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為什麼死了?
從上個世紀主要的哲學家去世後,包括從尼采開始,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諾迪等都表示過這種意思,哲學已經沒有根本新的思想,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隨着大家們的離去,哲學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死了。想一想,這是完全合理的,因為這是哲學的內部“邏輯”要求。
哲學的完成,從範例絕學的角度看,是“理性”的完成-或死亡。為什麼呢?
當任何事物完成一個循環,就是死亡的到來。人生如此,萬物如此。有意思的是,這種思想既來自英語國家的“分析派”陣營,也來自歐洲大陸的“理性派”陣營。當一分為二走到了頭,就要轉為“合二為一”了,既“各自的特徵”結束了,大家都面臨死亡。男女是如此,一切“有性繁殖”的生物都是如此。這種情況的道理在什麼地方呢?
想想我們的世界,包括人類自己,在最大範圍的分類,只能分為二類,思維和物質(笛卡爾的功勞)。物質的“最後形式”,既最抽象的階段是“存在”。當海德格爾再談論存在,是重複了巴門尼德開始的論題,是哲學關於物質問題討論的結束。當維特根思坦談語言,是“思維形式的例子”。當胡賽爾談論“思維形式”和思維內容的區分(Epoché)時,標誌着哲學討論在思維範疇方面的結束。所以,在這二個最大的方面,物質和思維,哲學史完成了一個循環,既死亡到來了:該說的都說了,語言,作為理性的代表,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所以理性自身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世人以後還能等待什麼呢?- 甚至都不是“nothing”,是維氏所說的“閉嘴”。哲學的結束,就是理性探索的結束,就是對“什麼”探討的結束,包括物質和思維二大部分。
“青”只有出來了。它來自“藍”,但它必須擺脫藍,必須不再是藍,又必須勝於藍- 它叫“純粹悟性”。其果實叫“絕學”,既關於“絕對”的研究:它既是哲學的最後一章,也是自身的唯一一章。和哲學不同的是,絕學已經無所謂“生命與否”,因為它已經脫離了“世界”的概念。