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的囚徒》: 美國學界潛規則 |
送交者: addidas 2005年01月31日10:49:2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近年來,“潛規則”已經成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詞彙,官場有之,股市有之,娛樂圈有之。現在好了,在剛剛出來的一本小說《諾貝爾的囚徒》封面上,竟赫然標着“刻畫中外皆然的學界潛規則”的字樣。吃驚之下,趕緊買了一本。 看了作者傑拉西教授的簡介,才知此人非同凡響,因為他不但是學界中人,而且是位頂尖高手,有着“人工避孕藥之父”的頭銜,贏得過無數科學榮譽。由他來講述學界的內幕,自然應該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了。 果不其然。請看書中描述的幾條潛規則: 潛規則之一:著名教授只管申請經費,幾乎從不親自動手做實驗。 書中寫道,在當今科學界,實驗室的規模急劇擴大。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或伯克利的許多研究小組,其人員多達三十人以上。但是,就像金字塔一樣,實驗室中有着森嚴的等級,大多數人都在從事一些具體、瑣碎的工作,他們“只是被當作有手的工具而已”。而實驗室的領導——那些地位顯赫的“超級明星”,其主要任務則是募集研究經費,以及在重大科學會議上報告他們的成果,“他們自己當然是不會親自動手做實驗的”。 好一個“當然”!這明明白白地顯示出,它就是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潛規則。根據這條潛規則,作為一個剛入門的學生,你得先像奴隸一樣聽命於你的教授,甚至要“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一個星期七天”,而所有的希望就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到時候你就同樣可以享受“科學明星”的待遇了。事實上,大家都承認這條潛規則,所以書中的康托偶然親自動動手,就贏得了其學生的無限敬仰:“像他這種地位的人誰還在做實驗?” 潛規則之二:教授要在學生完成的論文上署名,甚至被看作主要作者。 在《諾貝爾的囚徒》中,一段關於這條潛規則的對話極為精彩。當正在攻讀文學批評博士學位的莉亞對這條潛規則提出異議時,女化學教授阿德利提出了自己的反駁:“這個課題是我提出來的……我用我的研究經費提供了設備和學生的獎學金……向國家衛生研究院提出經費申請的報告是我寫的……我們一起討論工作進度……我建議採用某種技術……提醒她注意重要的參考資料……”所以,她的結論是:“一般認為,教授作為作者之一是很正當的事情。事實上,這個領域裡的人都認為我是主要作者。” 阿德利的話自有其一定的道理。不過,它也讓我們看清了一個事實:在這些教授眼裡,他們才是學術課題的真正完成者,而學生們只是“有手的工具”,在能夠讓學生們在論文上署名,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所以,當小說的主人公之一斯塔福和他的導師一起聯名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時,他就十分滿足於自己沒有像大多數科學合作者那樣被忽視,被列在所有稱呼中最常見的“等等”之中。“能夠逃脫在參考書目中被列為‘無名氏’的遭遇,總歸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潛規則之三:女性在學術界很難得到晉升。 渴望成為母親是每一個女性的天性。但在學術界,想把事業和母親的身份結合在一起可是一道天大的難題。為了獲得一個在學校里永久任職的終身教授資格,“在化學或者大多數實驗科學裡,在你當助理教授的六年時間裡,你不可能既做一位母親又獲得終身職位”。在大學裡,大多數手握職稱評審大權的評審委員都是年紀很大的老頭子,“雖然接受過關于禁止性別歧視的法制教育,卻根本不了解實際情況”。這就難怪在美國主要的大學裡面,沒有一所大學的化學系主任是女的。雖然招進來的研究生幾乎有四分之一是女性,但在一流大學裡只有很少數女性獲得化學方面的終身職位——“哈佛大學沒有,普林斯頓大學沒有,耶魯大學沒有,斯坦福大學有一位。” 即使她們終於如願以償,成了終身教授,她們就真的會獲得平等的對待嗎?答案仍舊是否定的。以著名的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教授為例,她一生成就卓著,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還擔任過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卻依然被視為異類。“他們平常稱呼她‘吳夫人’而不是‘教授’,這難道不可笑嗎?就好像她是個管家婆似的。” 潛規則之四:如非迫不得已,千萬不要在申請課題時把一切想法都說出來。 眾所周知,現在的科研需要花很多錢,於是,你一定得申請課題經費。可是你知道,這其中也有許多玄機嗎?書中借主人公康托之口這樣說道:“人們從事評審這種耗費時間的工作並不完全是出於崇高的責任心,是盡義務,或者說是某種善舉。實際上,總有一些利己的成分在裡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最早接觸到最新進展,獲悉最新消息。你會忍不住記下你所看到的東西,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比方說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之後,你會忘記自己最初在哪裡看到過它,漸漸地你認為它就是你自己的想法……” 原來如此!作為一位有着六十年學術閱歷的科學家,傑拉西自然對此深有體會:“那些行家不會把一切都說出來,他們在申請中主要談論自己已經完成但尚未發表的東西。只有初次申請的人,他們以前沒有獲得過經費,只好把所有的牌都亮在桌面上。他們別無他法。這就是這個行業的規矩:那些已經……” “這個行業的規矩”,原來,這就是潛規則!可憐的新手,要是沒人指點,他們還一直蒙在鼓裡呢,只能乖乖地成為別人的獵物了。 潛規則之五:為了發表論文,要設法恭維評審人。 我們都知道,發表科學論文是很困難的事。在中國,一篇SCI 上的文章就能讓你身價倍增。可是,論文評審者卻大多是很挑剔的。為了使你的論文能夠順利發表,你就要設法使評審人符合自己的口味。那麼,該怎麼辦呢? 下面的方法就是一條黃金法則——“在你論文的參考書目里不斷地引用另外一位科學家的作品”,因為這很可能會引導編輯挑選那個人作為一個特別合適的評審人。要是你還想更保險一點,那你就要再費一點工夫,“把那位潛在的評審人的著作歸類為‘一流’、‘發人深省’,或乾脆就說‘精闢’,他在評審你的稿件時心情就會比較舒暢”。因為,“好話人人愛聽,恭維永遠有用。” 對於初露頭角的學者,書中給出了諄諄教誨:“永遠不要在書面反駁意見中侮辱評審人,無論他的評論多麼愚蠢。”因為,這是一條潛規則!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歷史是薄薄的一層紙 | |
2004: | 也說海龜和海帶 | |
2003: | 懵懂的大學(之七) :生活之溪流 | |
2003: | 是大學而不是中學早就人才 | |
2002: | 周春生:再答方舟子先生 | |
2002: | 周春生的頭銜與FZZ的“打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