1-17 11:12;文本见:中国网。)


如果用路金波的语言来简要地总结的话,麦田泡制数据的招术就是“放大分母,缩小分子。”有一个叫“宋石男”的人评论说:

“IT男麦田应该对这个质疑数据的帖子回应一下,不然整个质疑框架基本就崩溃鸟。这篇比一般的用阴谋论对付阴谋论的围殴麦田的帖子强大很多了。”(原帖已被删除,转发帖见:2012-1-17 13:44。)

这是麦田对李建中的回应:

“昨天你质疑我的数据。我同意,确实有问题,并且我也给出了勘误。但今天这个数据,我不同意。因为三个原因:1是你的数据和我的数据,对结论差异不大;2是我们可能用的是不同的数据源,我的是:O网页链接
韩寒墙外博客,新浪博客等;3对于时政的定义可能有差异总之你这篇质疑我不同意”。(发帖时间:2012-1-17 12:23。)


这是三个网友对麦田回复的评论:

“身为一个数据分析专家, 为什么不第一步就通报数据来源.要考虑到你的调查出现差异,这个是首要任务. 现在才说,是不是有点晚了?”(发帖时间:2012-1-17 13:10。)


“照麦大叔的说法定义的差异导致结论的差异,那请问你是先有的结论还是先有的定义呢?”(见:2012-1-17 13:21。)

“这个我就是不同意。和铁的部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有异曲同工之妙。麦老师威武,要不干脆不要遮羞布直接骂街吧?咱何必藏着掖着啊?”(见:2012-1-17 14:48。)



连续打脸
2012年1月17日中午,也就是在《人造韩寒》问世之后不到48小时,麦田质疑韩寒的另一个核心证据,即那个被麦田使用了两次的《韩寒博客文章一览表》,也被证明是“里面爬满了虱子的一袭华美的袍子”。虽然麦田对此极力辩解,但他显然没有说服几个人,连他的老搭档陈黎都没敢站出来为他辩解。


到了下午3点54分,被麦田指认为“韩寒爸爸韩仁均的大学同学”的李其纲通过“萌芽新概念作文”官方微博发表《对一种诽谤的严正声明》。这是该文的结尾:

“现在我试着列一个算术等式1+1+1=3。‘奇文’的歹毒之处在于,只要智力稍微正常些的人都会脱口而出等式的答案是3,这个3就是‘奇文’中的‘拼爹’。此处有两个爹,一个是韩寒之爹韩仁均,一个是韩仁均‘睡在上铺’的同学——我。‘奇文’利用了大众对‘拼爹’这一普遍而丑陋的社会现象的极端憎恶,而拼命煽情。在这个‘拼爹’的过程中,我‘充当’的是一个极不光彩的握有某种权利并用这种权利为同学谋私的角色,我保留为维护我个人名誉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声誉而诉诸法律的权利。”(见:2012-1-17 15:54。文本见新浪李其纲的博客,《对一种诽谤的严正声明》,2012-02-20 10:49:20。)

这是麦田当时的回复:

“转发。谢谢李先生亲自解答。其实不用太恶意猜度我,只谈事实即可。另,此为当事一方发言,望第三方媒体核实。”(原帖已删。转发帖见:2012-1-18 01:50。)

这是当时网友的两条评论:

“是你在恶意猜度别人,真是脸皮够厚的!”(见:2012-1-18 01:50。)

“这‘人造韩寒’的事件是你提起的诉求,理应由你来举证,结果你搞了一堆只能用于猜测的所谓分析。当事人实在忍无可忍自证了一番。你还真厚脸皮让所有第三方当事人都来陪你无聊?”(见:2012-1-18 02:31。)


前面提到,麦田最初的“战略构想”就是由他来点炮,然后由媒体来跟进挖料──此即所谓的“谣言倒逼真相”战术。所以说,麦田对李其纲的回复,凸显其险恶用心:他的那些阴谋论“亮点”很可能是为了激起媒体的兴趣而蓄意泡制的。


当头一棒
在《人造韩寒》一文中,麦田开篇即宣称自己“将以独家、确凿的事实”来证明韩寒是“人造”的。而他泡制的最大“事实”就是说“新概念作文大赛”总干事李其纲与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华东师大中文系“大学同学”。《人造韩寒》问世两天之后,李其纲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宣布自己在那之前一直不认识韩仁均。对此,麦田一面指责李其纲“恶意猜度我”,一面要求“第三方媒体核实”。
 


0%(0)
0%(0)
  第二章 心想事成,引爆寒战(二) - 亦明_ 05/03/21 (1301)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缘起赞释 10 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
2020: 乌拉。。。。
2019: 北京暴徒
2019: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与毛泽东阶跃
2018: 推荐一家既专业又高性价比的语言教育机
2018: 马克思的理论经受不起质疑
2017: 2017美国转学指南
2017: 中国历史正述
2016: 洪岩:奥巴马一家,靠什么爬的藤?
2016: 李克强日外相你抢见了网络金融发牌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